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导学的不确定性助推学生乐学品质的提升

2019-01-14 14:09
江苏教育 2019年49期
关键词:乐学不确定性导学

《礼记·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种理念充分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项目导学课堂,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接受学习到探究学习,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充满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悄然孕育着学生的乐学品质。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一、学生乐学品质的自我唤醒

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般由教师依据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经验设计产生。而在项目导学的实践中,学生研究项目的来源是不确定的。它可以是教师提供,可以是师生合作产生,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生生碰撞生成。项目生成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敢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项目生成中的不确定性给予肯定。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生成的学习项目进行宏观把控,引导学生生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学习项目。例如,学习苏教版六上《鞋匠的儿子》一文,学生最初设计的学习项目仅限于课本内容,诸如“林肯的人格魅力”“课题设计的意图”等等。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产生了新的项目:“林肯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时的时代背景”林肯对美国的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如果说前面的学习项目是学生基于对文本内容的寻常把握,那么后面的学习项目则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所独具的不确定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以及学习形式的灵活性,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乐学品质的自主追求。

二、学生乐学品质的自我凸显

项目导学连接课内与课外两个学习通道。课外的学习由学生依据自身经验和兴趣进行,其过程自然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权与安全感。而课内的项目学习由学生自行决定怎么学、按什么方法学,所以项目组的每一次探究都是鲜活的,其自主性、随机性和创造性引发的不确定性恰恰能让学生经历最真实的学习。

教师应积极面对因项目化学习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深入每个学习小组,了解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注意为小组成员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开启思维之门,在讨论、探究、表达中提升思维品质和乐学品质。以苏教版六下《螳螂捕蝉》一文的教学为例,学习项目主题确定后,各学习小组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有的小组首先细读文本了解故事,继而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有的小组直接讨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再进行寓言故事的学习;有的小组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还有的小组则探究《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发生时的历史背景……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学生的思路在这样的过程中被逐渐打开。在这样的学习场中,真实地表达,真实地合作,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乐学品质的自我凸显需求。

三、学生乐学品质的自我延续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构建的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信息网络。由此,带来的学习体验也是丰富、多元、变化的。学生的每个细胞在与知识、自我、他人的多元思维的碰撞中,体验着新鲜的一切。这种真实、开放、丰富、多维的体验不断地激励着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与表达中。这个过程不断满足着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创造了条件。

教师要尊重并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善于搭建思维碰撞、合作探究的平台。师生情感的共鸣、教学方式的相互认同与默契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苏教版六上《钱学森》一文的项目学习成果汇报中,有的研究小组提出:“钱学森和杨振宁,谁对祖国的贡献更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唇枪舌剑形成了激烈的辩论态势,清晰的论述、犀利的质问、巧妙的回击,不时引来全班的阵阵叫好。这种情感体验事先无法预测,而正是这种体验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导学的课堂充满魅力。学生愿意走进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助推学生在真实、多元、丰富的体验中成长,学生的乐学品质也得到了自我延续。

项目导学充满不确定,学习过程开放、多维,多种特质吸引学生醉心其中、潜心发展。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自主、积极地探究、交流、互动,思维在更广阔的时空里碰撞、激荡。项目导学在给予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挑战的同时,促进学习真实发生,有效提升学生乐学能力,促进乐学品质的积极形成。

猜你喜欢
乐学不确定性导学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全球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增加 玩具店囤货防涨价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求实创新 乐学精艺——访杭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