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与阴道残端感染的关系分析

2019-01-15 04:16黎兴美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34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生存率

黎兴美

【摘要】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阴道残端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予以术后化疗(观察组)及未予以术后化疗(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各6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術后6个月阴道微生态情况和阴道残端感染状况差异,比较两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并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两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阴道清洁度异常率、病原体感染率及阴道残端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年时,观察组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可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并增加阴道残端感染风险,但化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于患者远期预后有利。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术后化疗 阴道微生态 阴道残端感染 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on vaginal microecology after initial surgery for endometrial cancer and to analyze its relationship with vaginal stump infection.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64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who underwent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no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2010 to March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vaginal microecosystem and vaginal stump infection were recorded in two groups a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and tumor-free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survival curve was drawn by Kaplan-Meier metho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was evaluated in two groups. Result: A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abnormal rate of vaginal cleanliness, pathogen infection rate and vaginal stump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At 5 years after operation,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and tumor-free survival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after initial surgery for endometrial cancer can destroy the vaginal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vaginal stump infection, but chemotherapy can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and benefit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Endometrial cancer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Vaginal microecosystem Vaginal stump infection Survival rate

First-authors address: Tianm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Tianmen 4317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34.034

子宫内膜癌为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且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及环境污染等影响日趋严重,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手术为子宫内膜癌基础治疗手段,但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尚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联合化疗可控制肿瘤转移,而利于患者术后生存[2]。但也有学者认为,术后化疗并不能控制肿瘤复发,且化疗副反应较大,可造成免疫功能障碍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存质量[3]。另外,也有证据显示,化疗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及代谢状态的同时,还能破坏患者阴道微环境,造成阴道微生态失调,并增加阴道残端感染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生存[4]。基于此,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予以术后化疗及未予以术后化疗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各64例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化疗对阴道微生态及阴道残端感染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予以术后化疗(观察组)及未予以术后化疗(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各64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且初次手术治疗;年龄18~65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感染;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病灶局限于子宫体者予以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但对于年轻、无高危因素患者可保留卵巢[5];伴有高危因素患者,同时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6]。病变侵犯宫颈间质者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在术后7~14 d开始给予CAP方案化疗[7],即环磷酰胺(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857,规格0.2 g/支,500 mg/m2,静脉滴注,d1),阿霉素(生产厂家:意法玛西亚,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30186,规格10 mg/瓶,4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357,规格10 mg/瓶,60 mg/m2,静脉滴注,d1),每4周1次,共化疗3~6个疗程。每次化疗前均行盆腔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胸部X线片、盆腹腔超声、CT及核磁共振检查、血清CA125检测等。对照组则仅予以子宫内膜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同上述观察组。两组均予以术后随访5年。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两组术后6个月阴道微生态情况:通过检测阴道清洁度及病原体评估阴道微生态情况,Ⅰ~Ⅱ度为乳酸杆菌(++~++++)/HP,杂菌(-),白细胞/脓细胞(0~15)/HP,上皮细胞(++~++++)/HP;Ⅲ~Ⅳ度为乳酸杆菌(0~+)/HP,杂菌(+),白细胞/脓细胞>15/HP,上皮细胞(0~1/2视野)/HP。Ⅰ~Ⅱ度为阴道清洁度正常,Ⅲ~Ⅳ度为异常,并记录病原体检测结果,主要检查阴道毛滴虫、白色链珠菌及混合细菌感染。(2)两组术后6个月内阴道残端感染状况:通过观察术后阴道残端出血、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及超声检测残端炎症等方式评估两组阴道残端感染状况。(3)两组5年生存情况:记录两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37~56岁,平均(46.54±7.42)岁;Ⅰ期37例,Ⅱ期27例;低分化腺癌38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6例,透明细胞癌6,腺鳞癌4例。对照组年龄37~56岁,平均(45.89±7.31)岁;Ⅰ期40例,Ⅱ期24例;低分化腺癌35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8例,透明细胞癌7例,腺鳞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 观察组阴道清洁度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种病原体感染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病原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状况比较 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发生阴道残端感染11例(17.19%),对照组发生阴道残端感染3例(4.69%),观察组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字2=5.133,P=0.023)。

2.4 两组术后5年生存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5年时,观察组总生存率为90.63%,无瘤生存率为81.2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两组生存曲线,见图1、2。

