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1-14 03:34刘玉林李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刘玉林 李龙

摘要:《经济林栽培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实现《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改革的需求亟待解决。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当前《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93-02

《经济林栽培学》是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体来说,该课程主要涵盖园林建设与管理、育苗技术及栽培、经济林管理及养护等,可见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对经济林栽培、管理以及养护的实践技能,成为该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第一,实践教学内容比例不足。《经济林栽培学》中对于实践类课程需求较高,但是从高校的教学实际来看,参与实践的课程相对较少,一般采用对特定区域的栽培模式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内容范围过于单一,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对栽培技术的掌握。第二,缺乏生物学与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渗透。理论教学是实践的扎实基础,但是从《经济林栽培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多为经济林栽培理论,对于经济林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较少,这就导致理论教学内容不均衡。同时对于实时理论的教学不足,也不利于对现代技术人才的培养。第三,课程章节知识内容过于分散。基础教学与重点教学内容往往混为一谈,而且基础课程的教学比例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一些略有难度的技术理论和技术操作内容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理论较差,在理解和学习上比较困难。

2.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第一,传统的理论教学过于单一。理论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的大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灌输,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创新需求。第二,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不充分。现今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高校的课程教学中,但是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不够充分,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中,顶岗实习、模拟实训等教学手段运用较少,实践教学水平滞后也成为制约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实践实验教学评价不重视。从《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的评价来看,主要采用考试或者课题论文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从评价的主要指标来看,主要是理论层面的考核,对于学生实践类的考核内容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实践教学评价不足,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理论、实践的综合素养。

二、新时期高校《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整合与完善教学内容。第一,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现今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的栽培技术也在被提出,因此在进行《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当前经济林技术、科研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和补充一些知识内容,突出传统教学教材的内容限制。第二,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对于现有的课程体系,要能够进行科学的课程筛选,结合《经济林栽培学》的课程结构,整体分为理论、实践两大课程体系,并对理论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合理地融合与筛选,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在重新设置理论、实践课程板块之后,以“基础教学”和“支撑教学”的课程划分原则,明确对每个单元进行基础和重点教学,为大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次提供课程保障。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建议:第一,灵活运用现代化理论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来说,必須改变传统的单一灌输的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并搜集一些影像、图片等信息内容,特别是对于经济林栽培的技术理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演示促使学生深刻了解技术操作流程。同时,合理地引入一些学生参考课程内容,让学生从传统的室内教学走出去,进入一些经济园林中,进行园林参观和考察。通过现场的教学,提高理论教学质量,邀请园林的设计人员和技术栽培人员,配合教师进行参观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栽培技术和园林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当前理论课程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理论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第二,引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小组承包的方式进行经济林的实训,承包一些经济林,并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成员,让学生自主安排和管理。在小组学生之间进行整地、挖坑、定植、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结果套袋、林木整形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而且能够增加小组内部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结合各小组承包之后的管理成效进行考核。另外,可以积极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实训,在校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中采用轮岗制,熟悉企业中的各个工作环节,了解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对经济林的管理、种植以及修正等内容;并在轮岗实习的过程中进行理论记录,将实践中的问题和成果整理成实训报告;毕业实习结束之后,通过企业的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估,同时对于一些实习期间优秀的学生,可以签订毕业生顶岗就业的协议。第三,增加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在《经济林栽培学》课程中关于理论实训的部分,增加模拟实训课程,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设置关于经济林设计以及栽培科研的相关项目,并引入真实的园林企业,让学生通过模拟项目设计进行实训。并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项目的模拟设计;通过专业教师、企业负责人以及科研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对学生设计的模拟项目方案的评价,最终评选优秀的项目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3.建立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完善理论考核评价指标。对于考试和论文形式的理论考核指标不能够摒弃,还是要注重对这两项指标的考核。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对学生课堂表现、科研项目设计的评价指标。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例如教师科研项目成果、课堂教学氛围、班级考试平均成绩以及论文质量等,也就是在补充和完善学生理论课程指标的前提下,增加对教师的教学考核,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双向的考核评价,实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增加实践实验考核评价指标。对于实践实验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实训课程成绩、实训报告、实验科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综合指标。具体来说,实训课程成绩主要考核学生技术操作水平;实训报告需要按照时间进行实训记录,并由证明人签字盖章;实验科研能力的考核主要针对经济林栽培项目的科研,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考核主要侧重学生道德素质的指标。通过完善实践实验考核评价指标,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三、结论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之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经成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林栽培学》作为培养绿色经济发展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需要结合当前我国对经济林栽培技术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尽快地创新课程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同时还要结合《经济林栽培学》的课程需求,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领域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继东.新媒体背景下高职《经济林栽培技术》教学设计与创新[J].中国报业,2018,(06).

[2]张兴国.经济林栽培学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