注重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1 14:29江苏省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陈夏艳
小学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笔者知识点

江苏省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夏艳

结合笔者数年教学经验,希望借助笔者参与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素养、渗透数学文化、养成数学能力、构建数学思维提供方向。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参照文献资料,反思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情况,笔者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未能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比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松散等,使得教师与学生差距较大,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之教师未能合理引导,使得学生无法正确认知数学学习,认为只需要跟着教师的思想,按部就班地学习、掌握知识,考出好成绩即可,因而无法实现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的提升,弱化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始终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参加学校、当地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主动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变革原本的教学理念,将其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并结合实际开展创新,以此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学数学学科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主要如下:

1.引导自主体验

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均是学生主体发展,只有促使学生自主体验,才可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教学本质,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去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点本质与内涵。

比如:在《除法——认识余数》这一章节知识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拿出一定数量的小棒,比如:10 根。提出假设:若将这10 根小棒按照3 根一组划分,可分为几组,剩下多少根?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动手操作,体验获得答案的过程。最终学生会得到答案,只剩下1 根小棒,笔者总结出表达式即可。笔者还进行了知识点延伸,将问题深化:假设我们班级有50 个学生,让6 个学生为1 组,最后会剩下几个人?此时也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通过游戏,学生得知答案:2 人。

2.关注个性体验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种途径,促使学生深入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个体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维训练,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思维水平,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

比如:《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周围的资源,比如:粉笔、笔、书本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对照物。假设小明有15 本书,小红的书比小明多4 倍,求小红有多少本书?小红与小明共有多少本书?教师进行题目分析,促使学生明白题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对于问题,哪个应该先求,哪个应该后求。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借助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答案。教师最终进行总结,小红的书:15×4=60,小红与小明的书:60+15=75。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知识点巩固与知识点延伸,引导学生开展简便运算,以15×4 为例,可先计算出10×4 的结果,接着计算出5×4 的结果,将两个结果相加,就可得到答案,以此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巩固,并为学生提供了个性体验。

3.注重思维体验

同一体系的数学知识中,各个知识点之间具备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便是不同体系的数学知识,也有着外在相似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去经历,仔细观察、思索、猜想、证明等,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在数学现象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加深学生数学思维训练,以此促使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比如,《20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阶段,笔者在教学阶段放下重心,从全局出发。随意列出一个算式,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例:列出算式16-5=?后,问道:“16-5 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小棒进行计算。”在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最终总结的算法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从16 里面去掉5 个,15,14,13,12……11,最后得到16-5=11。

第二,把16 划分为10 和6,10-5=5,5+6=11。

第三,因为11+5=16,所以16-5=11。

第四,16-6=10,10+1=11。

第五,5+1=6,16-6=10,10+1=11。

第六,……

第七,……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机会,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思考空间,可促使教师真正地去关注学生、面向班级所有学生,保障教学的全面性与完善性。确保同一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得到锻炼,不断碰撞各自的想法与看法,产生共鸣,以此构建良好的互动教学,增强学生体验。

4.实施团体体验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阶段,笔者准备了一定数量的棒棒糖,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1)还剩下多少个棒棒糖?(2)每个人分得的棒棒糖占总数的多少?第一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第二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引出新的知识点。两个问题的结合,可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均受到训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接着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探索,并主动去思考相应的问题,明白自己不懂之处,以此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学生,笔者一般会奖励一些小礼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且学生对此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

作为教师,在新教育环境下开展核心素养教学,不能够“盲创”“盲教”,应该明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预设课程培养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升教学价值,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思维。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划分教学任务,打破小学数学课程的限制,优化课程内容,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只有促使学生亲身经历自身内心世界的构架,自主体验学习过程,结合实践,才可获得更多的知识。本文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备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笔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