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及启示

2019-01-14 19:22
教学与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在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美国高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不能因此就说美国高校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显著。美国高校校园秩序井然,大学生自我管理约束很好、学习认真,各项社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强烈,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充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长期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一个概念,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制定统一教材、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希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了解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借鉴其成功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美国高等教育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实际上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资产阶级的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各种教育中,其目的是把这些年轻人培养为忠诚于美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的人。下面,我们从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方面来了解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宗教教育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宗教在美国高校中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法院的判决,美国政教关系最根本的基石,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宗教问题的表述。纵观美国的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史,宗教教育一直贯穿其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对宗教教育的重视是从殖民化时代开始的,统治者正是通过宗教教育积极宣扬美国的主导价值观,使美国公民对社会产生共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美国政府虽然在1947年禁止在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和祷告,但宗教在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削弱或降低。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很多学科中渗透着宗教教育,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案例取自宗教的论据,宗教教义的内容在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更是无法替代。政府和学校都积极努力,为宗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比如,1991年布什政府提倡在公立学校中的祈祷;又比如,1998年克林顿在一次电视讲话中提出:“学生在午餐时有权感恩。他们有权在学校并使用学校的设备举行宗教组织的集会,就像任何其他俱乐部一样。他们有权在学习场所或课余时间阅读圣经或其他的宗教教科书。他们有权不受强迫地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注]姚运标:《美国公共教育中的宗教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68页。很多高校积极响应,特别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可以去教堂做祷告。很多大学设立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大学生开展宗教活动提供便利。比如,德克萨斯大学里奥格来兰河谷分校,设有BSM(Baptist Study Ministry)活动中心,也是大学生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一般一周至少有一次组织大学生圣经学习的活动,而且提供免费的午餐。在大学校园里,也可以看到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圣经学习社团,并对圣经有兴趣的人士进行学习和培训。

2.政治教育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美国政府一直认为自由民主是其强盛的力量根源,而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由民主的教育,始终把培养“好”公民作为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和最高目标。美国高校提倡“大学生学习的质量最终是要根据毕业生是否愿意为社会和公民服务来衡量的。”“很明显,大学毕业生需要履行公民的义务。”[注]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1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37页。美国高校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在不断变化,但两大主轴始终不变,那就是“好”公民品质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首先,在美国高校中,民主理念和自由主义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为美国统治者深刻地认识到,“任何社会,为了能存在下去……必须紧密地围绕保持其制度完整这个中心,成功地把思想方式灌输进每个成员的脑子里。”[注]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17页。因此,美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深入到大学生思想中去。其次,爱国主义教育。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就是怎么样把那些新移民塑造成忠诚的美国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美国化教育,因为“一个人要么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要么根本不是美国人,不存在对美国一半的效忠。”[注]Theodore Roosevelt, Hermann Hagedorn, The Free Citizen: A Summons of the Democratic Ideal,Macmillan, 1956,p.61.“美国政治稳定的精神因素有许多来自这方面的理直气壮的教育。”[注]刘书林:《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缺陷》,《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10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公民使命感、国情和历史教育进行渗透。再次,公民能力培养。杰弗逊认为:“假如一个国家期望文明社会既无知而又是自由的,那么,它所期望的过去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注]Gerald L. Gutek,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1986,p.41.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是美国高校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大学生毕业之时,他们应该知道美利坚合众国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注]Harry R. Lewis,“A Core Curriculum for Tomorrow’s Citizens”,The Education Digest,2008,52(5):47-50.对大学生进行公民能力培养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他们进行美国宪法教育,美国宪法的核心内容是美国人通过多年的探索和争论才逐步形成的价值信条,它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支柱。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宪法的核心思想,才能批判、继承和不断地完善这些思想。所以,公民能力培养最为紧迫的任务是系统地向大学生阐述关于宪政的复杂问题,讲述传承宪法的重要文献。

