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模式探究

2019-01-16 10:20杨久婷陆思辰
时代人物 2019年3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化评价

□文|杨久婷 陆思辰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高校教师更应该勇于挑战,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发展,APP小程序、口袋课堂、随手课堂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真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和效果需要有人去操控,去挖掘,所以,教师才是颠覆新时代教学的主体。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教师是否有能力去适应,去创新,去更好的发展,并且如何去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早已成为各高校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和办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过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仍按照自己习惯的教学思路完成授课,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理念了解不够,部分教师在遇到网络无法连接或投影仪不好用的技术问题时,不能自行解决,不会利用网络工具收发作业,更不能利用新的软件和设备进行课程讲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科技,低效率”现象严重。虽然目前学校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很高,但投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贡献度却不高,教师不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实用性亟待提高。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目前学校要求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不同模式的信息化教学,如线上视频资源、智慧课堂、微课等,但大部分教师无法突破信息技术工具论的禁锢,都在尝试机械地把传统面授教育原封不动地应用到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仍然以教师授课为主。

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单一。现有的考核形式、评价标准简单化、模式化。缺少中间过程性评价,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或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能将线上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

构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

教育技术能力与时代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布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及其修订,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结构和具体要求[2],并指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需要经过一个阶段性的发展实践,根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中给出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结构和具体要求,构建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决定:

态度与责任指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中,高教教师要能意识到信息化教学能力对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意识,高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合理利用资源,并能够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基础和技能指信息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高校教师要能够掌握学科内容、技术和教学法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技能方面,要能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信息处理的方法,能够选择媒体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加工[3]。

设计与开发指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高校教师能够结合学习者特点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学习网站、微课等,并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和更新。

应用与评价指信息化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学评价,高校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过程中,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能够运用技术手段收集数据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进而对学生进行电子档案建档,发布学习者学习情况,为后续全国性评价打下基础。

融合与创新指教学融合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高校教师在基本要求上能够做到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推动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固步自封,要能够融合新的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这之后为科研与创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能够关注新科技、利用技术工具进行交流合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4]。

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方式

根据上文给出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提出具体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呈阶梯状以不同内容和形式培养教师的融合与创新,并逐步挖掘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关于态度和责任的培养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教师的意识和认知,只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意识态度和责任认知的形成。因此可采用小组讨论、论坛的形式,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交流,要积极寻找并运用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案例,要具有技术和应用同时兼具的典型,让教师体会信息化教学的魅力所在,才能更好的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教师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意识,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这方面属于体验阶段,要增加一些可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新理论和新内容,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进行新理念新方法的展示,目的就是帮助教师建立一种意识和态度,明确责任和义务。

关于基础与技能的培养内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技能决定着未来教育的发展和方向,所以这部分内容要以培养教师的初步认知为前提,以培养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不断提升能力为目标。采取小课堂小范围的集中培训方式,由点到面,将具有共同需求,不同经验的教师组成,主要掌握技术和教学法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调研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发现,其实高校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掌握程度都非常好,但是对使用技术的初衷、如何运用技术、达到的效果、技术的理论、技术教学的方法等问题,这部分属于感悟阶段,在教学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知识、常用媒体资源教学软件、微课慕课的设计与制作方面进行培养[5]。

关于设计与开发内容方面。重点培养教师科学规划统筹教学资源,深入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改进提升教学设计水平的主攻方向就是正确选择和科学运用教学策略的过程,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层次优化选择使用教学策略。在教学开发方面,主要是提升信息资源加工和处理水平,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微课的制作与开发等。学习完内容之后,要及时通过实践行动来验证,并组织教师和专家采用听课和评课的形式,在互听互评中共同学习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录制和保存课堂视频,方便教师在回看过程中检视自我。这部分属于实践阶段,要能够具体制作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并进行展示,在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方面进行培训。

关于应用与评价方面。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和评价能力不强,需要重点培养,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开阔教师信息化教学视野,推动思考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评价方面,主要是运用教学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让教师了解评价的重要性。这阶段属于开放式阶段,教师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线上通过多种媒体总结心得和体验,分享交流[6];线下通过学生角色扮演进行课堂翻转,或实行混合式教学,推广教学改革与创新案例,培养教师理解和认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展望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部的大力推广,相信我们未来的课堂一定异彩丰呈,更多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化工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能够运用智慧教室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将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学科教学,如微信、MOOC、金课等;能够尝试采用线上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课。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息化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