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18 01:44丁艳丽
智慧健康 2018年36期
关键词:纠纷心血管护理人员

丁艳丽

(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0 引言

作为高风险内科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多较为严重,多伴有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且病情易于变化,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突发性护理事件如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因此患者的全医疗过程中均存在护理风险。现对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心血管内科患者94例,经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64-76岁、平均(66.81.1)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63-78岁、平均(66.9±1.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给予密切关注,定期巡视等。

(2)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再给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输液外渗、压疮发生可能、坠床发生可能、健康教育的需求、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体检、患者心理因素等。

制订发生护理风险时的应急预案,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并熟练掌握应急措施,确保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护理人员具备独立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成立风险控制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护理骨干成员担任组员,定期展开风险管理的教育,提高对护理人员对风险防范的重视度,从而避免出现护理风险事件[1]。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药物风险指导并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每一种药物的用药后出现的副反应进行详细了解,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时,对患者介绍用药后的面色潮红、心悸、头痛等副反应的症状;当硝酸甘油静输时,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可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给予患者洋地黄类药物前,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检测,辅助患者用药后对患者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将患者的病情记录进行详细的统计,同时还应做好交接班制度。患者服用部分药物后会出现短暂、可逆的直立性低血压,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用药后保持卧床休息。

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设置醒目且规范的护理标识,将“防止压疮、防止坠床、防止跌倒”等标识设置于患者的床头,从而时刻提醒护理人员重视对防止这些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视度;病床旁边设置护栏以免患者意外坠床、将防跌倒警示装置设置于走廊以免患者行走时意外跌倒、将小心地滑警示装置设置于卫生间,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燥以防止意外跌倒等。给予患者家属安全教育,患者上厕所时,要求护理人员或家属至少一个进行陪伴,指导患者上厕所时保持动作缓慢,当患者便秘时告知医师处理,指导患者万不可自行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脏骤停等护理风险事件[2]。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完成后统计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意外伤害、管路脱落、给药错误、压疮、坠床、药物发放错误、输液外渗等,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次数/总数×100%[3]。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次数/总数×100%。护理满意度经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较满意以及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总数-不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期间观察组出现护理风险事件0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0.0%;对照组出现护理风险事件5例,包括给药错误3例,管路脱落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6%。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81,P<0.05。

2.2 护理纠纷发生率

护理期间观察组出现护理纠纷0例,护理纠纷发生率0.0%;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4次,护理纠纷发生率8.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8,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医疗制度改革使得人们提高了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心血管疾病为常见疾病,在所有疾病发病率中占据首要位置,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都造成严重影响,护理过程中存在多种护理风险因素而使得护理过程中易于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加大护患纠纷现象的出现,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5]。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从完善科内护理制度方面着手,通过成立风险控制小组的方式进行组内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的重视度,熟练掌握了发生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发生时的处理措施,从而避免风险发生时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通过药物指导给予患者用药后的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了患者用药后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通过设置走廊、病床、卫生间等的防护措施减少了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通过设置在患者病床上设置提醒标识的方式时刻提示护理人员提高对压疮、坠床、跌倒等的警惕度;通过给予患者以及家属安全教育的方式减少了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张旭芳[6]指出,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7],减少患者投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基本与张旭芳的观点达成一致。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样本容量较小影响结论说服力,因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护理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全无护理风险事件的现象,因此,仍待进一步研究[8]。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纠纷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