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构建:基于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外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价)的思考

2019-01-14 02:32王姗姗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2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

王姗姗

摘要:评价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教师评价素养以及语言评价素养,并且在分析了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外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价)教师反思日志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构建和提升途径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评价素养;语言评价素养;高校外语教师教育;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26-02

一、评价素养

评价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术语,自从Stiggins(1991)最早提出该词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一众研究者如Stiggins(1991,2002)、Paterno(2001)引自Fan et al.2011、Webb(2002)、Malone(2008)、Stoynoff & Cha- pelle(2005)对评价素养进行了不尽相同的定义,国内学者林敦来认为评价素养指的是:人们进行评价行为过程中所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参阅Stiggins 1991,2002;Webb 2002;Popham 2008;林敦来、高淼 2011)。

二、语言评价素养

语言评价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源于评价素养,相对于评价素养,语言评价素养进入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时间较晚,大约在Stiggins(1991)提出测评素养约二十年后,这个概念才逐渐进入语言评价领域研究者的视野。国内外的语言评价专家如Bachman(1990),Boyles(2005),Fulcher(2012),Inbor-louri(2013),林敦来和高淼(2011)都曾对语言评价素养的内容和定义进行界定,但是目前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学界还统一的定论。虽然语言评价素养研究由来已久,然而语言评价素养概念的确立以及越来越多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则相对来说是近年来开始的。

三、外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构建与提升路径:基于研修班的反思

評价作为联系教、学、评三者的纽带,对教与学有不可忽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终结性评价,还是Black & William(1998)提出的评价方式的一大转变——促学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能够正确地解释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结果,从而规避大规模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的能力,而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通过促学评价促进教与学的目的。但是国内外研究者们发现教师缺乏应有的评价素养,在分析、解释标准化考试结果和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上存在困难(Arter,2001;Stiggins,2002;Wang et al.,2008)。

高校外语教师兼具语言评价者、教师和评价研究者的多重身份,语言评价素养无疑也是高校外语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高校外语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的构建和提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外语教师发展中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基于文献梳理,笔者对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外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价研修班)近200名高校外语教师研修期间的反思日志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外语教师在语言评价素养构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都存在一些困惑。

首先,在宏观层面,作为语言教学者、评价者和测试研究者,高校外语教师普遍对经典测试理论、语言评估素养理论框架、构念等相关内容缺乏系统的把握。有大约一半参班高校外语教师在反思日志中提及了对评估素养以及语言评估素养构念相关术语感到陌生,反映了高校外语教师评价领域经典理论知识的缺乏和薄弱。其次,在中观层面,来自不同层次院校的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对于所在院校和所教授具体课程,在语言评价手段和语言评价研究方法上的诸多困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外语教师在中观方法论上存在语言评价素养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对于自身所处语言评价的具体语境的关注和意识。最后,在微观层面,较多教师在日志中提及课堂评价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实施、维护和改进问题。例如有大约三分之一参班教师提及了对研修课程中介绍的“阅读圈”的兴趣和在以后教学中的尝试使用意愿,并就活动设计、学生积极性以及后续调整等具体操作性问题提出了更加深入的问题。也有教师提到了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在语言评价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问题,以及针对水平差异较大的高校学生群体进行语言评价时的困惑和焦虑。另外,评价数据的分析软件使用也是参班教师关注的较多的一个方面。

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为了更好地构建和提升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1)高校外语教师和外语评价研究者应当开展更加深入的语言评价素养构念研究,结合国家外语战略和改革前沿,继续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构念和内涵。(2)高校外语教师教育项目应当尽快将语言评价素养课程以及研修项目纳入其中,使之成为外语教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各个环节,并且融合到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准入条件中。(3)开发符合我国实际的教师评价素养评估工具,使高校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得到更为科学、准确、有效的评估和诊断,助力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教师教育者、高校教师自身更好地参与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构建与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外语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Arter,J.(2001)."Learning teams for classroom assessment literacy".NASSP Bulletin 85/621.

[2]Bachman,L.F.(1990).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Boyles,P.(2005).Assessment literacy [A].In M.Rosenbusch (ed.).National Assessment Summit Papers [C].Ames,IA:Iowa State University,10-13.

[4]Fan,Ya-Ching.et al.(2011)."A Web-based model for developing assessment literacy of secondary in-service teachers".Computer and Education 57.

[5]Jin,Y.(2010)."The place of 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Language Testing 27 /4.

[6]Inbar - Lourie,O.(2008)."Constructing a language assessment knowledge base:A focus on language assessment courses".Language Testing 25/3

[7]Malone,M.E.(2013).The essentials of assessment literacy:Contrasts between testers and users [J].Language Testing 30(3):329-344.

[8]Fulche,G.(2012).Assessment literacy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J].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9(2):112-133.

[9]Stiggins,R.J.(1991)."Assessment Literacy".Phi Delta Kappan 72/7.

[10]Stoynoff,S.& C.Chapelle.(2005).ESOL Tests and Testing:A Resource for Teachers and Program Administrators.Alexandria,VA:TESOL.

[11]Wang,T.H.et al.(2004)."Web - based assessment and test analyses ( WATA) system: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 /1.

[12]林敦來,高淼,教师评估素养: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28-38.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选课制的推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提升幼儿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