3 讨论

女性阴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体系,其中乳酸杆菌为正常菌群的优势菌,与其他菌群相互制约、协调,以维持阴道内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8]。癌变、手术、侵入性操作等均能影响阴道自身防御机制,增加病原微生物侵入风险,而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化疗可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破坏阴道微环境,使术后生殖道感染风险升高,引起患者生存质量降低[10]。另有学者指出,部分高危患者在行根治術后复发、转移风险高,病死率亦较高,术后化疗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11]。因此,明确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化疗对机体阴道微生态系统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非常重要。对此,本研究就化疗对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患者的影响展开分析,以评估化疗安全性,为子宫内膜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中使用的化疗药物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环磷酰胺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的合成,也可干扰RNA的功能,属于广谱抗肿瘤药物,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阿霉素能抑制RNA和DNA的合成,为广谱抗肿瘤药[12]。顺铂则具有细胞毒性,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的同时损伤其细胞膜结构,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显著。此三种药物联合的化疗方案抗肿瘤效果较好[13]。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术后化疗的观察组,阴道清洁度异常率为28.13%,明显高于未予以术后化疗的对照组的12.50%(P<0.05)。考虑此结果与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能损伤阴道正常细胞。正常的阴道细胞内富有糖原,糖原经寄生在阴道内的阴道杆菌的分解而成乳酸,使阴道内保持一定的酸度,可以防止致病菌的繁殖[14]。阴道细胞的受损,减低了阴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致病菌侵入阴道风险升高,从而增加感染发生率,正如本研究结果所显示,观察组病原体感染率为2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同时,化疗药物还会影响阴道优势菌及其他菌群的生长,破坏菌群的种类、比例,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15]。另外,观察组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推测此结果由以下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1)化疗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病原菌易侵入并生长繁殖,继而诱发感染[16];(2)化疗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患者全身防御机制受限,而在局部病原菌侵入时,难以发挥免疫功能,导致感染形成[17]。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提示,化疗虽能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并增加残端感染风险,但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18]。外国学者也指出,对于部分高危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化疗有其必要性,以减少根治术后肿瘤复发造成的严重后果[19]。此外,有学者提出,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化疗后行规范引导冲洗,可提高其阴道清洁度,还能减少阴道粘连、狭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20]。因此,临床在行术后化疗时,应严密检测患者阴道微环境,并予以规范阴道重新等防控措施,避免出现阴道残端感染等不良事件,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化疗可影响其阴道微生态,降低阴道清洁度并增加病原菌感染率,导致阴道残端感染发生率升高,但化疗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积极作用。临床行术后化疗时,应注意防控患者阴道微生态破坏。

参考文献

[1]朱小晖,张申华,崔云静.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4):1431-1434.

[2]陈欢欢,王新会,李盛,等.TC方案化疗联合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TSGF、PRL、HE4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5):705-708.

[3]孙晔.影响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孙晔[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4):11-13

[4]梁旭东,彭二玄,朱思敏,等.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阴道微环境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6,17(5):395-397.

[5]夏玲芳,吴小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5):461-465.

[6]赵珊珊,王纯雁,于明新.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3):312-314.

[7]王艺霖,张溪.化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27(4):314-317.

[8]梁华,陈新敏,吴雨露.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2):76-78.

[9]高雨农.子宫内膜癌的化疗与内分泌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5):469-472.

[10]吴瑞影,许建华.化疗后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49-1054.

[11]杨琳琳,张红平,杨谢兰,等.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对比[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81-84.

[12]王新,李德华.阿霉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47-249.

[13]王海红,姚伟林,岳红萍,等.腹膜播散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10):1114-1116.

[14]謝幸,孔北华,段涛,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

[15]王新宇,梁圆,邓燕杰.阴道菌群改变与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5):588-593.

[16]潘颖,盛华芳,康玲,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3):1559-1564.

[17]狄文,殷霞.新辅助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和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9):825-827.

[18]荣慧,李荣,吴强.术后化疗对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7,43(12):841-844.

[19] Bestvina C M,Fleming G F.Chemotherapy for Endometrial Cancer in Adjuvant and Advanced Disease Settings[J].Oncologist,2016,21(10):1250-1259.

[20]商若天,孔为民.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10):1947-1951.

(收稿日期:2019-05-17)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生存率
『5年生存率』啥意思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最新全球癌症生存分析的启示
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稳步提高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