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19-01-15 07:40张海花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德育课技工德育

张海花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槐荫校区),山东 济南 250022)

随着社会经济的极速发展,市场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除具备较为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要求劳动者要具有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职业能力培养与德育课程

(一)职业能力培养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

我国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从中考分流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心理问题偏多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应对社会上的挑战,这应是技工教育的工作重点。

(二)德育课程对于培养职业能力的意义

《德育》课程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体现着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德育课程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职业能力的表现又体现着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将职业能力培养嵌入德育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选择,也是德育教学创新、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二、当前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现状

(一)学校重视不到位,德育课程地位不高

技工院校领导注重专业发展而忽视德育课程,这具体表现在:一是课时不足,个别专业为给实训课“让路”,每学期仅有16个学时;二是期末随堂测验,评价方式不够严谨;三是缺乏专业性的教研活动、师资培训。学校的重视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持有“刻板印象”,无视德育课堂。

(二)《德育》课程教材老旧,不符合学生实际

技工院校使用的教材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出版、2014年修订的《德育》,本套教材版本老旧,很多案例、数据、图片未及时更新,这与当前社会实际尤其是学生实际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学生主体的特殊性,这也导致德育教学缺乏针对性。

(三)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陈旧,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较于技工院校中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德育课教师在各方面则显得尤为薄弱,这是当前多数技工院校的一个通病。首先,技工院校的部分德育课教师是非“科班”出身,对于知识的讲解难以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导致多数学生在听第一节课时便失去学习兴趣。其次,部分德育教师年龄偏大,上课只有一本书、一只粉笔和一张嘴,照本宣科,教学语言单调枯燥,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德育课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缺乏如“研学”、“三下乡”等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缺乏实质性的课堂互动,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要想转变当前德育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现状,就必须构建起一种既能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又能贴近学生实际的创新教育模式。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是要提高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比如:提高师资力量和培训力度,组织德育教师定期召开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找准差距,提升教学质量。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德育课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要坚持开放性、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德育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是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不要做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要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学生生活中的知己、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二是要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时代背景和生活实际,以图片、案例、视频、音频等方式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或是利用当前新兴的MOOC、SPOC等方式,线上组织学生自学,线下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三是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德育课教学应“走出去”,比如组织“研学”活动,实地感受自然之美,组织学生“三下乡”做社会调研,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

一是要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式中应融合多项指标,如考试成绩、社会实践成绩、课堂表现等内容,这既能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评价主体多样化。不能仅由教师进行评价,也应包括学生本人,使学生针对表现进行反思,找准差距。

猜你喜欢
德育课技工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从技工到英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