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研究进展

2019-01-19 18:18武聪张广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肿瘤发生遗传性遗传学

武聪 张广钰

结直肠肿瘤属于具有遗传性特点的恶性肿瘤,可分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肿瘤。该病发生率较高,病死率较高,30%左右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均为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引发。因为遗传病因比较特殊、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病理特点突出,所以临床当前首要工作为遗传性结直肠肿瘤进展研究。为切实做好预防肿瘤工作,加强对肿瘤突变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本次研究主要对结直肠肿瘤遗传学模式进行分析,对结直肠肿瘤发生相关基因改变情况予以研究,然后对遗传学结直肠肿瘤研究进展实行探析。

1 结直肠肿瘤遗传学模式的分析

结直肠肿瘤病变过程中,分子生物学研究,可对实体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学、遗传学进行了解,这对于推动分子病理学进展非常有利。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结肠肿瘤发生分子生物学过程,受到不同基因突变影响,容易发生蛋白表达异常情况,使得正常上皮、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肿瘤等均出现变化[1]。这个过程叫做染色体不稳定,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基因激活突变现象,进而引发肿瘤。需要确保染色体的稳定,确保染色体保持完整的状态。针对存在于基因组织的短DNA重复序列来将微卫星序列DNA复制时,发生错配的概率较高。这时,错配修复基因MMR就需要实行修复,如果MMR突变则会对功能构成直接威胁,无法确保染色体的完整。同时,较多调节生长靶基因突变、增殖靶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则会诱发肿瘤情况,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2 结直肠肿瘤发生相关基因改变情况研究

2.1 基因突变情况

结肠肿瘤突变基因包括:抑制肿瘤基因、原肿瘤基因、DNA修复基因。前者,下调并会对生长信号传导构成刺激,能对APC、p53、p16失活进行抑制。需要注意的是,基因突变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染色体缺少、点突变等。原肿瘤抑制,在1个等位基因和某一结肠肿瘤综合征、肿瘤基因遗传突变,均存在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较多基因在结直肠肿瘤发生中,均可发生一定的作用,被叫作修饰基因[2]。主要包括:环氧化酶2COX-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y等高水平表达。

2.2 结直肠肿瘤表观遗传情况

遗传学,主要指非DNA序列变化所致能够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和环境因素有关。表观遗传学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下调转录DNA甲基化、增强基因表达组蛋白酰化[3]。结肠肿瘤病变,易于产生全基因组低钾基化情况,所以全基因组低钾基化,直接关系到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CpG岛过度甲基化,为抑制肿瘤基因失活的新型手段,在结直肠肿瘤突变过程,组蛋白低乙酰化、过度甲基化,均会对p16、错配修复基因Hmlh1、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进行抑制。当前,通过对结直肠肿瘤遗传学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甲基化抑制剂,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3 遗传学结直肠肿瘤研究进展探析

3.1 高度肿瘤风险遗传性结直肠肿瘤

家族性肿瘤FAP、变异性肿瘤FAP,均为发生率较高的腺瘤样息肉综合征。该病具有病变进展速度快、息肉大小不等特点。除结肠腺瘤,胃、十二指肠、小肠等,均可发生肿瘤疾病[4]。变异性FAP、FAP的差异:结肠肿瘤的数量较少,多在有半结肠位置存在。胃肠道其他位置腺瘤病、FAP比较,没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变异性FAP肿瘤数量过少,起病时间较晚,就不易于确诊。临床方面比较常见家族性息肉病亚型: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FAP、变异性FAP分子遗传学作为基础,处于染色体5q21APC基因种系突变。APC基因为抑制肿瘤的因子,对于结直肠肿瘤相关Wnt型号传导的抑制效果均非常理想。

3.2 中度肿瘤风险遗传性结肠结直肠肿瘤综合征

幼年息肉病综合征为发生率较高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一般多在儿童中发病。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率约为26.55%。该病具有结肠内多发幼年性息肉、组织学大小不一皮样腺管、囊性扩张、上皮细胞形态正常等特点。胃肠道其他位置,也会发生幼年性息肉。如果确诊,18岁后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结肠镜复查。

散发性增生性肿瘤多在左半结肠、直肠中可见,30%的病例均为结直肠肿瘤,主要表现:结肠肿瘤个数较多,并且肿瘤大小≥1 cm。肿瘤多见于右半结肠。当前,这一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不排除和染色体不稳定、MSI有关[5]。发病后,建议每24个月实行1次结直肠肿瘤复查。

3.3 低度肿瘤风险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综合征

Bloom综合征,为临床方面比较少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面部红斑、免疫力低等,均属于该病的主要特点。大部分病例均会发生头颈部肿瘤、呼吸道肿瘤、消化道肿瘤等,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约为10.26%[6]。Bloom综合征基因处于染色体15q,可通过recQ螺旋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APC基因1307位点编码赖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会增加突变的风险概率。结直肠肿瘤多见老年人群发病,I1307K突变,会对APC基因产物构成不良影响,并且会在新的区域发生突变,实行APC基因1307位点检测,能够确保诊断结果的可信度。乳腺肿瘤-结直肠肿瘤,可叫作乳腺-结肠肿瘤综合征。由此表示,乳腺肿瘤病例患有结直肠肿瘤的概率更大[7-8]。17号染色体BRCAI基因和发病存在紧密关系。55%左右的散发性结直肠肿瘤患者发病,均与BRCAI基因缺失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BRCAI属于抑制肿瘤的基因,具有修复DNA双链解离的功效[9-12]。

4 结语

肿瘤发生基因、遗传学的持续发展下,各类型的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但是容易发生突变情况。为此,临床方面需秉持及早发现、及早诊治的原则处理,深入研究、分析遗传性结直肠肿瘤进展状况,从而切实提高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肿瘤发生遗传性遗传学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突变p53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与进展
microRNA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的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表现遗传学解释女性生育力研究方面重大发现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