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019-01-20 09:46钟瑞琴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一带价值观一带一路

钟瑞琴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着力引导学生在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各种思想的交融和碰撞的情况下,能够在学科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1 “一带一路”建设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1.1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

2013 年9 月和10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1],统称为“一带一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沿线各国优势互补、和谐发展、和平共赢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对于我国更好谋划发展新格局、有效推动国内经济增长,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也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一带一路”建设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毕业以后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服务实践中。因此,高职学生是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是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机力量,同样,在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中,高职学生也会受到重要影响。首先,能够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深刻了解和认识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切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其次,能够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激发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倍加珍惜“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做有理想的时代新人。再次,能够认识自身与发展需求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早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未来的职业生涯,积极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在对高职学生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使高职思政课教学面临新挑战。

2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挑战

2.1 多元文化的冲击

“一带一路”穿越非洲,连接亚欧,沿线涉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间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和碰撞。这样势必导致其他国家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进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中来,甚至渗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阅历浅,同时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一部分学生未经历高考就被提前录取,甚至还有部分中职生(3+3)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这部分学生思想更加单纯,他们缺少一定的理论积淀,对甄别其他国家的文化缺乏较为准确的辨析能力,加之青年大学生大多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如果缺少正确引导,很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喜欢或接受那些非主流的文化理念,削弱对自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感,这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2 价值观念的渗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在国家性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相关建设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也会逐渐增多。作为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面对来自外界纷繁复杂的影响,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此外,信息化时代使得网络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也为各种价值观的渗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信息源的过滤和监控的难度,导致一些负面信息得以有机可乘。加之尚处于学习阶段的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2]缺少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同时,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和观念的影响,现实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迷茫等问题,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观念和看法。因此,能否坚守我国固有的价值观并抵御外来思想观念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增添了难度。

2.3 传统教育模式的短板

我国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比较侧重单向的知识灌输,更多采用“填鸭式”、“说教式”、“灌输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了解的信息大多从课堂获取,而课堂以外的信息学生了解的甚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使得传统的思政教学单向的知识传授受到挑战,那种枯燥、生硬、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所传授的知识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更无法适应当今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3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对策

3.1 强化指导思想地位

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首先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其次,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创新育人方法,提升思政课的艺术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历史,自觉继承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良历史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充分彰显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再次,要加强自身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和价值引领,以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2 坚定价值观自信

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既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又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高职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教育意义重大。正如习近平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面对外国价值观的渗入和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职学思政教学过程当中,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同时,高职思政课教师应适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到校园特色文化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客观地看待学生从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现象,因互联网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果一味地采取“堵”或说教的方式,只能让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是厌烦心理,而最有效的方式是“疏”,开辟网络思政教学新渠道,比如网站、微信关注平台等,疏导、引导高职学生进入校园网络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和打造校园文化新模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进行。

3.3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首先,教育观念现代化。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教学内容生活化。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枯燥、抽象,很难让高职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活化,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将枯燥和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教学方法多样化。高职思政课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互动教学模式,课堂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设计讨论话题,课堂指导学生使用手机,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或采取随机提问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均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互动参与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一带价值观一带一路
我的价值观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