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9-01-11 15:11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三厂小学汤利萍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学困生新课程小学生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三厂小学 汤利萍

新时代教育的重点不再只是应试,它更需要教学者对教育趋向有着敏锐的直觉,需要教学者不断地改革自身的教育方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者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关的个人成长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去发展自己的长项,消除学生的自卑、消极等不健康心理。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难,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压力或者逃避心理,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耐心化解学生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舒缓学生压力,努力帮助和转化学困生。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欠佳,让学困生先天不足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尤其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常常认为数学无意义且枯燥,在心里对其产生厌烦情绪。于是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费力讲解,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听讲,也没有去思考相关问题,在事先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学生们更无法明白教师讲授的逻辑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课堂节奏,成为了数学学困生。

还有一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年龄尚小,每个人的逻辑思维、智商开发程度不一样。在学习中,一些学生逐渐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他们开始害怕数学,于是开始逃避数学。学生们不想承认自己比不过其他同学,心里又对自己的数学水平十分没有信心,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更不想学习数学,于是变成了学困生。

更有甚者,一些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比如打扰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与老师作对;在家不听父母的话,脾气变得暴躁易怒;教唆其他同学和他一起散漫对待数学的学习;由于教师的严加管教而产生憎恨心理,这些不健康的想法让他们更容易成为学困生。

有些学生天生身体有残缺,有些是后天因意外成为了特殊人群,因身体上的不足或是受到过某方面的刺激导致精神很敏感。这类学生往往喜欢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接受外界的帮助,也不主动寻求帮助。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对学习的数学内容吸收速度较慢,跟不上教学进度,也可能因为外界对他们的不管不顾或者歧视让他们自暴自弃。

2.家庭教育缺失,令学困生雪上加霜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在大部分家庭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有些家庭自身的经济条件比较艰苦,无法保证孩子的学习环境,导致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期就要帮助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或者自己打杂获得经济收入,学生无法一心一意地学习。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并不关心,将孩子扔给老师后一概不管,孩子得不到关心,出现落差感。学生在课后没有时间思考所学内容,对数学知识的概念不清晰,家中又没有人能够辅导孩子的数学学习。学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忽略了数学,慢慢成为了学困生。

3.教师引导错位,使学困生积重难返

教师在面对小学生时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例如在讲解一个数学问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可以反复地进行讲解,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让他明白。如果教师在学习或者生活方面充满偏见,如过分喜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轻视其他学生会让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产生自卑或者嫉妒等不满情绪,在负面情绪的累积下容易成为学困生。一个好的教师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积极鼓励落后的同学,让他们燃起信心加油赶超。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加强情感交流,疏解畏难情绪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数学这门课不单单是学生一个人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和老师互相信任与配合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对于学困生,需做到以下几点:学生要亲近自己的老师,相信老师传授给他的学习方法。师生间相互尊重,学生才会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一个老师只有拥有良好的师德高尚的品性,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学生和老师之间和睦相处,老师不放弃任何学生,学生相信自己的老师。信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2.尊重个体差异,点燃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教师应该正视所有学生的观点,不可因为某一学生想法离谱而对其进行嘲弄,只有在鼓励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勇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教师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传统式的数学教学十分枯燥,老师应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能。当一个小学生自己意识到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时,他才会进步。只有孩子自己选择上进时,他才会真正成长。所以,帮助数学学困生改变就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自己追问老师不懂的问题,自主学习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攀登的基石。

3.开展集体互助,营造共学氛围。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可以调动所有成员共同进步,当每一个同学互帮互助时,也许就没有人掉队。教师应注重集体的友善氛围,制止学生之间互相攀比,坚决抵制校园暴力。着重培养集体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怀有激情地上好每一节数学课,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争论、碰撞中获得智慧。数学教学的分组制,加强了组内的竞争,也帮助了一些平时对老师有敬畏之情、不敢问问题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帮助了落后的学生,带动了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方法指导,体验成功喜悦。教师根据学困生个体实际的情况,一对一耐心地进行针对性辅导、补救。课堂上,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的特点,作为新的知识的增长点,建立起原有的知识与现在的知识间的“桥梁”,促进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让学生更容易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也可采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让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能更好的沟通,以优秀学生的思维方式传授学习方法,学困生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正面的激励。

数学学困生是目前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类学生,因此我们要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从根本上分析其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努力地转化学困生,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收获!

猜你喜欢
学困生新课程小学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我是小学生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