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幼儿园主题墙的有效作用

2019-01-12 09:16张菲菲
好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墙面布置创设

文 张菲菲

一、变“我看的”为“看我的”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等密切相关,主题墙也是如此。如果主题墙的创设都是老师的想法,并没有幼儿参与,那么这样的环境布置显然没有意义可言。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将墙面还给幼儿。墙面的主题、内容、材料以及创设的形式、方法都来自幼儿,变“看老师布置的墙面”为“自己做主题墙的主人”,明确幼儿创设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是学习的过程,真正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

在《我们在春天里》主题墙面创设前,我首先和幼儿商量、讨论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设置哪些内容。他们的想法特别丰富,如:将春天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墙上,呈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和幼儿发现的“春天的秘密”……接着,我和他们一起用思维导图来做计划。在清晰的策划方案制定好以后,大家便开始进行墙面的构图设计,安排每一块墙面的制作人员,对具体的版块内容进行填充等。最终,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经历了四周时间,大家自主规划和布置的主题墙完成了。

二、变“答案墙”为“问题墙”

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在思考教育的“有效性”,都希望班级的幼儿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但事实上,我们忽视了有思想的幼儿对正在进行或者即将开展的主题活动到底会有些什么想法。

例如,我曾经在《各种各样的职业》的主题墙中,设置了“我知道的职业”“人们怎样工作”“劳动最光荣”等一系列可供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知识的版块。虽然,这里面也有些墙面是幼儿参与调查、访问的过程与结果的呈现,但这些也都只是“答案”的呈现。几年后,我面对同一个主题时则改变了策略,告诉幼儿,老师会将这么一大片墙面变成一个“问题空间”,专门供他们对“职业”主题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引导,幼儿的问题纷纷产生,我便让他们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画下来,再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职业?我们不知道的职业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有工资?同一个单位里的人是不是都是从事的同一种职业?我引导幼儿将这些问题以绘画的形式分布在墙面上,并通过自己的调查解决这些问题,将找到的答案也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在问题旁。这样一来,这面墙每天都有新问题和新答案,成了班级里最“火”的空间。

三、变“结果呈现”为“过程记录”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将幼儿活动的照片、制作的作品等张贴在主题墙上。这种墙面只有在刚布置好时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很快就会出现幼儿“冷眼相看”的情况。试想,谁会对曾经感兴趣的、研究过的“过去式”的结果持续保持兴趣呢?如果将主题的活动内容以“现在式”的方式及时呈现,让主题墙和主题实施的过程同步,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关注。

在“奇妙的蛋”主题活动中,我先和幼儿进行关于“蛋”的讨论,根据他们对“蛋”的好奇,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谁会生蛋”“各种各样的蛋”“蛋之最”“好玩的蛋”……然后,我又和幼儿共同讨论各个版面内容的设置,接着便根据每一个小主题开展相应的活动,及时将相关的内容布置到墙面上的相应区域。这个主题墙伴随着我们活动的开展,不停地丰富着,变化着,及时展示了我们主题研究的每一过程,促进了幼儿与教师、与墙面的有效互动。

四、变“视觉感知”为“多种感官参与”

一提到“主题墙”,大家的理解便是它是供幼儿视觉感知的平面墙,这是不能满足幼儿以多种感官和通道进行学习的需求的。试想,如果将平面的墙面变为立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空间,对幼儿来说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例如,在“工具用处大”的主题中,我不仅仅将幼儿搜集的工具在主题墙上进行陈列,还在墙面低矮的地方巧妙地设置一些必须运用工具才能进行的操作活动,鼓励他们尝试运用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行动记录下来并展示在墙面上,以供交流。这样,墙面便成为一种用多种方式呈现的,供幼儿探究、记录、展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认识及发现的平台。变死板呈现为灵活可操作的方式来创设主题墙,幼儿和墙面必然就会产生互动。

总之,教师需要真正将理念转变为行为,以幼儿发展为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及他们的需要出发,让幼儿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真实生动地再现幼儿与教师、主题墙之间近距离的“对话”,让墙面引发幼儿的思考、探究与学习。

(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

猜你喜欢
墙面布置创设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特别号都有了
开关的美丽衣裳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