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减轻抽血反应中的作用观察

2019-01-18 01:44赵娟
智慧健康 2018年36期
关键词:空腹常规发生率

赵娟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言

众所周知,临床中经常使用空腹抽血对患者进行检查,空腹可以减少饮食成分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进一步造成的对检查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然而空腹抽血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头晕、心慌甚至晕厥等现象,也会在抽血前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作用[1]。护理在整个抽血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作用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常规护理仅仅是针对于整个临床患者的一般护理,而在对空腹抽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在抽血前就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抽血,从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2-3]。本研究选择了我们医院需要进行抽血的120例空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深入观察心理护理在空腹抽血患者抽血过程中的作用,其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们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进行空腹抽血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为(37±0.8)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为(36±1.2)岁。纳入标准:①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②患者年龄保持在22岁到55岁之间;③患者神志清晰,无严重意识功能障碍;④患者无精神病或无精神病史;⑤患者无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身体状况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照临床检查抽血规范执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抽血检查的基本常识和具体措施以及患者在抽血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耐心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采用讲座或一对一对患者进行宣教,加深患者对抽血检查的理解,以此提高患者对抽血的依从性。②对患者进行心里护理,经常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耐心友好的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尽量理解并满足患者的要求,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问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抽血检查;③对医技人员进行培训,使医技人员熟练掌握抽血检查的流程,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进行抽血。④在抽血过程中患者容易造成肌肉僵硬情况,因此医护人员时刻保持和患者的交流,使患者的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从而缓解在抽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疼痛感。⑤通过以往经验,提前准备一套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案,一旦患者出现晕血、头晕等现象立刻对症治疗。⑥在患者完成抽血后,医护人员应该告知患者抽血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要叮嘱抽血患者用无菌干棉签压住穿刺点直到不再出血为止,时刻观察抽血患者的身体反应,以便及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4-5]。

1.3 观察指标

对抽血后的患者采取随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并记录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对护理的评价,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较满意的人数除以总的患者人数。在抽血过程中记录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计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 19.0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等级资料以n表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均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P<0.05,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抽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通过记录两组抽血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和患者对护理的评价,比较两组抽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其结果如下。

表1 两组抽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只进行常规护理后抽血患者容易诱发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高达21%,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后抽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6%,并且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相比而言,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只有60%,并且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目前,常规护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抽血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且也时常发生患者投诉医护人员的申请。而心理护理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心理护理在空腹患者抽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并预防空腹抽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6-7]。另一方面,也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关系和谐,防止医患关系的发生。本研究在目前研究背景下以我们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进行空腹抽血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抽血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抽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空腹抽血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我们发现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此,我们得出心理护理在空腹抽血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空腹抽血前,给患者进行宣教,了解空腹抽血对检查的益处,也通过和患者积极的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8]。在抽血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一旦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包括头晕、晕针、心慌等,及时对症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极大的保证了抽血患者的身体状况,保证患者的安全。因此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空腹常规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常规之外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空腹喝水
别受限于常规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