3.通识教育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主旨是自由和人文传统的传递,主要内容是公民和道德教育。20 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素斯基致力于课程设计的改革,为改变当时通识课零碎散乱的状况,开设了一系列的核心课程,其宗旨是既让学生接受广泛的通识教育,同时又接受专业学术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在接受知识时鼓励他们用批判的态度。哈佛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六个领域的十大类别,分别为: 外国文化 (一类) 、历史学 (两类) 、文学与艺术 (三类) 、道德思辨(一类) 、自然科学 (两类) 和社会分析 (一类)。[注]周南平、张敏:《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及其启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其中,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所有内容都容纳在道德思辨 (moral reasoning)中。哈佛大学核心公开课程成功开设后,几乎所有的美国名校如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州大学等都开设了类似的核心公开课程,组织知名专家、学者来主讲这些核心课程,逐步向大学生渗透美国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这些课程包括美国历史、美国与世界、公民与法、美国内战、正义论、欧洲文明史等内容,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考试,不点名,是完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大学生不排斥这些课程,对这些课程极其感兴趣,因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加了对本国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学生事务管理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点。美国的高等教育从哈佛大学创立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运行机制,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学生事务管理。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注]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8页。学生事务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注册管理,建立各种学生组织、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安排丰富的宿舍生活、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等。与学生事务相对应,美国高校也拥有一支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与我国辅导员的工作队伍类似。学生事务管理队伍高度功能化和职业化,他们在管理中真正做到了专业、规范、系统和项目化,对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大学生社团发展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之一是培养“好”人和有责任感的“好”公民,这是美国大学的基本目的。美国高校充分鼓励大学生建立各种类型的社团,提倡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社团活动非常丰富,从而也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社团活动中,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这也是美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社会一直非常崇尚组织社团,悠久的社团主义渊源,为大学生社团发展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土壤。在美国高校,崇尚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其中,通过社团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美国高校社团林立,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社团组织的理念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崇尚思想和个性的自由,只要学生遵守法律,他们就会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也能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来自学校的专项拨款,大多数学生社团都能得到学校的支持,能获得专门的拨款开展各项活动。学生社团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各个高校建有学生俱乐部或大学生活动中心。美国社会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在校园的缩影和延续,可以从大学生社团的活动中充分体现。美国高校的“学生政府”是比较典型的个案,相当于中国高校的学生会,这个“学生政府”与美国政府相对应,它的竞选是模仿美国总统选举模式进行的。

二、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的具体表现

比较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差异

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词,并不意味着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美国也是如此,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宗教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来完成。在美国高校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这些教育往往隐含在其他课程的教育中,也就是我们说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德克萨斯大学里奥格兰河谷分校,政治系系主任Dr.Clyde开设了一门全校性的公开选修课“Modern Political Theory”,课程除了介绍美国政治的一些基本情况外,还联系德州的实际介绍了一些德州的政治情况,学生很感兴趣,上课过程中参与讨论激烈,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心,爱国心也充分体现出来。又比如,历史系Dr.Robert讲授“Ancient World History”的课程,他在讲世界历史时候,会与美国历史结合起来,讲得非常生动有趣,课堂不时提问让学生讨论,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了解世界历史、美国历史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爱国情感。又比如,传播系Dr.Yanrong Chang 在讲授“Nonverbal Communication”课程时,通过比较世界各地文化传统、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等差异,增强学生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感,学生在比较中欣然接受独特的美国文化传统,从而热爱本国文化。所以,虽然美国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它的教育融入其他学科中,因此,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教育效果非常好。

中国高校一直非常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显性的教育模式来进行。一提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些学生就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政治教化。国家花大力气来专门开设课程和制定统一的教材,也注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的素质,高校也专门拿出一定的学分来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除了完成自己专业的课程要求,必须修完全校性的公共政治必修课,拿到相应的学分后才能毕业。国家、高校、教师、学生投入的财力、精力很大,但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我国大学生整体的政治素质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理想信念缺失,政治参与意识冷漠,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公益意识淡薄等。

(二)开放教育和封闭教育的差异

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中国人俗称的“进来易,出去难”。美国普通高校的入学比较宽松,入学后一般一年级学生安排住校,其他年级都自己解决住宿。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学校很少去干涉学生课后的任何行为,课余时间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看似学习轻松,但课业负担其实不轻松,平时考试很多,很多课程几乎一月一考,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期中考试,他们注重过程考核,平时考试成绩都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美国的教学模式是小班授课为主,每堂课几乎都有讨论,而且学生分小组经常做Presentation,通常情况下,学生演示PPT或情景模拟时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这种课程模式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美国高校是学分制,学生如果想早点结束课业拿到学位往往需要修很多课程,其实课业负担很重,读书一点也不轻松。正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中国高校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对大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留给学生的自由讨论的空间并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大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处事的积极性。大学生一入学就有专职的学生工作书记、班主任、辅导员、宿管等等层层专人管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希望大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这种管理一方面对大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起到一种引导约束作用,另一方面管理过度后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性,缺乏自由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影响其独立人格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因此,大学生的行为虽然符合规范但其内心的逆反心理非常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成为高校日益关注的焦点。中国的高等教育与美国相比相对比较封闭,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相对不注重社会实践及大学生参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课程内容有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教学模式还是灌输式为主,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所以有的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分的工具,无主动性与学习的热情,思想政治理论课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不能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外化为行。

