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艾斯纳美术教育本质论思想的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

2019-01-11 15:11上海市浦东新区东蕾幼儿园王烨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名称经验美术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蕾幼儿园 王烨

在活动的设计中,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导入、活动过程等等这些环节是活动设计中的核心部分,这些环节紧密联系,所以设计好有价值的美术活动,要把创新的理念渗透到这些环节中。

一、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从活动名称的创新开始

活动名称是活动内容的简洁概况,所以美木活动的创新设计,先要从活动名称的创新开始。现有的很多活动名称都过于直白,只注重知识性,缺少趣味性。在大班《装扮面具》的美术活动设计中,可以将活动名称《装扮面具》改为《森林里的假面舞会》,看到这么有趣的名称就会吸引幼儿身临其境,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大班美术活动:《学烧菜》,我们将活动名称改为《学烧中国菜》,多两字,幼儿萌发了自豪感,激发创作的热情,名称还显现情感目标。

经验告诉我们: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从活动名称的创新开始,而创新活动名称要联系活动内容,体现趣味和情感性。

二、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以活动目标的创新为抓手

活动目标作为活动实践的第一要素,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指明方向。活动设计要创新,就要设计好活动目标。在传统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一定要创新设计。这就在于目标要有拓展性,《蚂蚁和西瓜》目标设计就是在把握了主题核心经验的基础上再推敲。目标的拓展性:撕贴的添画的方法表现蚂蚁和西瓜之间的故事情节。幼儿对绘本故事情节理解后,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通过创作表现。《森林里的假面舞会》,幼儿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式和材料装扮面具,目标的拓展性:体会材料的不同使用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以创新的活动导入展开

美木活动的创新设计与创新的活动导入息息相关,创新的活动导入让人眼前一亮,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经验告诉我们,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导入形式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前期经验的导入、作品观察的导入、艺术欣赏的导入、操作材料的导入、艺术绘本的导入、趣味游戏的导入等。

1.由前期经验导入的策略。解读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论》并联系幼儿已有的经验,由经验导入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艺术活动。《指南》的艺术领域也要求我们在开展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一起共同确定表达表现的艺术主题,并引导幼儿围绕艺术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主题的表达表现。”这启发我们在选择幼儿美术活动时,要考虑活动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兴趣,幼儿对其是否有感性经验,是否有可能经验再建构。如:春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窗外的那片彩色,我们要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和前期经验,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情景的变化、长出嫩芽的小草、颜色鲜艳的花朵,他们对其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带着这种心情才能投入到绘画活动《泡泡花》中去。我们要明确幼儿经验的获得有主观性和模糊性的特征,不能随意下结论。

2.由作品观察导入的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观察中可以汲取知识,《观察法》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是一切绘画活动开始的基础,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颜色、形状、各部分的比例及与其他物体的关系,观察画面的画风和画法,感知物体,感受美,提高创作能力。很多艺术活动都是通过观察导入的,《沙画》通过观察沙画制作的过程导入,《在天鹅湖上》观察姿态各异的天鹅图片导入。笔者曾观摩美术活动《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老师先引导观察画面:阳光下的河滨树林间,人们在休息、散步、聊天,午后的阳光拉长了人们身影,画面宁静、和谐而美丽。通过观察优秀名画让幼儿感受画面美,打开了孩子审美视角,再引导幼儿了解点彩派绘画的特点,尝试进行自己的创作。我们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具有艺术价值的绘本故事、艺术童话剧、大师作品,对其进行细致观察。

3.由情景情节导入的策略。情景在整个导入过程中的环境和情节的呈现,对营造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情景要具有趣味性,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故事,一起完成一些任务等进行导入。如《好吃的甜甜圈》活动中,老师创设了动物们要开店,帮助动物们制作甜甜圈的任务进行导入。导入创新目的是吸引幼儿的关注,使他们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活动情景的创设既要遵循美感体现艺术性,也要和目标达成一致。

实践告诉我们: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由创新的活动导入展开。而创新的活动导入就要综合运用方法,把握其艺术和节奏性。

四、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呈现

活动过程是完成所有活动内容的核心,是达成活动目标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有效指导和创新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活动过程的创新点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和材料设计实现的。

1.教师的提问要创新。观察性提问: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不是直接传递知识,而是要能启发幼儿进行有序、全面地深入观察和思考,在掌握一些观察技能时,促进其观察能力的提高。如幼儿在看到天鹅的各种姿态后,教师有序地提问:天鹅长什么样子的,天鹅做了什么优美的动作?它们朝什么方向飞?这些提问提醒幼儿指向性观察,为活动后续创作铺垫。

比较性提问:幼儿具有了一定的比较观察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这样的观察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比较性的问题。这种提问适合在分享交流环节,通过比较创作想法的不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来自不同的的生活环境,兴趣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在互动中会自发生成许多不同的想法和主题。但是幼儿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的左右,对表达往往缺乏艺术的深度。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师生共同生产新的艺术主题。

2.幼儿材料提供要创新。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结合的活动,是幼儿观察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所以我们要提供丰富的材料,研究并尝试创新使用,供幼儿创造和想象发挥。如在《泡泡花》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撕贴方法,而是用了吸管和有颜色的肥皂水为材料,幼儿吹出泡泡并将这种独特的肌理融化在纸上,用自己喜欢方式组合创作花朵。

实践告诉我们,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体现,要创新活动过程就要精炼提问和材料,凸显开放和创新性。

我们研究美术活动的创新设计,要怀揣正确的理念,这种理念要落实核心环节。

让我们一起再思考:我们注重核心环节的创新,但不能忽视对延伸环节的设计。活动延伸是美木活动创新设计的画龙点睛,也是对幼儿艺术发展的延续。

猜你喜欢
名称经验美术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