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2019-01-20 17:4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病理

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边

肝细胞癌作为医院肿瘤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本质上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并且可根据发病性质的不同分为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1]。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多种手术方法均存在较高的复发及转移情况,会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需采用有效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以确定其术后情况[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对患者术后随访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2月选取我院PET中心接受检查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129例,男73例,女56例;年龄33~72岁,平均(45.16±5.29)岁;根据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低分化23例,中分化78例,高分化28例。

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病理检查后可确诊为肝细胞癌;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③经检查后,其中甲胎蛋白为进行性增高,无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④均无18F-FDG PET/CT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术后2个月内出现复发及转移情况;②患者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缺乏完整性;③随访时间低于6个月;④于围术期内死亡。

方法:本次所采用的检查仪器为PET/CT扫描仪,其中18F-FDG由化学合成模块与PET trace 回旋加速器进行自动合成。使患者于检查前保持6 h以上禁食,对其空腹血糖检测后发现控制于7.0 mmol/L以下。待患者平静后使用三通管注射18F-FDG,注射量维持于5.55~7.40 MBq/kg,使其静卧1 h后排空膀胱,以颅顶至股骨中段处作为扫面范围。扫描时需包括CT扫描与PET发射扫描,其中PET 发射扫描通过三维模式进行采集,2 min/床位;而CT 扫描参数设定为:以160 mA 为电流,以120 kV 为电压,以0.55 为螺距,以1.0 s 作为球管单圈旋转时间。于扫描待扫描完成后即可通过CT与PET完成图像重建。

图像分析:由2位PET/CT 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阅片,以诊断结果一致为标准。其中PET 图像以半定量与视觉观察相结合,但需以视觉为主。阳性判断标准:①经过检查后可发现肝内存在异常密度灶,其中PET 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影。②CT 无异常密度灶,而PET 为异常放射性浓聚影。③CT扫描前存在新病灶,而PET 为异常放射性浓聚影。④干呃逆存在并伴远处转移征情况。

结 果

病理与随访结果对比情况: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经随访后发现存在复发与转移情况81例(62.7%),其中单独肝外转移10例,单独肝内复发40例,肝内复发合并肝外转移31例。

PET/CT 对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与病理结果对比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显像技术对肝细胞癌诊断敏感性为93.12%,特异性为87.58%,准确性为92.31%。

讨 论

肝细胞癌临床症状较多,临床上通常可表现为腹胀、乏力、肝区疼痛、纳差、消瘦等;其发病因素可包括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感染、饮水污染、肝硬化及微量元素等;目前医学界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具体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其发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继发性感染则是通过淋巴液及血液等不同途径转移后侵入肝脏而形成[3]。目前针对肝癌的检查以CT、超声、磁共振成像较为常见。但这些检查方法对于肝癌实际应用价值较低,具备一定局限性。

18F-FDG 属于一种葡萄糖类似物,该物质能够自由进入组织间隙处,其中部分物质在通过糖激酶代谢为FDG-6 磷酸盐后便无法继续代谢,进而滞留于相应细胞内。相关资料显示,恶性肿瘤细胞内的F-FDG 摄入量明显较高[4]。在检查中18F-FDG PET/CT在与PET发射扫描相结合后,能够对组织与气管的功能性代谢信息与CT扫描后的解剖结构进行清晰显示,不仅有助于对患者全身情况的了解,还可有效增强全面检查的实际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可通过18F-FDG PET/CT显像对肝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进行检查,该检查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复发与转移情况进行监测,具备较高临床使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肝细胞肝癌病理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