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路径分析

2019-01-13 13:02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关初级中学李红霞
家长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课程标准分层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关初级中学 李红霞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还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能够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对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分层教学方法进行运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同时达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现状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为依据,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提供帮助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育当中,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通常都会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这样的情况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进而也就无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限制

其实分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教师将自身的专业基础进行增强,还需要教师在具备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更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置。在这样一系列的要求下,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就会只对教学形式重视,从而忽略实际的教学效果,更有可能忽略学生对问题的主体性思考,使在重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中,教学效率过于低下。基于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增强,以此在有效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情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路径

(一)以学生的数学水平为依据,合理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之前,应该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并以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科学划分,以此在促进数学教学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增强时,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班级人数为依据,根据恰当的比例,将学生划分成学困生、中等生和学优生三个层次。在这之中,学困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都不强;中等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一般,但没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优生无论是数学基础还是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良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合理分组学生,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探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增强。

(二)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前提,设计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需求为依据,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时,促进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从而达到数学教学效果的增强。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层次清晰地划分出来。就像学困生,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应该将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设置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此促进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思考题设置出来,以此在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时,实现中等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而面对学优生,教师就需要设置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以此对学生进行思考的引导,进而达到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就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困生对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进行思考和了解,并在了解之后,对其进行实际运用。然后教师就可以让中等生对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并在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中对其进行应用。面对学优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并在难度较大、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当中熟练运用该知识。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时,以教学重难点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以此在促进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突破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三)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分层布置作业

进行课后练习,既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也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课后的练习作业进行合理安排。就像学困生基础较弱,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安排出来,使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在中等生方面,教师就可以基于基础性题目,将一些难度不大的思考题布置出来。对于学优生,教师就要对灵活性、综合性都较强的题目进行安排。同时,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批改时,也应当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通过互评和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如此就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巩固住,还能够对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能够为学生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提供帮助,以达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能够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从而在教学质量的提高时,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如此方能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才能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学生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分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有趣的分层现象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雨林的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