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满瓢”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

2019-01-16 16:1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圆润紫砂壶紫砂

张 恒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制茗器中的一种,于明朝正德年间诞生于中国著名的“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采用特殊的紫砂泥制成,此种泥料仅在宜兴地区广泛分布,较为珍贵稀少,由于潜藏于矿石深层,紫砂泥矿物质含量高,色彩丰富,透气性好,因此制成的紫砂壶也具有这些特点。

紫砂壶造型装饰多样,其中石瓢壶以三角形壶身更显别致。这一壶型属“曼生十八式”之一,是紫砂茗器中的经典。此件满瓢壶的造型即是来源于石瓢壶,手工艺人又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线条、装饰加以改变,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石瓢亦称“石铫”,“铫”是一种有柄有流的小容器,最初为金属制,后由苏东坡改为石制,最后由陈曼生、顾景舟等人发展为紫砂茗器中的经典造型。此件满瓢壶壶身呈八字形的金字塔状,上部窄而下部宽大,由此可使重心下沉,较为平稳。壶身边角较为圆润,不似以往石瓢壶那样硬朗,由此使形成的壶面更为饱满圆融,从而体现出“满”的特点。壶底部有圆形钉足,小巧玲珑,可爱憨厚。由此可见,满瓢壶的基本特点其一在于“重”,沉稳敦实,古朴内敛;其二在于“拙”,朴素自然,大方简练;其三在于“大”,结构鲜明,强壮有力。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统一起来才能表现出满瓢壶的结构美感。

直嘴是石瓢壶常用的造型,满瓢壶因与石瓢壶结构相似,因此也采用了这一造型。壶嘴线条与壶身线条过渡十分自然流畅,二者衔接处较为宽大,能够形成较大的冲击力,从而保证出水的顺畅。满瓢壶的把手较为特殊,是三角形的环状把手,壶把手从壶身最高处起至底部形成三角形,把手上端粗壮有力,下端则较为纤细平缓,从而使把手较为柔婉,消解了三角形本身所具有的锐利,从而与壶整体的圆润相符合。

满瓢壶壶盖较为朴素纤薄,为传统圆片,覆盖于壶口处,不见缝隙,结合紧密,可见工艺细致。壶钮为桥状壶钮的变式,弧形壶钮中间有一小孔洞,使之形似拱桥,并最终完成三角形壶身的尖端部分。因此,壶钮与壶盖实际上与壶身共同完成了金字塔造型,在满足实用性能的同时,对于壶的整体结构也是一种补充。

综上所述,此件满瓢壶是以三角为基本造型设计而成的,各部分都围绕圆润有力这一基准而制成,从而呈现出“满”的特点。除此之外,手工艺人在其古拙之外又为其增添精巧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壶面上有刻绘的竹子图案。刻绘是紫砂壶经常运用的一种装饰技巧,竹则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殊含义而成为常用的纹样。刻绘的竹枝纤细,竹叶则清晰茂盛,使本来素净的壶面充满生机活力,也为此件满瓢壶增添文化气息和艺术个性。

整件紫砂壶采用了紫砂泥中的红泥一类来烧制,通体红润,细腻柔美,光泽极佳。红泥类紫砂泥最优越之处在于铁含量较高,这对人的身体是十分有好处的,其光泽会在长期泡养中逐渐体现出来,从而使满瓢壶在岁月流逝之中变得更加丰满,由此体现出“养壶”的文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满瓢壶与石瓢壶最大的区别在于满瓢壶的线条转折更加圆润,从而使壶身更加憨厚柔婉。而壶嘴与把手的处理又体现出一种力量美,因此满瓢壶的“满”也可看作是一种对于自身艺术形式多样形的表达。一件紫砂壶往往有着多种审美角度,对于满瓢壶我们可以欣赏它金字塔的造型,可以赞美它的力度,更可从竹子装饰中获得新的思考,从而使此壶在人们欣赏中变得更加圆满。

结 语

满瓢壶使紫砂壶之中造型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通过对此壶造型、装饰及泥料等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它是如何从继承传统石瓢壶造型的,在这种继承中又形成了怎样的个性特征。满瓢壶之精不仅在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其中凝结了中国茗器制作的历史与紫砂壶技艺的传承以及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与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圆润紫砂壶紫砂
刘少白
一手掌控的餐具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Roll with it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