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2019-01-11 14:29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成美瑞
小学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教师应目标情感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 成美瑞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求,根据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对情感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基于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引导中,教师应通过情感目标的设置与落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提供指导。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设置

1.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情感目标。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单一性,将情感教育融入到目标设置中来,瞄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情感价值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系统的教学培养目标体系。在情感目标设置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思想认识做出调整,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例如“前滚翻起立,接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情感目标的主要内容;再如在“不同开始姿势的前滚翻”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应将“创新精神”融入到情感目标中来,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情感教育做出明确的指导。

2.结合学生课堂表现,细化情感目标。体育教师在备课阶段,会从整体上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并以此做出情感教育渗透的依据。但实际上,学生个体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在情感发展方面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生缺乏纪律性,规则意识不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性,盲目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自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的学生则存在个人主义倾向,团队精神不足等等。针对此,教师在情感教学实践中,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断调整、细化情感目标内容,促进学生在贴合自身实际的体育教学引导中,接受目标、内化目标,从情感层面做出自我调整与优化,提高目标的达成效果。

3.根据课堂环节推进,生成情感目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驱动下,将目标的达成作为体现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标准,忽视了目标落实过程中学生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发展与目标的预设逐渐偏离,反而影响了教学实践效果。针对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情感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并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适当调整目标,例如在徒手操的训练中,教师在情感价值培养中强调学生的“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集体的意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团队合作过程出现一定的阻碍,教师则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并利用语言引导,促使学生在参与中不断领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更为细化的情感目标,以作为学生情感价值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落实

1.挖掘体育训练项目,呈现情感教育元素。身心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体现身体训练的重要性,更应该展现运动中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得学生在落实情感目标中找到合适的依托。例如在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目标融入到跑动中脚背正面射门的技术动作中来,并设置“通过练习增强个人信心,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的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阶段为学生设计“热身操”,用充满节奏的音乐强化学生对运动的情感体验,并调动参与足球技术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训练环节,将学生主体作用融入到实践的各个环节,激励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体育素养的综合发展。

2.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渗透情感教育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也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元化的方法选择,为情感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需要,设计更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以体现情感教育效果。例如在教授广播体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挑战应战”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挑战组与应战组,双方站在各自的界限内,其中应战人在对方拍到自己手之前不得踏过起跑线,应战者如失败就算对方胜利,失败一方应按要求做一段徒手操。这样的游戏设计有效带动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精神。

3.增进师生情感沟通,提高情感教育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影响情感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情感目标的要求,重新思考教与学关系,重新定位师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从而让情感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在情感目标落实过程中,教师将关爱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理解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并有策略地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境,提高自我认知;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默契,激励学生在运动中不断突破自我;做好学习示范与表率,用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进情感目标的落实。

4.优化体育评价机制,巩固情感目标落实。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根据情感目标要求,调整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即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课程进行中对本课理论知识与技术训练的认真程度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在练习运动中对技术动作的完成是否标准到位进行评价;此外还应将学生引入到评价中来,激励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训练过程,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脉络完善评价信息,形成更具指导意义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情感发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并根据情感教育效果全面构建体育教学,体现情感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强调情感教育的渗透,注重体育课程的情感挖掘,一方面从多角度完善情感目标内容,另一方面设计切实可行的情感目标落实方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在情感的激励下领会体育精神,提升体育素养,进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应目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