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2019-01-11 18:22伍明星
教师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形后进生题目

伍明星

(高安市蓝坊镇中心小学,江西宜春 330800)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思路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之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思想,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函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简化解题思路,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一)数形结合思想为建立函数思想打好基础

1.以数形结合增强题目的直观性

数形结合的最大好处就是化抽象概念为具象描述,对较为抽象的函数来说,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以具象描述让学生了解何为函数,这能够为其建立函数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实例分析

题目:小明在做题的过程中不小心打翻了墨水,把三角形的一个角盖住了,已知小明手边有一把量角器,问如何才能知道被墨水覆盖的角的度数?

数形结合的讲解步骤:

a.先用常规的解题思路解答题目,即量出其他两个角的角度,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结果。

b.在用常规思路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以三角形为辅,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

c.将被墨水覆盖的角的度数设为X,列出函数等式,在此过程中依旧以三角形为辅,反证函数等式的正确性。

d.以函数方法得出最终结果并引出函数概念。

教师在利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和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一次使用是通过数形结合帮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让学生认同结果的正确性。第二次使用是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函数),并利用演绎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反证函数等式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

(二)在数学练习题中挖掘数形结合思想

1.分析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练习题的特点

这类练习题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都有多种解题方法,正如上述实例一样,常规解题方法和函数都能解决;第二,题目中必然要涉及图形、角等一系列可以具象表示的元素,这样才可以使用数形结合思想。

2.将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练习题进行归类

可以归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就是上述实例所说的函数类,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学生们多次、反复地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练习题;第二大类是概念类,即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形象地解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3.总结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方法

数形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具体的题目中,多数表现为题目条件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如上述实例中,题目条件(三角形中三个角的角度)和图形(三角形)之间就存在明显的从属关系,学生通过图形就能轻松地理顺整个解题过程。

二、转化数学后进生

数学后进生常常是抑制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采取科学的转化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提升后进生转化成效

以问题为引导,以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为探究手段的教学过程能够降低后进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升后进生的转化成效。例如在让学生区分高级和低级单位时,教师可以根据后进生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后进生思考,从而让其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例如“156厘米转化成米的话,应该怎么换算?”。第二步,选择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此处以手指记忆法为例,即让学生通过手指间关系确定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进率。此处所指,即100厘米=1米,100则为转换进率,而100又可以拆分成10×10,即1米=10分米=100厘米,其中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为进一步扩充教学内容,小指代表毫米。这样,相邻两根手指之间的进率都是10,而较为抽象的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均由四个手指代替,对后进生来说,记忆四根手指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后进生转化质量

树立人本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提升后进生转化质量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学单位的换算方法时,教师就可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第一步,还是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即“单位转换时是用“×”还是用“÷”?”。第二步,教师用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记忆高低单位的转换方法,例如小单位是山顶,大单位是山脚,人从山脚到山顶非常累,因此会流汗,“÷”上有两个点,正像汗水的样子,所以大单位向小单位转换时是用“÷”,而人从山顶到山脚则轻松很多,就像是坐车下来一样,“×”加上一个圆就很像车轮子的形状,所以小单位向大单位转换时是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边说边做,即从黑板上将记忆方法具体化,流汗对应“÷”、车轮对应“×”,这些比较具体的生活实例也是引导后进生记忆知识的有效工具。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自探究”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更加顺畅

合作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协作学习”和“师生会话”,简单来说,就是将集体智慧和个体努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力量推动某个个体进行知识建构。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一人解一题”的独立解题方式,选择“多人协作解答一题”的合作型解题方式。具体执行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分组教学法进行分组,一般3至4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拟出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后是让组长带领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答方程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多人协作解答一题”,所以教师拟出的题目也尽量复杂且具备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以“师生会话”的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竞赛教学法——通过竞赛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竞赛教学法是继兴趣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之后的第三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保持前两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教学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通过竞赛和合作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先用分组策略进行分组,然后制定统一的、科学的、适当的评分标准。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数学后进生以及“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分别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后进生学习成效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数形后进生题目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