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2019-01-14 09:33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周莉娄敏
家长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时代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周莉 娄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成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我国各所高校在思政教育探索的道路上,关注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了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改革的突破点,本文试述当前高校应采取哪些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重大任务。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教学内容

在我国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的要求下,我国各所高校都极为需要更加丰富和创新的教学内容来支撑自己思政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的存在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教学内容,如爱国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观、追求理想人格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我国高校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起个人荣誉,国家荣誉高于一切,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塑造更多的国家利益而存在。比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在《蜀相》中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显示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国精神和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引入,会对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教学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为高校思政教育提高新的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示范教育、陶冶教育以及内省的方法。在我国传统文化种,因材施教和示范教育的方法出自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他看来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也会不同。示范教育是指一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方法,也就是指教师要做好表率,通过自身教学行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古代教育者极其重视陶冶教育,即要求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提倡要每天反省自己,促使学生每天都有进步。

二、“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及时更新教育者的教学理念

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已然与传统时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明显分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时代的变化下,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以往只注重学生知识成绩的教学理念转化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比如,在新时期要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将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合格、思想良好的新型人才。在这个背景下,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树立了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深深爱国情怀,深刻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并增加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爱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某一知识内容时,可以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注重教学的内客对接

在中国的高校教育中,我国传统文化属于内,西方文化知识属于客。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内客对接,实现教学内容的平衡化。避免不能过度依靠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化和一味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教师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既要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也要认可西方文化知识的先进性;既要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将西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加入进来,使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我国上古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等,都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人对新世界的强烈探索欲望,也说明着他们对我国人类的发展所创造出的贡献。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来看,他们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切有价值的理论,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自身价值所产生的变动等,都对中国的经商之道和经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灵感。这不仅是“互联网+”时代所具备的属性,也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所大力提倡的。

(三)需要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一种名词,“互联网+”时代就是在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同样于创新相对的一个名词——传统,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明显特征。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高校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优秀文化在思政教育上的融入,必须体现创新。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创新。比如,我国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口头讲述,若要在这一方面实现创新,教师可以将口头讲述转化为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的课件讲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口述的时间,更多是用课件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不仅创新了教师上课的形式,而且还为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内容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又比如教师在学生作业布置方面,也可以用网络文档方式代替手写方式,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写字的时间,创新了完成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互联网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避免教师因学生字体的因素而花费更多时间,造成工作量大的问题。

在新时期,我们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享受到了以往都感受不到的生活方式。要相信,只要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就会得到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