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2019-01-11 18:22傅新财
教师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知识情境

傅新财

(会昌县中村国土资源希望小学,江西赣州 342600)

小学教育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而数学往往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如果教师能制定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将兴趣和学习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共处关系

要想让学生长期对数学保持学习兴趣,就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共处关系。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明白,教育是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呵护学生心灵的事业。试着感同身受一下,如果学生对任课老师产生反感心理,那么他就无法对那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学生每天面对一个严肃的教师,就无法轻松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进而也无法有效施展个人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和关心,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断努力。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应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重视学生,呵护并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经常和学生谈心,掌握学生个人思想动态,耐心教导学生掌握科学、理性的学习方法。此外还可在闲暇之余走进学生当中,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潜能。如果教师在日常表现中很有亲和力,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心,那么学生就更愿意和教师共处并积极投入到教师所安排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当中,进而表现出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具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的意识

不难看出,通常数学成绩较落后的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指数较低。在教学期间教师为了做到不让学困生掉队,要在课下闲暇之余和学困生进行沟通、互动,掌握其对数学无法提起兴趣的原因,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并让他们产生和优等生受到同等待遇的心理,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和勇气,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为了更好地维护学困生的学习自尊心,可为学生准备一些记录册,定期在记录册上记录学困生的表现并进行相应评价,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针对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予鼓励,使得学困生可以感受到成功学习数学知识的喜悦。

三、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直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维持新鲜感,进而会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建议数学教师可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积极创设各类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时,为了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由简单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出复杂图形的课件。这一过程既形象又有趣,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课前教师让学生自主制作空心圆锥和圆柱,学生就会对动手实操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完成这一任务。在课上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提问:是不是圆锥体积公式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推导呢?学生就会在心中产生疑问,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猜想。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主制作的空心圆锥往空心的圆柱里装三次沙子,将最终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把教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再次做这个实验,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学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产生疑问。此时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小组学习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自主制作的教具和等底等高条件不相符,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和结论。学生在实际操作期间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并通过合作探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兴趣。

四、在课堂中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

(一)融入生活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推动学生不断前进。数学教学中以兴趣培养为主,创建生活情境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学习问题,最后经过教师的指点能够拨开云雾见月明。

例如:乘除法教学,周末,小华去超市买饮料,发现饮料买三赠一,小华需要花多少钱才能让12个人都得到一瓶饮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过大负担,反而会觉得题目很有趣并且愿意主动思考、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是因为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融入生活现象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学以致用。因此,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其重要。

比如:加法计算教学中,“19+29”的计算,如果根据常规计算法则学生运算速度较慢。由于“19+29”等于“19+30-1”,但是“-1”并无明显意义,容易混淆学生思维。对此,通过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运算速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设置情境,将班级作为超市,学生根据需求买商品,安排几名同学为收银员体验付整找零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懂得这种算式修正的意义。同时又能够将抽象的计算知识变得具象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三)培养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对学生学习、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思维训练、思维培养。但由于数学课程抽象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思维训练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新课程改革下,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凸显数学趣味性与有效性。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有一定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与乘法为转换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为乘法,所有乘法都能够转换为加法。

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鲜事物,并克服学习期间的困难,进而实现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目标。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规律和兴趣点入手,强化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