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9-01-16 03:19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学思政大学

张 旦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主要关注人发展中的正面因素以及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我发展和团体发展的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主观层面的积极体验:如幸福快乐。

(2)个体层面的积极特质:如乐观宽容。

(3)群体的层面:研究积极的社会环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生活方面

结束高压的高中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校园环境。大学生不只是开始了多元的校园生活,校园消费也日渐多元化。因此大学生消费欲望急剧增长,购买力节节攀高。部分学生入不敷出,甚至通过校园贷等非法渠道获得虚荣心的满足。除此以外,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生活相对简单稳定。进入大学以后,大学所见所闻对他们的内心造成不小的冲击。高中时期规律的作息时间与稳定的生活方式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在进入大学之后,在大学生活与大学的环境冲突中感到迷茫,对大学的生活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二)大学生学习方面

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欲望。然而,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后,一方面由于高中习惯了的应试教育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大学自主学习环境,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和取得满意的成绩;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不只是包含大学学业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缺乏创新能力与广阔视野的部分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进而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提高能力的热情。

(三)大学生性格方面

首先,大学对学生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逐渐丧失以往那种在学业基础上获得的自信心。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我怀疑,是造成部分大学生变的内向脆弱的重要原因。其次,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希望在大学阶段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而校园里拜金风气挥霍风气严重,很容易将这种不良风气当成生活的常态,甚至会怀疑进入大学之前的志向是否正确,出现信仰缺失而苦闷焦虑的情绪。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有了独立生活之后,渴望广结好友。然而,因为上述几个原因,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更倾向与老乡或者社团成员交往,容易导致大学生生活圈子狭小,人际网络单一。另外,部分大学生会避开集体交往,久而久之会被孤立。而在长期得不到认可与接纳时,部分学生就会变得更加自卑和封闭。长此以往,学生的性格就会发生扭曲,心理健康便难以得到保障。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偏重大学生在出现问题后的应急处理,较少关注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运用积极心理学,能为需要的大学生提供较为有效的帮助,也能对实际学习生活危机进行预防、预警和干预。

(一)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传统思政教育通常在出现问题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忽略对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的接纳与肯定。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育者应采用接纳与宽容的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品质。在教育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如通过对问题的积极解释和以赞赏教育为主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合理需要等方式来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感受,发掘大学生解决自身处理问题的内在潜力。

(二)发掘大学生内在成长动机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在教育实践中以积极发展的态度对待高校大学生,运用宽容理解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内在积极品质。其次,引导大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品质以及发展的自信心。帮助大学生不断增强对自身积极品质的认识与实践。此外,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应该关注大学生对自身的肯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最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

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重组思政教育要素。首先,将大学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构建积极的课堂文化环境,认识到精神文明对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作用。实现双方平等对话,例如采取合作学习等方式,构建良好的、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此外,将社会学校家庭作为媒介,积极的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向社会,搭建较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总之,积极心理学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密切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前沿成果。将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心理学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