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项目的产生、类型及其特征

2019-01-14 14:09
江苏教育 2019年49期
关键词:指向学科语言

一、语文学习项目的产生

1.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

学习从问题开始,当学生进入提问阶段,他才真正开始进入语文学习。“真实的问题”是“项目导学”语文课堂的开始,是语文学习项目产生的最基本途径。

第一,教师将学生问题转化成学习项目。为了应对初始问题的繁杂、重复,教师课前收集、梳理并归纳问题,形成学习项目。以苏教版五上《少年王冕》的教学为例,学生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物描写的问题;二是关于景色描写的问题。基于此,教师整合成两个学习项目:一是“聚焦言行,揣摩内心”;二是“聚焦写景,发现写法”。学生围绕这两个学习项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解决了诸如“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对于主旨明确、层次清晰、问题集中的文本来说,教师课前根据学生关注的问题,整合成学习项目的教学方式非常高效。

第二,师生共同将问题转化成学习项目。学生提出预习问题,教师板书问题核心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比对,继而整合问题,形成学习项目。师生共同转化问题形成学习项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在梳理问题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这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学情预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问题比对整合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问题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角度。学生参与并主导项目生成,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是项目的参与者、制定者、实施者。

第三,学生自主将问题转化成学习项目。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小组内提出问题,初步拟定学习项目,然后全班对小组学习项目进行讨论、修改、完善。相同的学习项目,拓宽学习广度;不同的学习项目,探索学习深度。

2.基于学习体验的差异。

个体差异决定了学习体验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选择和确定问题,是语文学习项目产生的重要途径。

第一,不同的预习体验转化成学习项目。项目导学改变了以往语文预习作业布置的形式,创新预习项目作业形式。同一篇文本,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体验,学生可以从字词、内容、拓展等方面完成语文预习作业。作业也不再拘泥于抄抄写写,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思维导图、做手抄小报、撰写学习报告、制作PPT或模型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预习收获。与传统的语文预习作业相比,预习学习项目创新了作业形式,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关注不同的学习样态,充分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隐性学习力。

第二,不同的延续性学习体验转化成学习项目。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会逐渐产生新的学习体验,新的学习体验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延续性学习动机。一方面是学习内容的空间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是学生情感的共鸣性,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学生内在经验与学习内容达成一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学而不厌”的学习状态。以苏教版五下《梦圆飞天》一文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航天领域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于是师生共同设计确定了“中国航天大事记”等多个延续性学习项目。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项目,并结成小组。具体实施计划制定后,各小组成员通过专家访谈、文献查阅等形式分头进行调查,然后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成果。此项学习历经一个月,共完成了8份学习报告。延续性学习项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打通了知识到素养的转化通道。

3.基于学习项目的转化。

学习项目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学习项目会发生转化。以苏教版五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学习项目为例,一个学习小组在探究“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感情”这个问题时发现:动作可以折射人物性格,动作描写好了,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于是,小组成员把原先的学习项目调整为“彭德怀的动作与情感表达”。学习项目除了可以转化,还可以产生新的项目。随着学习项目研究的推进,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还会不断地产生问题,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项目。

二、语文学习项目的类型及特征

笔者在开展语文项目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期间,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分别指向语言、方法、拓展和文章主旨,通过以上四类项目的学习,能够实现语文学科总体目标,达成语文学科素养与必备品格的提升。四类学习项目互相融合、相辅相成,没有语言项目的支撑,就没有后继项目的深入学习;没有内容丰富的项目探究,就没有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在不同类型的项目研究中,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指向语言学习的项目,提升语言品质。

语言项目是学生学习语文首先关注的内容,这是语文学科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学生接触文本后的最初学习体验所决定的。指向语言学习的项目是项目导学最主要的内容,其特点是重点聚焦,发展言语能力,通过对语言项目的合作、探究,实现主动积累、梳理整合,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并通过项目成果的合作完成与汇报,在展示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2.指向方法学习的项目,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和方法两类项目不能截然割裂,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悟品味精妙的写法,形成方法项目。方法项目离不开语言学习的积淀,是在语言项目充分学习基础上的深层发现。指向方法的项目是思维最深刻的学习项目,其特点是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通过对方法项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以语言为媒介,深度思考,激活深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3.指向拓展学习的项目,打破学科边界。

指向拓展学习的项目,是辐射面最广的项目,是跨学科甚至超学科的综合项目。拓展项目打破传统的教材边界,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指向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跨学科素养。它没有明确的学科界限,更多是为了促成学生对整个主题和超越学科的大概念的理解。

4.指向主旨学习的项目,引发深度学习。

指向主旨学习的项目,是学生向文本深度发问的结果,以能力为载体,让学生接受挑战性学习,进行深度思考。拓展项目是向知识外延的无限发散,主旨项目是向文本立意的深度挖掘,从点到面,从外延到内核,不同的学习项目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实现有限向无限的语文学习转变。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说:“在教育领域,当21世纪世界各国将教育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时,做事与做人的教育备受重视。目的变了,手段必须变革。关键能力需要通过学会做事的‘项目’来实现,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学会‘做人’的项目来培养。”学习项目在实现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指向学科语言
【学科新书导览】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语言是刀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超学科”来啦
我有我语言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