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
——以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9-01-17 02:09李花蕾董小朋
关键词:永州文献微信

李花蕾,董小朋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永州425100)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文化传播阵地的高校图书馆,无疑应当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则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开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有利于使青年学子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从而提高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

一、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现状

(一)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情况

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日趋成熟,多数高校馆都建立了地方文献书库,或开发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子数据库,如湖南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湖南人物库(hu-hnrw)”、“湖南民俗数据库(hu-ms)”,海南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海南及南海文献数据库”、“海南旅游资源数据库”,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建设有“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吴泽霖特色数据库”。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储备已经初具规模,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地方文献阅读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方文献阅读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与读者之间存在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由地方文献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与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和专业技术类图书相比,地方文献具有两个显著特性:首先,地方文献具有区域性。区域性是指地方文献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地方文献记录了一个地区在各时代的政治、宗教、战争等因素影响下,最终形成的经济特征、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其次,地方文献具有时代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内容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两个特性很容易使读者认为地方文献是狭隘的、无趣的、过时的,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缺乏实用功能且晦涩难懂,因而产生厌读情绪。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地方文献资源只为极少数研究者服务的现象,普通读者,尤其学生读者对其望而却步。而另一方面,基于手机的碎片化阅读在高校成为主流,在此前提下,等待读者自发走进图书馆阅读地方文献已经近乎痴人说梦,图书馆必须主动出击,通过阅读推广向读者展示地域文化的多元魅力,拉近读者同地方文献之间的距离。在这个方面,笔者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实施了一系列策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

(一)设立地方文献室

我馆于2008年设立地方文献室,至今已收集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图书7 618册,按内容可大致分为地方志、名人传记、碑刻、家谱、地契、剧本、本土作家文学作品等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戏剧剧本收藏。我校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永州地处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故雅称“潇湘”,已有2 100多年的建制史。在永州地区主要流行着两种戏剧,即祁剧和零陵花鼓戏。祁剧起源于明永乐年间,又称祁阳班子、祁阳戏,因形成于永州市祁阳县地区而得名。2008年,祁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零陵花鼓戏又称永州花鼓戏,旧称花灯、调子,是由祁阳花鼓和道县调子合并而形成的地方剧种。这两个剧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一度蓬勃发展,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伴随着电脑等新媒体的出现,戏剧开始快速衰落。加上过去戏剧主要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大部分剧本都经口授或者手抄流传,传播范围极其狭窄,到2010年以后,祁剧和零陵花鼓的表演团体都只剩下零星几个,许多传统剧目几近失传。在此情形下,我馆以抢救地方文化遗产为目的,开展了剧本收集工作。除通过“孔夫子旧书网”等渠道采购各种公开出版的地方戏剧著作外,还面向全社会征集手抄剧本,先后通过个人、地方剧团和艺校收集了《送粮》、《凤凰山》、《伯牙抚琴》、《斩雄信》、《九龙山》等手抄、油印剧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百余种,成为永州戏剧文化的守护者。

我馆地方文献室实行开架阅览,即使是孤本、善本古籍,我馆也不藏不掖,提供复印本或影印本供读者阅读,让古籍真正活起来。在收藏纸质图书的同时,我馆利用atiz book drive扫描系统对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仅2015—2017年,就扫描生成PDF数据129 756页。我馆地方文献室的所有数字资源均免费向师生和社会人士开放。除向读者提供开架阅览和数据查询服务外,我馆还定期邀请永州文化界名人和专家前来举办书友会,通过撰写书法、朗诵诗歌等形式推广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走近生活。

(二)自建“潇湘文化专题网”

我馆于2007年建立潇湘文化专题网(lib.huse.cn/lzy),共设置9个专栏,内容涵盖永州本土文化的方方面面。

柳宗元研究版块: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至815年离开。在永州生活的10年,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和政治理念都日趋成熟,留下了《永州八记》等文,对后世影响重大。在中国知网搜索“柳宗元”,2010至今有相关研究论文1 300余篇,可见柳宗元研究在学术界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我馆“柳宗元研究”专栏分为柳学动态、柳学期刊、柳宗元文献资料三个版块,为学者提供研究数据的同时,还收集了柳宗元的生平轶事趣闻,为普通读者塑造出了一个立体的柳宗元形象。

舜文化研究版块: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嶷山亦称苍梧山,位于永州宁远县境内。近年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舜文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舜文化的核心是“德为先,重教化”,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方针相吻合。2007年,我校建成舜文化研究基地,我馆与该基地进行科研合作,在舜文化研究专栏设立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和基地活动三个版块,持续为团队提供学科服务,并为宁远县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资料。

瑶文化女书文化版块:在永州地区的江永、江华两县,瑶族人口比例占60%以上,其中位于江永县的千家峒被称为瑶族古都。江永地区流传着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女书是汉字的一种变体,约诞生于楷书形成之后,它书写在婚嫁用品、扇面、布帕、纸片等物上,靠母传女、老传少的方式在小范围内传播。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老一辈女书传人相继离世,女书文化几近消失。2000年以后,由于学界的重视,女书重新焕发生机。我馆开设的瑶文化女书文化专栏,着眼于收集女书文化研究资料、瑶族文化研究资料。

