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路径探析*

2019-01-15 07:40赵五一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思政

赵五一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教育强国的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得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深化,注重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美育教育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强化美育教育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忽视了两者的有效融合,进而导致美育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探究非常有必要,现实意义重大。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美育维度

美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但是其思维雏形却是源自我国春秋时期孔子的教育主张。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这一论断,其提倡通过美育来不断完善与改造国民精神,并主张将美育理论渗透进教育中,以此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这一提倡与主张对于我国近代美育教育体系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育主要就是指主体应用各种美的方法与形式,对客体产生美化作用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高校思政教育的美育纬度是思政教育主体应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构建一种优质的美育氛围,并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美的形象不断影响与感染学生,还有就是陶冶学生,使得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并主动进行新知的探索。

可以说,美育不仅是教育发展重要趋势,而且还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的一种体现。而高校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其中的德育属性涵盖面十分广,对于大学生“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实现作用重大[1]。而在这之中,对于“美”的追求便与美育有着很强的契合度,是大学生心灵、人格美化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美育还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其教育过程集趣味性、情感以及艺术等于一体,是单纯的思政教育难以达成的。而且,美育其实也蕴含了一定的思政教育功能,这一点从其真谛与灵魂便能够看出。在思政美育维度中,师生之间实现了美的双向互动,而美育主体中的各种对于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有着较强的推动力,能够很好强化思政教育感染力与生动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和美育之间的关系

(一)目标一致性

高校思政教育其实就是应用科学的方式去激励与引导学生,以便达成强化学生政治信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融入、接受以及创造美的教育体系。两者在教育途径和方式上有着一些不同,不过其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相关方式实现人的思想顿悟与心灵美化[2]。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求他们具备着良好道德、理想等,不过其最终的目标还是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这一点和美育的理念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将两者有效融合,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内容统一性

高校思政教育注重核心价值引领、人文素养培养以及道德感化等,是多种教育方式相融合的教育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转变成为美好的事物以及生动的实例。而美育教育内容一般都是营造美的氛围,打造美的形象,通过各种美的形式来熏陶人们的情操,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人格。两者在内容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统一性,具体表现在两者教育实施过程包含了相同的育人功能,如典型激励、榜样教化以及美的形象等[3]。例如就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来说,两者都能以黄继光、岳飞等榜样进行教育,使得学生效仿其行,并从中汲取精华与动力,以便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相互促进

一些人觉得,思政教育代表着枯燥无趣的说理、说教,而美育则比较抽象化,象征着某种艺术格调。其中这种认知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两者不论是在目的还是方式上,都有着相互促进性。将两者有效融合,便具备着生动形象的灵魂,而原本枯燥的教化也变得生动起来,最终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美育还有助于大学生欣赏美能力的培养,这样便能很好弥补思政教育某方面的不足。而思政教育对于美育则有着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有助于保持大学生在与美互动过程中,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指引,丰富美育形式。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落实“以美育人”理念

在立德树人思想下,高校应该清楚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美育之间的联系,采用有效方式贯彻“以美育人”这一理念,以便更好达成思政教育高效性的目的。首先,树立良好的美育意识,并将其合理渗透进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思政教学中,形成全员全方位的美育育人格局,促使两者更深层次的融合[4]。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然后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精神品质,并在实习实践中,合理导入相关的典型案例情境,激发学生争当先进的积极性;其次便是明确美育地位,从各方面给予支持。高校应该从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美育有效支持,如校园文化建设、景观设施建设等等,积极探索以文化、美育育人的有效途径,推动思政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最后便是促使两者深层次融合,强化教育效果。高校必须得注重美育效果,深入探寻两者的衔接点,以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着手,加大对美育师资的培训与引进。同时,高校还应该鼓励全体教师深入挖掘自身学科中的美育资源,并且通过核实的方式将其体现出来,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推动思政育人效果更进一步。

(二)丰富“以美育人”的方式

美育主要是通过美化的言语与事物教化与鼓舞学生,合适的方法有助于强化美育实效性。要想更好推动思政教育和美育的融合,高校需要采用各种方式不断丰富“以美育人”教育方式。首先便是与时俱进,积极进行创新与改革。高校思政教育具备着显著的时代下这一特点,每一次的社会变迁都会对其带来不一样的要求,所以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更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就这一方面而言,高校需要积极引进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如新媒体、计算机等等,通过时代的优势促使传统教育形式更为丰富,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网络评选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其次便是激发共鸣。美育的本质就是情感上的熏陶,而情感可以由美好的事物唤起,这一方面与思政教育相契合。具体需要教师合理挖掘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情感,推动他们实现情感升华;最后便是寓教于美。在实际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该合理仅仅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等美学元素。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赏析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美的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成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三)渗透“以美育人”内容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提倡美育和、真、善的和谐统一,把握好归路与实践的尺度,尽可能通过发现美、创造美以及欣赏美等来推动个人更加全面的发展,而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要求。就这一方面而言,高校与美育的有效结合十分有必要,不过要想达成更好地融合效果,还得注重“以美育人”内容的渗透与植入,这里所讲的内容主要包括“真、善、美”的内涵与意蕴,通过这些内容的植入,能够推动教育内容美更加的深化,而且还能很好丰富思政教育载体。首先就是“真”。这是教育与实践必须得遵循的一种规律,对于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而言同样如此。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得求真务实,合理渗透“真”这一内容,通过真情去教化人,通过真实的美育场域去影响人;其次便是“善”。这美育的道德追求,而且还是思政教育的力量来源。思政教育应该让学生懂得向善而为,并且将身边的善内化成自身道德动力,通过美的形象约束自身动机与行为;最后便是美。教育的重要基础便是师生的情感互动,而美能够很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并且还能给予人鼓舞与激励。如果在思政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美且哲理性的话语进行教学,那必定能够很好感染到学生,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达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得注重身边体验美内容的挖掘,如最美教师、最美党员等等。

(四)营造“以美育人”氛围

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思政教育而言也是如此。各方面的美育氛围好坏直接关乎思政教育的效果[5]。首先可以搭建家校联动美育平台。具体需要构建家校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实现对家长的美育辅导,提升家长的审美意识,使家长在家中能够自觉对子女进行美的教育;其次便是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学校的食堂、侵蚀、图书馆等设施在规划设计环节,便需要加强注重美观性与和谐性,并且融入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大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感染。最后便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美育氛围。具体需要加强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寻求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扶持。例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断进化网络环境等。通过各种美化信息实现美的传递与弘扬,推动大学生美育内化,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美育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就是“立德树人”,其德育教育涵盖了很多个方面,并且提倡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就这一方面而言,两者在价值目标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将两者有效结合,不仅能实现大学生心灵与人格的美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思政
论公民美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