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9-01-11 15:11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五山小学校汤家蓉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节奏感弹奏节奏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五山小学校 汤家蓉

小学音乐是学生接触艺术的开始,学生面对艺术类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好奇心。然而小学生初步接触音乐时,对于音乐的认知是较为浅薄的。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轻易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导致教唱过程不能顺利进行。面对学生这种状况时,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把握度和节奏感。

一、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学习艺术知识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尤其对于小学音乐这门学科而言,学习这门课程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和舒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比较认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花一节课来教学生学会一首歌曲,学生在初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乐感较差的学生来说,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是非常难的,教师在面对这种现象时,需要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把握,把握好节奏,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音乐。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唱歌》时,教师首先可以将这首歌完整的唱法示范一遍,让学生先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这首歌的好感度,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但在教师真正的教学中,小学生缺乏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唱环节中,会出现一些学生跟不上音乐节奏,例如教师在弹奏歌曲的前奏时,学生不能真正听出什么时候该唱出歌词,教师想要改变学生这种状况,可以适当在教学生唱歌曲前,多弹奏几遍歌曲前奏,让学生对歌曲前奏较为熟知。教师在弹奏的过程中,在快接近歌曲前奏的尾声时,可以适当稍微弹奏重音,让学生能更清楚地感知音乐的节奏感。在这种重复操作之下,教师开始教学生唱歌,学生对音乐前奏熟知之后,教师弹奏前奏时,学生会跟随教师的弹奏正确把握节奏,随后唱出歌词。

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不是一下就能准确把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毕竟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的基本了解可能都是较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感受到学习音乐时的快乐,相对也提高了学生想更好学习音乐的信心,在学生有这种心理的情况下,教导学生把握音乐节奏感也会变得更容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教师也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利用器材辅助,引导学生把握音乐节奏

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少不了需要利用乐器。面对学生音乐节奏感较差的状况,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器材鼓槌作为辅助,适当敲击课桌,提醒学生什么时候该高音,什么时候该低音,什么时候应该收音。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可爱的蓝精灵》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应该用乐器展示一下各个音符的声音,让学生对音乐的七个主要音符有一定了解;接着在教唱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习整个歌曲音调,让学生对整首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正式教唱歌词的过程中,教师用鼓槌作为辅助器材,提醒学生把握音乐节奏。在教师教唱重音时,用鼓槌轻轻敲击一下讲桌,提醒学生应当加强自己的声调。

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记住整个歌曲的节奏。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上来体验击打节奏的过程,教师可以随机选取一名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弹奏,应当唱重音的时候,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把握,适当用鼓槌击打课桌,这样的方式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对于坐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用拍手的方式来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在学生出差错的时候,稍加提醒,通过不断地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在学生完全把握节奏之后,教师再进行集中的大合唱。学生完全学会整首歌曲之后,教师应当给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这样的鼓励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心,也会让学生对学习音乐一直保持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更好地培养了小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三、有效开展舞蹈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把握节奏感的能力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表现为课堂中教师教唱的环节,教学生学习歌曲只是了解音乐、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基础,想要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教师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舞蹈音乐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音乐活动不仅能丰富音乐课的形式,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尤开迪》这个音乐舞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前往舞蹈室,在学习整个舞蹈之前,将舞蹈歌曲背景音乐给学生播放几遍,让学生对整个舞蹈音乐有一定了解。在教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进行适当拉伸运动,避免学生拉伤。教师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喊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音乐节拍,学生也和教师一起喊出音乐节拍,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个舞蹈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完学生整段舞蹈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跟着音乐跳舞,跳舞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跟随音乐喊节拍。教师对节奏跟不上导致舞步错误的学生,及时上前进行指导,讲解正确的节奏把握方法,训练学生对整体节奏把握的能力。学习舞蹈需要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把握度极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把握节奏感的方法,也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把握节奏感的能力。

在跳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之间自己训练,每一遍都由一个学生来喊舞蹈节拍,对于喊错的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纠正,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每个学生训练自己对音乐的节奏感,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小组训练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推荐一个把握节奏感最好的学生,在统一训练的过程中,由这个学生来带领大家训练。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度。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和坚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细心和耐心。把握好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控能力。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定掌控能力之后,会提升对音乐的敏感度,在以后面对不同音乐类型时,可以正确快速地把握整个音乐节奏,在学好音乐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艺术细胞。

猜你喜欢
节奏感弹奏节奏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交响曲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轻快漫舞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