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

2019-01-16 10:20曾诗健
时代人物 2019年31期
关键词:理论性理论课政治课

□文|曾诗健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并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拔穗期,要引导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高校思想政治课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格外关注,在很多重要场合都阐述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队伍责任重大。”

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办好思想政治课。在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学生不感兴趣、高校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重理论轻实践、思政课堂缺乏吸引力等一些问题。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和思政课教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自身与社会、自然、他人的关系,能运用理论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人生实践。因而,思想政治课不仅也不能停留在理论上的认识,更要指导人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做到知信行的高度统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任何理论如果束之高阁,理论将失去价值。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其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把思想政治课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如何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好、落实好,应做到:第一,要坚守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理论性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水平,提高理论修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前沿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世界;要吃透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结合00后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第二,要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仅仅是理论课,更是实践课。要始终坚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理论从实践中来,要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实践不断发展。即便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认识,但这种认识若不能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它也是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当前,思想政治课普遍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但也存在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不大的问题。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就要解决学生的知行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理论的价值,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说教。

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内的实践、校园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实践。实践教学不仅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更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把课堂、校园、社会多方联动起来,形成合力。

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重要的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从实践中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是真理,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去强化,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加强思想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让理论入脑更入心。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性,但理论的教学较为枯燥乏味,课堂效果不佳。结合实践,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课堂演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理论的内涵与意义,在情感中升华,在信念中笃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例如,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时,可结合建国70周年,举办歌颂祖国的主题活动。通过诗歌朗诵、视频快闪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吸引了学生,更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建国70年来国家的变化,从而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出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已经进入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相互补充的新阶段,但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思想上不重视。目前,部分高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课程实践教学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认为只需做好课堂理论讲授即可,实践教学可有可无。认识不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实践经费不到位,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教学。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上都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每学期都会开展到红色基地学习、到博物馆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经费不足,仅能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二是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观念陈旧,一言堂,满堂灌,课堂内的实践活动开展较少甚至没有。课外的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如社会实践调查中,教师仅对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格式和字数等做相关的要求,学生可在规定的项目中选择一个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往往是应付式的完成作业。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期末考试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考核的重要方式,实践考核主要是通过实践调查报告的撰写,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总结等考核,重视结果,忽略过程。考核方式单一,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仅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的实践开展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

实践活动缺乏创新。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实践活动缺乏创新。实践活动经常搞,但内容不够新意,形式不够创新,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育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理论性理论课政治课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关于加强高中化学教育生活性的分析与探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
谈新时期企业宣传党建思想工作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