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融合

2019-01-12 16:08曾慧卿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乐曲素养音乐

◎曾慧卿

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时所展现出的不同能力,例如音乐表达技巧、价值理念、思想观等。要想实现综合、全能型人才的培育目标,就需要积极摒弃落后的教育思维,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要目的,对学生展开教育。以下将通过多个途径,论述在小学音乐常态课期间融合核心素养的具体方式。

一、审美感知

伴随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进步,艺术类课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音乐课。因为音乐事实上是比较抽象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老师们可以借助网络科技进行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水平。音乐老师们在讲解课本内容之前,一定要提前在网上查找到与所学音乐相关的各类材料,制作好讲课课件。上课时,就可以先给同学们展示课件内容,通过图片、短视频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现音乐的另一面以及其内在的涵义,提升其理解和领悟能力。

此外,音乐课程教学时动作和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感受音乐的一种外在表现。老师一定要培养同学们的律动感,但必须要按照同学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案。因为低年级同学的审美感知能力较差,老师们可以适当应用一些肢体动作向同学们传递音乐的魅力,更快地体悟乐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比如,老师在讲解一些和动物相关的音乐时,可以要求同学们按照音乐中的旋律模仿动物的动作神态,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不但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参与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亲身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提升他们的乐感,更好地理解和体悟音乐的魅力。

二、艺术表现

艺术的内容是抽象的,是利用外在具体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大家,音乐也是如此。音乐的展现方式有很多种,包含唱歌、演奏乐器、肢体语言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把音乐中的内涵和感情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个人。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更应该联系现实,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将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全面、完美地展现给同学们。老师们可以依照课本中的实际内容以及同学自身的特点和接受程度,适时组织一些小型的歌唱比赛、演奏比赛,将音乐教学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

比如说,老师们可以带着同学们去宽敞的地方在不打扰其他学生上课的情况下放声歌唱,把学到的歌曲唱出来。还可以组织同学们玩一些与韵律相关的小游戏,比如大家都比较喜欢的击鼓传花,让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音乐韵律之中,享受紧张的律动带来的不一样的听觉感受。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中就有听赏《迎春的节日》,老师可以按照音乐中所出现的场景布置任务,先让同学们欣赏相关视频,然后要求他们模仿舞狮子的动作,鼓励他们自己敲锣,即兴表演,在锣鼓声中感受演奏的魅力。

三、文化理解

所有的文化都不能只了解表面涵义,音乐也是一样。小学音乐老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必须让同学们学会从各个方面感悟音乐的独特魅力,提升其审美及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完成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课本中有很多民族乐曲,老师在讲解《长城谣》这类歌曲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原因等,在课上先给同学们简述这些乐曲的由来和意义,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真正投入音乐的海洋。当同学们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编曲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唱出富有情感的歌曲。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学习,同学们的审美感知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开展音乐课程教育工作时,把提升审美感知能力融入到教学之中,就一定要重视文化内涵的讲解,关注文化对音乐的影响力。经过老师对乐曲中有关文化意义的讲述和说明,同学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音乐的美,感悟音乐要表达的意境。总之,音乐课程教学必须重视音乐背后文化内涵的讲解工作,缺少了文化,音乐就会变得乏味,且没有意义。老师们必须整合教学资料,认真讲解音乐背后的故事,简述音乐背后的文化意义,带领同学们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

结语

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不仅重视人才个人能力的需求,还对核心素养提起重视,由此就需要在小学阶段做好人才的培育,促进全方位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提升。小学音乐常态课中同样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提起重视,因为其和学生个人道德情操审美等息息相关。基于此,以上正文中笔者提出几点有效的应用途径,希望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乐曲素养音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父与子
音乐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