永州历史名人、古籍与碑刻等版块:永州是怀素、黄盖、周敦颐、李达、陶铸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历史名人版块用于记录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及著述、对后世的影响力等信息。永州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摩崖石刻遗迹,如浯溪碑林、朝阳岩、阳华岩等。据不完全统计,仅唐宋两代,永州就有580方摩崖石刻,除了由元结撰写、颜真卿手书的《大唐中兴颂》,还有大量柳宗元、刘禹锡、黄庭坚、周敦颐、陈瞻、张绶、邢恕等人的诗刻、题刻。永州的摩崖石刻大都依山傍水,位于风景秀丽的清幽之处,形成绝佳的人文景观,但由于永州地势偏远,这些碑刻大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我馆通过碑刻专栏收集永州碑刻文献资料,从文献学、文学、史学等多个角度展示石刻文献的价值,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对地方文化进行了宣传。

(三)开通微信公众号

据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4亿,另据腾讯《2018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8月15日腾讯发布),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达10.58亿,用户参与度及黏度均有所提升,微信朋友圈的用户活动继续增加。在高校,手机阅读是主流,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种推广形式可以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轻松结合,使推广内容立体化,易于感染读者。

2016年3月,我馆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湘科院图书馆”,除提供图书查询等功能外,我馆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如“与书为友”征文、书单、新书推荐等。在地方文献推广方面,我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推广图书,即直接向读者介绍地方文献室的各类特藏;二是宣传本土文化,使读者对本地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有所认识,从而产生通过阅读进一步去了解的欲望。如2016年12月,我馆发布了原创的永州方言测试《考完这个证,叱咤大零陵》,在广大师生中引发了讨论,不少读者在留言中表示因此特意去地方文献室翻阅了《零陵县志》、《永州府志》等书籍。又如我馆通过公众号的“周末去哪儿”版块推介了上甘棠、沉香寺等本地景观,向读者展示了隐藏在这些景观中的摩岩石刻文化,提高了读者对永州历史文化的认知。

(四)开展“读书节”活动

自2006年开始,我馆于每年4月23“世界读书日”启动“读书节”活动,与高校图工委的“一校一书”活动相结合,在书单中引入部分地方文献,旨在引导读者“阅读经典著作,行吟永州之野”。每一届读书节,我馆都进行评选优秀读者和优秀馆民、知识竞赛、精品书展、“赠卡送书”等系列活动,并举办地方文化讲座,开展主题征文。该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充分发挥了我馆的地方文献资源优势,在校园营造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使读者从校园走进地方文献室,品读永州,又从书本走向永州之野,行吟潇湘,为地方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五)阅读推广成效

截止到2018年8月15日,我馆扫描PDF格式地方文献约二十万张,潇湘文化专题网点击量突破一千万,微信公众号“湘科院图书馆”阅读次数达248 066次,出版发行“读书节”征文作品集10部,分别为:《飘忽的思绪》(内部准印)、《行走潇湘》(珠海出版社)、《爱莲湖畔》(大众文艺出版社)、《仰望西山》(湖南人民出版社)、《记忆深处》(湖南人民出版社)、《潇水清清》(团结出版社)、《立雪愚溪》(中国文联出版社)、《愚溪悦读》(共三辑,第一、二辑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第三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通过不断的努力,我馆已经成功地将地方文献打造成为雅俗共赏的读物,拉近了地方文献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目前,我馆地方文献资源不仅服务于专业学术研究人员,为学术界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受到青年学子的青睐,成为他们了解地方文化的首选途径。

表1 潇湘文化专题网各版块点击量

三、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展望

(一)细化资源建设

在未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逐步细化,在突出本地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以《湖湘文库》丛书为例,该丛书汇集了古往今来湖湘文化的精髓,共700册,在分类时可以将与永州相关的《永州府志》、《九疑山集》、《周敦颐集》等单独标记,在图书检索系统中予以体现,既便于读者查询,也方便在阅读推广时进行主题关联。

(二)创新推广模式

移动阅读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但网络环境下的自媒体发展日新月异,2005年左右,博客、论坛、QQ空间等自媒体平台曾经大放异彩,如今访客寥寥无几,已成昨日黄花,而现在火爆的微信公众平台,也渐呈饱和趋势。利用自媒体进行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去创新阅读推广方式。未来,可以在虚拟现实、语音、视频等多个技术领域拓展阅读推广。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运用于碑刻遗迹的实景重现,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从而引发读者探索碑刻文献的兴趣。语音技术可以用于录制地方文献,为读者提供听书模式。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必须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坐等读者上门的传统思维,不断用新模式在青年学子中大力推广地方文化,让地方文献进入青年学子的书单,使传统走进现代,本土走向世界,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永州文献微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微信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