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实践问题研究
——以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为例

2019-01-16 03:19汪丹丹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池州全域瑞士

汪丹丹

(池州市委党校,安徽 池州 247000)

过去几十年,在“闲暇时间增加”及“可支配收入增加”两大因素的驱动下,旅游业已经成长为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亚太区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世界已经进入休闲化、大众化的“旅游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大众旅游的时代,而世界也进入到了中国旅游的时代。旅游业将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和动力,旅游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走向全域化。

一、全域旅游的内容及成熟的经典案列分析

随着旅游大众化发展,旅游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矛盾日益凸显,旅游业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把握旅游业发展机遇,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全域旅游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全域旅游的主体内容

1.全域旅游的概念

从2013年开始,国内开始有专家学者对全域旅游进行文献研究和探索,目前学界对全域旅游的认识基本与常海鹏对全域旅游的理解一致: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优化提升区域内其他经济社会资源,实现区域资源整合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1]。全域旅游就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将各部门的发展规划融入到旅游规划中来,建设全域化景区和综合化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全域资源共建共享。

全域旅游跳出了传统粗放低效的景点式旅游,向精细高效的大旅游综合目的地模式发展转变,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高品质的体验式的旅游方式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式。但是,近几年,在各地全域旅游的规划和实践当中很容易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偏差,如景区、酒店、饭店泛滥,过度旅游开发,景点景区的同质化,粗暴的复制景区商业模式等等。全域旅游应该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系统性规划布局建设,实施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避免景点景区的同质化造成的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的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性旅游模式。

2.全域旅游的特征

关于全域旅游的特征,石培华[2]的理解更为完整,认为全域旅游包括了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以及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笔者认为全域旅游的特征应该表现为:一是新管理体制观,全域化综合管理,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推行多规合一,以法治旅,强化旅游发展合力。二是新产业观,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形成新业态,全域化配置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各类资源相互渗透。三是新发展规划观,全域景区统筹规划,将旅游规划融入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实现景点景区的一体化。四是新全民共享观,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成果全民共建共享,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和全民主人翁意识,提升区域整体旅游形象。

(二)成熟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全域旅游的先行实践区域有浙江、广西桂林、海南等地区,在全国各地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五种典型的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和模式得到旅游市场的肯定:龙头景区带动型、城市全域辐射型、全域景区发展型、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及产业深度融合型。

国外其实早有全域化旅游发展的案列,虽没有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但其旅游业具有全域旅游的发展特点,如瑞士、法国等。瑞士被誉为世界公园、世界花园,是世界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瑞士全域到处都是风景,处处都是产品,整个国家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全域化旅游交通。瑞士发达的旅游交通体系覆盖了瑞士全境,由铁路、邮政巴士、游船、观光缆车等组成。火车的列车时刻表与瑞士所有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游船、缆车的时间表都是无缝精确对接,公共交通效率极高,这种高效在全世界都是罕见。

优质人性化旅游服务。以人为本、以客为尊是瑞士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先进的设施和高质量的服务是瑞士旅游业发达的突出表现。瑞士无处不在的优质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旅游餐饮、住宿、基础设施等方面。如瑞士火车站,它是瑞士全域服务的心脏,扮演着瑞士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的角色,为游客提供全面服务。

多样化品牌旅游产品。瑞士全境的旅游产品遍及水陆空,金融、医疗等发达的关联产业及高素质人才为瑞士大旅游品牌战略提供了支撑。瑞士有专门的企业负责旅游业产品的开发,并且瑞士联邦旅游局运用瑞士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为旅游产品或项目制定联合营销策略,以达沃斯为代表的会展产业、以羊胎素为代表的医疗产业就是成功的营销案例。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动摇。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入到骨髓的环保意识是瑞士旅游业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瑞士有严苛的环保法规来为他们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这些法规涵盖了森林、土壤、水、野生动物等方面,瑞士湖水符合直接饮用标准的高达70%,持续不断的再循环系统,严苛的排放标准,良好的废物处理和精心控制的景观规划使瑞士旅游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瑞士拥有多样化且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入到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是造就瑞士全域化旅游高度发达的关键,瑞士成熟的旅游发展和管理以及国内先行的全域旅游实践对进一步研究池州全域旅游的综合环境和未来发展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池州全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前几年,我国全域旅游的研究主要是以宏观研究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注重以全域旅游视角来研究地方旅游发展,对微观层面的全域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查明庆[3]基于全域旅游视角探讨了池州养生旅游产业发展,郎敏[4]对池州全域旅游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笔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对池州全域旅游的发展做了进一步梳理归纳。

(一)池州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第一,区位及交通优势。池州市是长江东西走向黄金走廊中心城市,东连长三角城市群,西接武汉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池州境内16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铜九铁路和沪渝、济广、京台三条高速以及206、318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池州已初步形成集“公铁水空”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性现代交通枢纽格局。

第二,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旅游的载体,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资源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池州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境内A级景区共36个,其中4A级以上16个,池州森林覆盖率59.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有国家非遗文化资源,如贵池傩戏、东至花灯等。

第三,旅游潜在市场分析。池州旅游知名度在省内仅次于合肥与黄山,本省和江浙沪地区是主要客源市场,华中、华北、成渝、东南沿海、珠三角等也将是池州重点拓展客源市场,未来逐步形成2小时航空圈、三小时自驾圈、四小时高铁圈。

(二)池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劣势

第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景区总量多,旅游景区发展不均衡,九华山一枝独秀,旅游产品结构性短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但是开发深度不够。

第二,旅游六要素。缺少特色民宿和高端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高端体验式休闲度假项目缺失,本地特色餐饮品牌开发力度不够,品牌资源开发单一。

第三,公共服务体系供应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渠道较窄,旅游应急处理措施亟须完善。

三、关于“全域旅游”的实践问题的思考

(一)避免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依赖过度

旅游资源对于旅游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池州境内A级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发展全域旅游不可过度依赖于旅游资源,密集的使用旅游资源不利于旅游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对境内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加强非资源型旅游项目的建设,避免过度人工化开发,实现资本或劳动对旅游资源的替代,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产品要保持在地化和原真性

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就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而旅游产品致胜的关键是产品的在地化和原真性。相对于其他产业,“在地化”和“原真性”对旅游业来得更重要。旅游产品的规划师要有原乡精神,保留产品的在地化和原真性,任何旅游产品的规划一旦凌驾于地方文化,产品就会失去独特性和吸引力。整合池州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创意特色的旅游产品,能够促进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树立大旅游圈发展观念

无论是从国外成熟的经典模式还是国内的先例可以看出,大旅游圈观念和区域性大合作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打造大旅游综合经济圈,能够对较大范围内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大旅游综合圈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摆脱地域行政区划的约束,解放思想,树立区域大合作意识。池州要实现旅游跨区域发展,必须与周边安庆、黄山、宣城等通力协作,将整个皖南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多方整合、协作开发、合作共赢,利用区域旅游经济的互补,加快打造皖南大旅游综合经济圈。

(四)加强旅游法制建设 培养全民法制意识

旅游法制建设是推进全域旅游优质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依法治旅才能保障旅游业各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发展旅游除了需要严苛的旅游法规来为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更应该提升全民的法制意识,尤其是旅游生态法制意识,瑞士旅游经济的高度发达也与瑞士人的法制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优美的生态环境,只有推进全民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才能推进全面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池州全域瑞士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一个基于[Cu4(μ2-OH)2N12]的10-连接3D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池州印象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瑞士镇迷阵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