(三)全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差异

为什么说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民教育呢?因为它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架马车并驾齐驱共同对学生进行方向一致的价值观教育。首先,无论是政党还是宗教团体,或者学校、家庭、社区还是大众传媒,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利用一切时机来宣传美国的主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美国社会通过很多的实践活动,如开展体育比赛、志愿服务、旅游和参观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高校的很多学科都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政治、历史、地理中进行道德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在自然科学如数、理、化、生等也渗透了德育的内容。如果去美国旅游,让人惊讶不已的是不计其数的博物馆、艺术馆、纪念地等,庆典活动也经常举行,美国通过这些来熏陶美国人的思想感情。比如,去美国首都华盛顿旅游,在国会附近就有十多个博物馆,很多是免费的,可以自由参观。又如,美国的独立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游行活动和盛大的焰火晚会,美国家庭往往都会自发参与,参与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再次,美国的家庭很注重对孩子进行独立性教育,一般孩子到18周岁,家长就会把孩子赶出家门,让其自食其力,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与社会、学校所要求培养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而在中国,社会、高校、家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往往是不一致的。具体体现在:首先,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不一致。我们在学校里要求学生做到的是爱国、明理、诚信、友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学生看到的负面社会现象比较多,比如,官员腐败、搞关系、走后门等各种乱象,这会让他们感觉到这个社会缺乏基本的公平和正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中国80后、90后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视为宝贝。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是不吃亏理念,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某种程度上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生活和判断的能力。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精致的利己主义,而学校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不一致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冲突和错位。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高等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很难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与美国大学生相比,在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独立自主的处世能力等方面都相对比较欠缺。

三、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是必然的,我们应立足中国国情,在深刻分析两国社会发展要求、历史文化传统及人的发展需要状况不同等方面的基础上,对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方式、方法、途径和内容等积极的方面进行借鉴和和吸收。

(一)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目的和内容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在现实的教育上则具有更强的渗透力。我国高校也应该根据国情、校情、学情等特点,在坚持显性教育的同时,增加一些隐性教育的内容,从而增强渗透性。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要与时俱进地进行丰富和发展。新时期,我们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但灌输方法必须要不断创新。正如列宁所说,灌输并不是“简单生硬地把政治灌输给尚未准备好接受政治的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注]《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22页。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首先,要借鉴美国高校的一些做法,始终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自主的权利,把灌输和自我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积极批判、主动去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其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内容,让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去理解、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88页。再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某些学科的内容编排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大学生对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兴趣不大,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等各种学科之中,各学科教师都应肩负起教育的重任,让大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构架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己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大众传媒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积极的渗透。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的大力配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间的联系,激发各自的潜力,形成强大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首先,要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方面的教育;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践课时,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不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才干,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解和体验;增加一些隐蔽课程中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心理辅导,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困惑,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其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的大氛围应当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相一致,特别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可充分利用网络大众媒体营造一种整体的积极舆论氛围和强势的话语输出,让大学生能不断接受正面积极的信息引导,自觉抵制那些消极落后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强化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大学生能信任理论,接受理论,最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努力把家庭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使家庭教育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因此,要把家庭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体系中来,建立家校联系的稳定机制,让家长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配合学校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家长也承担起相关的教育责任。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高校通过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社团等各种载体,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使其个体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对于民主和品格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哈特·肖恩是这样阐述的,“就社会组织而言,民主就是人的品格;就个人素质来说,品格无非就是民主。”[注]Warren-Heather-A,“Character, Public Schooling,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1920~1934”, Religion and American Culture,1997,(7):61.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自由生长,让大学生的主体性高度自觉,大学生不断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然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不断实现。我国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实现,而淡化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权利。同时,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其进行规范和价值的灌输,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使学生表现为言行不一。恩格斯指出:“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力、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90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具有的“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注]的思想倾向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的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注]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05、95页。当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时代新人,要积极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学生主动性和自我管理的经验,积极发展学生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生会的各项活动,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深层的激情和内驱力充分展现,帮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先驱者,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