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空间意识 训练思维表达

2019-01-14 03:34田华莫日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空间思维教学改革

田华 莫日根

摘要:《室内外专业绘画》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思维及图形表达训练,培养和构建空间意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针对课程当前的教学问题,根据环境艺术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着重对基础教学过程中空间意识的培养体系提出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空间意识;空间思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97-02

一、课程现状简介

专业绘画作为一种专业技能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专业绘画课程设立之初,作为专业方案表现的唯一途径,主要关注绘画效果及内容上的专业转换,随着专业思考的深入、专业设计技术手段的进步,教学的要求也逐步产生了变化,初期主要强调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及表现效果的真实性,当下更多关注绘画技能的专业性与快捷性。这一变化看似必然,但实际教学需求真是如此吗?

目前看来,专业绘画的优势已逐步被替代,高年级专业教学过程问题突出,从技能技法角度界定课程,其价值逐渐被削弱,这是教学主体面对技术优势的主动选择。围绕快速表现技法和特定形体造型技能训练的教学思路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如何提升课程教学价值并更好地服务于设计教学,是当下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空间意识与图形思维表达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设计实际上是根据特定条件,通过空间思维对图形要素进行组织,并以图形表现方式呈现的过程。环境设计根据人居需求,通过人的存在界定周边要素,它不同于建筑与规划设计,更看重人的视角下的空间存在及尺度关系。环境设计在探究空间架构规律、功能特征的同时,也传达出空间所表现的内心特质。环境设计四年教学的体系架构,一直在围绕着空间进行教学,从模型的建造、图纸的绘制,再到三维空间的表现,无不通过图形来表达对空间的理解。但课程往往界定于习得某项技能,却忽视了教学可能和目标的思考。这使我们看到空间意识的无意识培养和教学主体空间意识的自我形成。该课程以整体视角来审视空间和图形的关系,通过图形思维训练,建立较为完整的空间意识培养思路,从对技能的关注侧重到空间事物图形特征分析,来探索利于学生专业素质与设计能力的提升的教学方法。

三、空间意识的构建与课堂实践

该课程对空间意识的培养思路与专业图形表达方式进行辨析,主要通过空间认知的内容、思维认知空间的方法及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三个方面构建体系框架。

1.空间认知的内容。空间认知是指人们对于物理空间或心理空间的尺度、性状、位置等特征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对事物概念的形成、感知系统的反应、客体特征的判断以及主体空间想象等活动内容,认知过程不单单指对于物体性状的辨识,还强调通过这一过程对科学的探索与知识的获取。空间认知过程往往始于空间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辨析、概括等手段提升为理性认识,这也是主体对客体从性到质的辨识过程。空间认知本身就是对客观物理世界的认识,这一过程因主体知识体系不同,认知效率与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偏差,因此空间认知科学体系的架构对于空间分析、空间行为和空间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空间是指物体存在或运动的场所,也就是常说的三维空间,但在教学过程中空间的范畴要大得多,尤其是当代设计教学,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伊顿、克利还是康定斯基,他们始终强调着形式构成体系的研究,空间作为形式表现内容之一,也成为这种延伸力的体现。

课程主要包含图形分析、技法表现和空间透视理论三部分教学内容,这三部分内容看似独立,但在笔者看来其实都是为了解决“像”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很短的学时内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并达到预期目标,结果并不理想。其实对“问题”本身的探讨就是对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合理性的探究。使教学从讲授技能技法,转移到思维表达和空间认知范畴,围绕图形间“联系”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推理、概括、分析,并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出来,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课程教学特点,我们主要从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图形间构成方式三个方面构建空间认知体系。

2.思维认知空间的方法。认知空间的方式有很多,但如何通过思维方式认知空间呢?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个正方形通过一条线分割成两部分,它所呈现的形态有几种可能?

多数的同学会利用直线对正方形的不同位置、方向进行切割,常见的有水平分割和斜向分割,但往往会因一类答案的出现,使得结论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当有人利用一条弧线或折线对正方形进行分割后,这种可能就变得极其有趣(图1)。其实题目设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思维容度,课程往往也会进一步要求,比如根据所绘制的两个平面图形要素,架构出具有相似特征的正方体(图2),再比如通过参考一张照片的空间环境及透视关系,对正方体造型进行环境适应性改造(图3)。随着课程不断深入,要求也会不断地增多,方案的丰富度也会大幅度增强。这过程中,通常会激发大家的讨论热情,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習状态,引导学生利用空间思维和图形表现探索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法。

当问及同学们想通过设计解决什么问题时,他们往往是无言以对,其实面对“问题”,设定内容关联性,串接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思维认知空间不同于构建模型等手段,其更适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讨论,在推理和思想碰撞过程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方法二是对空间结论的多样性分析,单一的结论分析关注的是对错,多样性的结论却会留意构建空间的过程。经过多样性结论分析,很容易发现同学们对于平面图形、空间图形等内容的关注程度,针对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同学们的空间认知意识。

3.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我们把理论讲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方法,即使聆听者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当习得后也可以将大部分信息转述给他人,而“技能”会受到更多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通过漫长的过程,进行大量的经验积累,因此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更需要严格的针对性训练。从上面的教学案例不难看出,设计教学中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紧密依托于个人空间想象及图形思维表达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想象是创作的灵感之源,图形表达是构思的视觉直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形体概括能力的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

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需要经过由实物分析到图形拆解再到思维重建几个环节,基于现实环境的空间体验与感受时常是能力训练的最佳手段,以建筑及其内外环境作为学习对象,以人体尺度关系构建空间场景,是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图形拆解更应该看成是主观信息图形化的处理手段,是对空间要素由“繁”到“简”或逆向思考的过程。重建作为空间想象能力在空间认知程度和设计创意创新上的集中体现,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和分析信息的重构过程,是联系空间认知三部分内容的中心环节。

四、结论

该课程以《室内外专业绘画》的课堂教学为改革实践内容,关注环境设计专业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针对课堂教学特点,从教学角度出发针对空间认知的内容、思维、培养方法,提出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教学课程设计及目标性任务设定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结合理论知识、主动思考、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课程构建空间意识理论的提出,对学生设计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广泛的影响,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长信.计算机绘画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室内设计,1996,(04):34-35.

猜你喜欢
空间思维教学改革
强化空间思维与构建能力培养的“工程制图”课程实训教学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基于空间思维拓展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