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启蒙方法

2019-01-12 16:08王霞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前导歌唱儿童

◎王霞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对音乐的喜爱是人类的天性。歌唱教学在促进儿童音乐素养,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滋润每一颗活泼的心田,歌唱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教育,被认为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儿童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当下幼儿歌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方法陈旧乏味、歌唱教学形式简单等,引发了很多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幼儿不愿意参加歌唱课堂,不敢发出歌唱的声音,更不敢聆听自己歌唱的声音。当前歌唱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提出优化策略,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儿童歌唱教育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丰富多元的课前导入激发音乐情绪

幼儿歌唱是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提高儿童的艺术素质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也是各个民族文化表现的形式,可以在音乐课前导入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活动,使幼儿的歌唱教学从小就遵循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原则。可以让幼儿学习和了解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及国外优秀的幼儿歌曲。让幼儿通过歌唱教学拓展文化视野提高艺术品位。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幼儿歌唱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来开展课前导入。如幼儿活泼好动,专注力时间不长,所以教师在活动导入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这样很快就能激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得幼儿能更快进入活动角色。

二、翻转课堂生动直观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认识开始。”尤其是幼儿阶段,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专注力不能长久集中在形式呆板的音乐符号上。他们喜爱生动有趣的世界。而现实世界有这么丰富的声音,风的声音、雨的声音,工作中机器的声音都可以是我们课堂最生动的素材。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并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歌唱教学中幼儿难以掌握歌曲的节奏重难点,教师需要采用特别的方法来教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重难点。节奏感的内化练习,从调整手脚的协调性开始。搭配幼儿可以容易接受的口诀,有助于我们提升对音符划分的敏感度。同时难度要适中不能过高,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顺势而为的方针来进行训练。每个人,每个幼儿都是有节奏感的,只是强弱而已,我们就是要顺势而为,帮助他们发掘内心的节奏。

三、课堂延伸音乐融于儿童的生活

孩子在歌唱活动中尽可能地感到快乐,但是他们怎样才能在一日的生活中保持孩子的音乐情感、音乐感受、可以延伸到一日生活中呢?

在这方面,我推崇“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幼儿早上入园就播发音乐烘托出愉快、轻松的氛围。但是播放的音乐要严格选取,要积极向上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接受并喜爱的,同时保持每月更换的频率。把早上入园的音乐建立成一个音乐的鉴赏平台。中午吃饭和休息前也可以播发适合的音乐调节幼儿的情绪。形成一种习惯,吃饭听听古典音乐,并在放音乐之前用一个“小故事”来解说这个时期的古典音乐或这首音乐创作背景。潜移默化地影响会对她们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教室建立音乐角落活动是幼儿园正常音乐教学活动的延伸,通过选择和操作音乐材料、参与音乐游戏、处理同伴关系,儿童可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影响他们合作行为的发展。

结语

音乐就是最好的语言而歌唱就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喜爱的介入点。歌唱能抒发我们的情绪,从小培养起幼儿拥有这个兴趣会让他们受益终身。作为老师,我们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猜你喜欢
前导歌唱儿童
为你而歌唱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为你歌唱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