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措施

2019-01-11 18:22郑兴文
教师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歌情境

郑兴文

(上饶县第七小学,江西上饶 334100)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来源于诗歌教学多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课堂形式缺乏创新性,这种单一形式的教学使学生渐渐失去主动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若只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诗歌而对理解不做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惰性心理,不主动思考,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诗歌教学的效率低下,也无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在诗歌教学时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改变单一的讲解模式,将诗歌情境融入到诗歌教学过程中。古诗词中,作者都会描述出一个特定的情境,进而抒发特定的情感。教师应该善于创设诗歌中的意境,使学生更能切身体会诗歌的氛围。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乐、绘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情境。还可以将古诗词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相结合,使得古诗词的描述在学生看来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通过播放瀑布的视频或者向学生展示瀑布的图片,或者让学生回忆形容见过的瀑布。教师在讲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让学生想象诗人所描写的瀑布的壮观之处。情境设置拉近诗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诗词表达中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这种手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同时,为学生创造诗歌的意境,也使得学生思绪飞扬,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历联系诗歌的意境。如教学《小池》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赏荷时的情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身处荷花塘边,想象流水、绿树、倒影、嫩荷等,让学生对这首诗更有同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理解更轻松。

二、提升学生的想象思维

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主要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这样的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存在感低,这种课堂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诗歌,教师应该从课堂的教学形式出发,探索更丰富更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绘画融入诗歌教学中,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再按照个人理解将诗歌描写的情景画出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其次,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在班级中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要求学生融入情感,体会意境。在学生进行朗诵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停顿,以及诗歌的节奏,使学生对诗歌产生好感,并有兴趣继续学习。

例如,《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并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再把想象中的情境画出来,最后让学生解释所画的内容。提高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及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构建诗歌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同时构建知识体系就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对知识的延伸。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构建适合个人学习的诗歌知识体系,对所学习的或者所接触过的诗歌进行归类和总结。但是,构建诗歌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诗歌知识体系。教师应该把握“度”,既要帮助学生构建诗歌知识体系,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诗歌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诗人的其他作品,或者与诗歌主题相同或相近的作品。学生回忆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温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诗歌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可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段,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更能深刻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引入李白的另一首诗《赠汪伦》。将这两首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送别诗的风格,以及诗人如何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同时也让学生理解这两首作品的不同之处:前者是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担忧;而后者是将“桃花潭”之深与友人对诗人的情感类比,表明诗人的感激之情。

四、运用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培养个人的文学创造能力。不同的年级对读写结合的要求不同,教师不能盲目追求效果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诗歌素养及语文综合能力制订长远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断句练习。诗歌相对于散文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语句简短,因此,学会断句是学习写诗歌的开始。断句练习有所成果之后,可以进行特定的诗歌意象的学习。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用特别的事物表达诗人情感,教师可着重介绍特别的意象。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教师给学生一个诗歌的模板,让学生进行内容的创作,随后,放宽要求,让学生自由创作,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首诗歌,并定期进行检查,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读写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诗歌时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通过创作诗歌将这种表现手法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学生在创作诗歌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对诗歌理解更加深刻。

诗歌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诗歌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该给学生创造相应的诗歌阅读环境,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家庭文学氛围的熏陶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学生应该有意识地积累诗词,并学会独立思考诗歌的情感。学无止境,诗歌的学习更是如此,教师更应该树立这种意识,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诗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歌情境
诗歌不除外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