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分析及培育

2019-01-13 01:30沈叶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摘要]文章着眼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与价值,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树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对接、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新常态背景;职业教育;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沈叶(1983- ),女,上海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上海  20007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4-0104-03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新常态背景下,只有通过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距离,才能从根本上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重任,应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一、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并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①

1.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2019年2月19日,教育部就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此外,一大批大学城(职业教育园区、新校区等)相继建成。诚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不少职业院校盲目扩大规模,未能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软硬件资源,教育资源闲置严重;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总之,当前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的毕业生质量不容乐观。

经济新常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新常态,高档次、重质量、提效率、控规模、抓内涵、谋求可持续发展。

2.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培育工匠精神。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一方面,从宏观上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妥善处理产能过剩,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另一方面,努力培育工匠精神,有效增加劳动供给。

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职业教育应抢抓机遇,努力化解和消除各种“成长的烦恼”。培育工匠精神,对于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意义重大。

二、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与价值

1.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回首历史,我国有数不清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作品展现了精纯的技艺和非凡的才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恪尽职守、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内容;职业态度是职业生活中所持的态度,主要包括认真务实、爱岗敬业、积极乐观等内容;职业技能是指从业者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等正是工匠精神在新常态背景下的主要体现。

2.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其一,知行合一的价值主张。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在更重视职业技能的强弱,而不仅仅是理论水平的高低。课程培训为“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行”。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校企合作等方式了解新常态下社会人才市场需求。

其二,敬业乐业的价值传递。敬业乐业就是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新的经济大环境,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必经之路,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职业教育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機接轨。

其三,德艺并举的价值实现。工匠精神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并举”。德是为人之根本,在此可理解为诚信;艺是实现目标的技术与手段。很多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一味追求利润,实际上得不偿失。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时代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三、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着力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1.树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我国职业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上应向德国、日本和瑞士等国取经学习,培养人才对所从事工作的敬业乐业、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大而不强的窘境,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旧为短板;产业结构不合理,制度环境待优化;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制造业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从依靠低廉的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向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但是,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重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培养。工匠精神的内容涵盖技能、态度、行为、素养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培养方式也不相同。笔者建议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构建混合螺旋递进培养模型,即职业技能培养采取迭代递进式、职业价值观培养采取层次递进式、职业道德培养采取自然递进式、职业态度培养采取激励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机统一。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职业教育要健康持续發展,就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前提,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具有价值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科技创新是不断推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把线上的课程与线下的课堂结合起来,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微信、微博、微课等媒介手段全方面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3.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对接。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职业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优化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需要专业教师“走出去”和技术骨干“走进来”。一是专业教师走出校园,调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职业院校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一流的专业技术和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4.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工匠精神。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大国工匠”。职业院校可举办“大国工匠”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工匠精神。通过宣讲“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讴歌其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其魅力所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院校可建立“大师工作室”,使学生能够拜师学艺,将所学技艺融入自己的专业创作中。大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免费讲座和培训,以及系列教学活动。大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展示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提升职业技能。

[注释]

①张若梦.新常态[EB/OL].(2015-02-10)[2018-01-22].http://photo.china.com.cn/2015lh/2015-02/10/content_34783843.htm.

[参考文献]

[1]陈述,晏文胜.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8(20):140-142.

[2]曹晔.新时代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与途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5):14-18.

[3]张军.基于“工匠精神”的双主体课程体系开发范式[J].才智,2018(29):152.

[4]李松楠.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8(19):121.

[5]刘玉婷.工匠精神视角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优势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3):19-23.

[6]施思.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观察[J].文教资料,2018(27):106-108.

[7]张宏浩.基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分析[J].职业,2017(32):23-24.

[8]缪学梅.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缺失及培养——基于混合螺旋递进培养模型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7):8-1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