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同一片蓝天 拥抱同一个世界
——惠民理念下家园互动良性关系的构建

2019-01-12 09:16李美霞毛年花
好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文 李美霞 毛年花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两个因素,两者如同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而处于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教育观念的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是有巨大差异的。如果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较为相似,会对幼儿早期经验带来积极的影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面对不同阶层的家长时,幼教工作者也应采取不同的家园互动策略。怎样才能在惠民理念下构建出家园良性互动关系呢?我园基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幼儿园方面

我园位于莲花保障房片区,是政府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为解决周边老百姓“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我园的招生对象为拆迁户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全民追求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关注到了弱势群体。而作为惠民园,我们不仅要履行一般幼儿园教育幼儿、服务家长的职能,还要将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作为幼儿园办园的一大使命。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层面做了如下尝试。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1. 建立校务发展委员会

校务发展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园方向委员们介绍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及重大事项,接受他们的监督,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为幼儿园的优质发展群策群力,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

2. 开展家长社团活动

结合家长的兴趣和特长,园部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家长组织起来开设家长社团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例如,美食、手工、编织、发艺、舞蹈等丰富多彩的社团的成立,让家长们有了归属感。

3. 成立家长志愿者联盟

家长志愿者为具有服务意向的家长,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有如下岗位:安全护学岗、艺术节化妆师、外出参观安全员、家长帮厨等。家长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二)师资培训,丰富家园共育经验

我园教师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26岁,她们认真而富有活力,但缺乏经验,常处于“盲忙茫”的状态。为此,园部开展多元培训,成立了研究型的团队,着力加快他们的成长。

1. 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每周一次,主题多来源于教师现阶段的需求和业务部门发现的问题,如家园共育理论学习、我园家长的特点及家园互动的现状、家园互动的原则与途径、一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2. 请进来,送出去

根据教师需求,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与家园共育有关的培训。如:针对如何有效沟通的问题,在加强内部培训的同时,园部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平安排教师外出教研学习,使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3. 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抓住机遇为教师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课题组采用多种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短短3年,幼儿园先后8次对同区园所开放接待参观,共有25人次举办讲座;80%左右的教师论文、案例获奖,总篇数达150余篇;共培育出1名区优秀青年教师、2名区教坛新秀。

(三)家长培训,提升家园共育能力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我园75%的幼儿家长为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忙于生计,缺乏必要的幼儿教育知识与经验;外来务工子女中有50%的幼儿在幼年时期由祖辈抚养。基于我园的家长群体现状,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形成共同教育的格局。

1.专家培训

向家长提供培训课程,开办“家长学校”讲座。帮助家长深刻理解父母的共育角色,建立家园共育意识。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是单方的,是彼此双方借力造力,形成教育合力,并有效支持幼儿发展的过程。

2. 家长课堂

邀请家长代表面向全体家长做经验分享。比如,通过“用爱来感化孩子”的实例,明确家长的支持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能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定期抛出话题,开办家长沙龙,让家长间相互学习、互相教育。

二、教师方面

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一)面对面交流

家访。新生班教师对所有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向幼儿介绍幼儿园及班级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集体。

早晚接送。热情对待家长及幼儿,对幼儿的个体情况进行简短交流,帮助彼此更好地进行教育的延展。

预约式访谈。针对幼儿的个性化反应,采用预约式访谈的方法,制定教育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二)开放活动

通过富有教育价值的开放活动,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内涵的理解,并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建立学习共同体。

1. 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每学期一次的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不仅能够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还能对幼儿园的课程、教师的能力、幼儿在群体中的表现都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双向互动家长会

教师先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家长的需求或抛出一个话题,组织家长讨论,再集体学习教育书籍,进行经验介绍,切实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帮助家长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3. 主题背景下的亲子活动

在大班 “我是中国娃”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参观南京博物馆;在中班 “好邻居”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参观超市、理发店、图书馆等;在小班 “甜甜蜜蜜” 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制作太妃糖等。方案的制定、活动组织的实施与反思调整均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家长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到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还是社会活动中的学习和品质的培养等。

(三)信息化交流

针对年轻父母工作忙、来园频率低的问题,通过现代化手段,全方位展示幼儿的真实发展情况。

QQ群可用于班级教师进行通知、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推送,是教师向家长介绍保教内容、育儿小常识以及班级情况、大型活动等的“窗口”。

微信群可使家长、教师在自己的班级群中交流互动,随时解决幼儿的问题,提高家园互动的实效性。

三、家长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两者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专长,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一)“家长进课堂”特色活动

1. 结合主题开展的共育活动

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特长确定来园参与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比如,佳佳爸爸是林业大学教师,为幼儿带来了科学活动“有趣的植物”,他不仅制作了PPT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植物,还给幼儿讲解了许多科普小知识。蓉蓉妈妈是银行职员,在班级开展银行游戏前,她专程来为幼儿开设“认识钱币”活动,带领大家认识不同币值的钱币,还重点欣赏了人民币上的风景图。开展“多种多样的职业”主题活动时,多位不同职业的家长(理发师、医生、警察)来到班级开展“我的职业”活动,介绍自己职业的特征及所负责的工作等。

2. 专用活动室里开展的共育活动

热爱美食的家长在生活体验馆和幼儿一起制作各种美食,如水果沙拉、美味的蛋挞、水果比萨、糖果、脆脆的饼干、香香的蛋糕等,家长提前准备教案、食材,利用游戏时间组织幼儿活动,切身体会了幼儿园活动的丰富多样。

3. 种植园地里开展的共育活动

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带领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如翻地、播种、施肥、移栽,忙得不亦乐乎。在家长的精心组织下,我园的小菜园绿意葱葱,成为饲养角的“粮仓”。

(二)区域游戏环境共创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生活环境,尤其是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和材料,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使经验得到延伸,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造就完整的儿童”,这是家园的共同使命,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托班家长制作的飞盘、拖拽小车等运动玩具增加了幼儿的锻炼内容;小班家长制作的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娃娃家”游戏;中班“汽车总动员”主题活动中,亲子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对汽车的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促进了主题的延伸,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大班亲子制作的表演服装、道具等,为我园的艺术节增光添彩。

(三)在共育活动中提升教育观念

在共育活动中,家长由关注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变为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由“学习好才是好”转变为“每个幼儿不一样,都有自己的擅长点”。

1. 参与分析幼儿作品

在幼儿作品方面,一开始只是教师分析,家长对于教师的解读不理解、不认同,仍然以像不像、好不好为评价标准。现在家长参与分析,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拍照上传到班级群相册,家长在幼儿的作品下直接记录,多元评价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 参与叙写学习故事

家长参与学习故事的后续故事撰写,由最先的感想、心得,到主动记录下观察到的幼儿在家的行为,为教师计划的实施与调整提供帮助,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家园互动模式。另外,鼓励家长在家为幼儿诵读学习故事,在诵读的过程中达到影响家长与幼儿的目的,让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发展方面的指引。

反观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合作者,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争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认可、支持和参与。在惠民理念下,只有建立平等、合作、共享、互助的家园良性互动关系,家长才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园共育活动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清荷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