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9-01-14 03:34李毳柴宝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

李毳 柴宝峰

摘要:生态学是一门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生态学的教学提出更广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必须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多学科交叉是生态学最大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前沿性,体现生态学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提高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领略生态学的目的和任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生态学;专业自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99-02

生态学是一门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科,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关注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研究领域扩展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生态学已成为联系科学与社会的桥梁。生态学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为了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拯救资源,赋予生态学的使命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揭示生物和环境之间正常或失常的关系。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前沿性

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必须经常查阅最新的国内外资料,将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传递给学生。根据学校要求,所用教材都是近三年的,尽管如此,教材的内容还是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本科生的生态学教材,基本都涵盖经典生态学的四大模块——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对于20多年来蓬勃发展的分子生态学,教材中只涉及简单概念。随着生物技术,尤其是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8年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微生物生态学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以微小之身 探全球之变 以组学之道 揭生态之秘”,很好地将微观生态学和宏观生态学融合在一起。

二、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学习兴趣是高等教学中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精简的教学內容、贴切的案例教学、典型的图片和视频、实践教学等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兴趣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最容易导致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而不专门讲授。比如在生态系统模块中,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在高中已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直接讲授生态系统服务的特点、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受到的威胁等。在种群模块中的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等概念,在高中甚至初中就有所了解,不能简单地以将教材内容讲明白为目的,关键是结合实际,说明两个及更多物种间的内在联系。如毛里求斯国家珍贵的大颅榄树与渡渡鸟之间一损俱损的历史事实,一方受威胁另一方受牵连的现象在生态系统中极为普遍,许多物种的价值只有当它增加或缺少时才会明白,物种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不可分割、同等重要、同等迫切。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给予回报,从医疗到经济,从生态安全到精神满足,人类需要它们才能生存,但它们根本不需要我们人类。不同的教学内容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修养,才能使教学既立足于课本,又跳出课本,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自信

专业自信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对在校的理论学习、毕业后的择业深造或工作等都极为重要,而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专业自信的根本与核心。生态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至今已经成为指导人类行为准则的一门科学,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生态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生态学是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结合地方资源环境特点进行教学是有效的,采取问题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专业角度来思考周围的环境问题。如华北地区最大的铜生产基地——北方铜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就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尾矿是矿石经过粉碎、浮选精矿后余下的粉末状矿砂堆积区,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但这样的环境中依然有多种微生物生存,微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又是如何改变环境的?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是如何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由浅入深地讲授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治理中的指导意义。

四、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于课堂教学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生存模式。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加科研、参加国内国际相关会议,广泛交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立足于传统生态自然观,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理念融入于教学,注重生态意识的培养,唤醒学生的价值感和使命感。用理论去讲道理是苦涩的,通过实例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基于实践的角度,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回顾40年来山西水土保持的发展历程,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治山治水,治沟治滩,荒滩烂沟变成了“钱粮囤”,跑水跑土跑肥的田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良田,真正成为人们的金山银山。基于理论的角度,在群落模块中,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 C.以休眠芽在不良季节所处位置高低,将植物生活型划分为五种类型,容易记忆,但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要用“芽”作为划分的依据呢?因为休眠芽是抵御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其所处位置是在进化过程中对气候适应的结果,可作为某地区的生物气候标志。这样的读课学生听得累,盯着黑板,面无表情,更没有眼神的互动。

总之,教学过程涉及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且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作中要不断汲取学术营养,提高专业修养,秉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杨持.生态学教育中的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25-27.

[2]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符裕红,冷枫,洪春英,彭琴.浅谈生态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204-205.

[4]张志勇.改革开放40年山西水土保持发展回顾[J].中国水土保持,2018,(12):63-66.

[5][美]埃里克·奇文,阿伦·伯恩斯坦.延续生命——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J].第2版.索顿,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生态学教学改革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