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学翻译现况初探

2019-01-18 01:07刘畅韩启群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译者检索文学

刘畅 韩启群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挑战日益严峻。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社会带来的生态代价,也渴望精神世界中的一抹绿色。西方生态文学的兴起为我国广大读者和译者开拓了眼界,逐渐引起共识并得到一定汉译,在国内广为流传。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现有文献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研究我国生态文学翻译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对译者的借鉴意义,以期为广大译者从事生态文学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符合本研究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满足以下条件的文献属于纳入范围(1)我国生态文学翻译的相关研究成果;(2)采用中文写作的文献;排除新闻稿、通知、方案等文体。

(二)研究方法

采用循证学决策理论与方法,对万方、维普和知网三大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检索。检索将普通检索与高级检索相结合,对生态文学、翻译等关键词进行了检索,在不同数据库中对题目、摘要、关键词、主题等的检索策略进行微调,力争尽可能全面地纳入相关文献。检索的文献类型均为期刊论文,发表时间不限。

二、结果

(一)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三大文献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1篇,去重后剩余83篇。初筛阅读题目和摘要,对不符合纳入标准、非生态文学翻译方向的相关文献进行排除,排除65篇,剩余18篇;阅读全文后,排除其他内容、体裁的生态文学翻译文献8篇,保留生态文学翻译相关的研究结果,剩余10篇。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筛选过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二)纳入文献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10篇文献均为生态文学的翻译及对译者从事生态文学翻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研究。本文将纳入的文献按理论研究和方法学研究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研究,包括对翻译外国生态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国内生态文学的现况研究等;二是应用研究,包括运用生态文学思想或基于翻译技术对某一文学家或作品的研究等。具体来看,理论研究部分中,2篇涉及当前我国生态文学翻译现状分析,1篇涉及美国生态文学翻译研究;应用研究部分中,4篇涉及了某一生态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2篇通过对生态文学的翻译对其作者进行评述,1篇通过生态文学作品的翻译分析了生态文学翻译的方法技术。纳入文献的研究内容分类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一:纳入文献研究内容分类概要

表二:生态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概况

1.生态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文献分析

我国生态文学的翻译在西方生态文学思潮的影响下逐渐受到越来越多译者和读者的重视,一些译者为生态文学在我国的流传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众多成果,对国内广大译者从事生态文学翻译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也丰富了我国生态文学的内涵,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通过对现有生态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文献分析,从表二可看出,由于诸多影响因素,我国生态文学翻译领域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具体来看:

(1)缺乏生态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目前大多译者对生态文学的翻译,多见于零散发表的论文,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具有较大影响力、指导意义的专著;

(2)生态文学翻译选取对象范围有待扩大。国内译者对国外生态文学翻译的选择集中于早期作家和作品,选取的体裁和内容较单一,以描写自然与荒野叙事为主;

(3)译者队伍需进一步壮大。从事生态文学作品翻译工作者多为汉学家和国内知名翻译家,缺乏各类译者的共同参与;

(4)生态文学翻译作品数量、质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国内衍生的生态文学作品翻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但囿于文化差异、宣传方式、版权等限制因素,尚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知名度并进行全球化传播[5]。

2.生态文学翻译的应用研究文献分析

通过表三对生态文学翻译的方法学进行归纳后可看出,目前我国在生态文学翻译方法学应用及研究方面出现了不少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译者多倾向于选取某一文学家或某一作品进行翻译,或是对翻译作品或文学家进行生态视角下的评述、分析,除了选取的范本和作家不同,评述或分析的方法和思路缺乏系统性、创新性,显得十分零散;

(2)生态文学的翻译缺乏权威、系统的方法学指导,现有的方法学研究多见于以某些已公开出版的翻译范本为例,从翻译技巧、方法等方面进行批判的分析,没有形成针对生态文学翻译工作中普适性的指导方针和技术指南。

三、讨论

通过文献回顾可发现,国内有关生态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均较少,更新较慢,译者队伍不够强大,应用方法单一,选取对象范围较窄,作品数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生态文学翻译工作提供借鉴思路。

(一)加强生态文学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学在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注重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意识的作用愈发重要。生态文学翻译人才是译者队伍中的宝贵财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生态文学翻译人才队伍对我国引进国外最新生态文学作品并积极传播我国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具有积极指导和促进作用。并且,可以积极鼓励现有翻译工作者投身生态文学翻译工作中,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掌握中外生态文学发展动态,将生态文学的思潮广泛传播给广大读者。

表三:生态文学翻译的应用研究概况

(二)创新生态文学翻译思路和方法

由表三及分析可看出,生态文学翻译领域尚未探索出普遍适用、广泛采纳的翻译技术和方法,来指导译者将生态文学的翻译推向系统化,并不断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在生态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不断开拓思路,学习技术,不仅需在基本方法上遵循翻译原则,又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读者充分展现语言的魅力。同时,年轻一代生态文学译者应积极向已有生态文学翻译经验的前辈虚心探讨经验,吸取老一辈译者的翻译心得,将弘扬生态文学思想和语言文化魅力作为己任。

四、结语

“生态文学不仅是自然书写,还是身体书写。除了考察和表现人与自然关系及探索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之外,生态文学还是将作者自己的生态保护行为与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13]。”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生态文学翻译的热情也在持续升温。当前,生态文学翻译在我国发展不久,需要广大译者的不断努力,使这一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此,生态文学译者及工作者需脚踏实地,不断提高技术,总结工作中存在的局限,为生态文学翻译工作的发展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猜你喜欢
译者检索文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我们需要文学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我与文学三十年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