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育人之道
——以教学《朱德的扁担》为例

2019-01-11 15:11黄骅市学院路小学滕秀艳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扁担朱德战士

黄骅市学院路小学 滕秀艳

课间,几位语文教师在讨论教学《朱德的扁担》遇到的尴尬:扁担是什么?茅坪在哪里?什么是会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由于课文的时空跨度大,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会产生诸多疑问,以致教学思路中断。那么,教师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实现精神建构?

一、立体拓展,缩短时空距离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媒体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加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特征。

比如教学《朱德的扁担》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挑粮那么危险,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去挑粮呢?此时适时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局势,从而理解战士们不畏艰险、“争”着挑粮的原因。

除文字资料外,还可以为课本中的文字配上丰富立体的视听资料,如图片、视频、音乐等,给予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感受“挑粮路”之险时,播放井冈山山路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山势之高、路途之险;在教学“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一段时,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再补充对朱总司令身份资料的介绍。此时,学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二、立足文本,实现“文道统一”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学时要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之所在,通过感悟人物形象,品情悟道。

课堂上,可以通过聚焦关键词,引领学生感悟伟人品质。比如,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白天……晚上……”“整夜整夜”,与课文进行联系:“白天,朱德同志挑起粮食……”“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战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如果你就是战士,你会对朱德说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补白朗读的方式,感悟战士们对朱总司令的敬重与爱戴;通过补充阅读,深入感受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大形象。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感悟,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朱德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鲜活、丰满起来。

三、注重实践,丰厚革命认知

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把握时代特色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突破此类题材课文的教学难点,有效弘扬革命传统。

教学《朱德的扁担》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块银元》《朱德给老师让座》《智勇双全的朱老总》等文章,从中了解朱德尊敬老师、治军严明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其次,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革命故事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红歌会等活动,传承革命精神。再如,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的习作训练,及时捕捉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蓄积点,让他们通过练笔将这种体验、感悟积淀下来,逐渐凝结成思想、转化成行为能力。

借助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在学生幼小心田播下红色的种子,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坚信:只要是种子,总有一天会萌芽。

猜你喜欢
扁担朱德战士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不必要花的钱
沙漠中的“战士”
卖梦店
金扁担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鸡蛋战士
挑扁担
无名战士有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