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自己的血压吗?

2019-01-21 01:43
保健医苑 2019年1期
关键词:头晕老伴理想

什么样的血压是高血压

关于血压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了。那么高血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具体来看,主要是得明白几个数值:

理想血压低于120 / 80毫米汞柱

高血压前期:

120~139 / 80~89毫米汞柱

高血压1级(轻度):

140~159 / 90~99毫米汞柱

高血压2级(中度):

160~179 / 100~109毫米汞柱

高血压3级(重度):

高于180 / 110毫米汞柱

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超过140 / 90毫米汞柱,或家庭自测血压超过135 / 85毫米汞柱即可判定为高血压。我提倡大家广泛采用家庭血压测量——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一般而言,理想血压是最好的,这样与高血压有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就最低,不过要想让自己的血压处于“理想”状态并不容易,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及本身的体质之外,也对饮食、运动和睡眠有要求,只有最健康的人才会有理想的血压。因此,一般的人只要确保正常血压也就算很好了。

有多少人清楚自己的血压值

我曾多次呼吁大家要积极测量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要注意。但是很多人仍然会忽视。

医学上将高血压的“知晓率”定义为:在调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整个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仅为25%,意味着每100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5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言外之意,现实中很多朋友对于高血压的定义、来龙去脉和各类别数值一清二楚,却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是高血压患者了。

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说明有大量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积极参与降压治疗,自然也就容易忽略由高血压引起的其他疾病。

为什么很多高血压患者不自知

一方面高血压在初期症状不明显,再者大多数医务人员也不会对非心血管专科患者主动测量血压。因此,等到他们真正发现高血压病时(如身体不舒服、头晕、胸闷等),病情往往已经“更上一层楼”了。有的则是不以为意任由发展,最终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出现。

说到这里,最近我接诊的一位44岁男性非常有代表性。该患者18岁就检查出了高血压,但是因无症状一直未给予治疗及监测。近半年出现了明显的活动后胸闷、头晕,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血压很高且冠状动脉三支血管均有严重的狭窄,就及时做了心脏血管支架,但是反复头晕不得缓解,起初我们以为是高血压的问题,但是在降压治疗之后仍然头晕不止。最终,经过各种检查找到了症结—— 颅内血管弥漫性狭窄,可惜的是很难治愈。患者不解自己为何病情如此严重,其实正是长年累月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加之大量的吸烟导致的。然而,现在再治疗也是亡羊补牢,只能尽力延缓病情的发展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偏远的农村和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基层,大家对高血压的防治信息置若罔闻,很多人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对个中概念都不甚清晰,这些综合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的提高。

加强血压监测时不我待

为了确保读数的精准,除了购买正规血压计之外,测量上也应做到规范。测量前半小时不要做剧烈运动,也不要大量进食、喝茶或咖啡,也不要抽烟,测量前5分钟最好安静休息等。

今年在参加电视台一档节目录制的时候,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也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她虽然年龄大,但是现场血压测量数据非常好(低于120 / 80毫米汞柱)。老奶奶很自豪地跟我们分享了她的“小秘密”。

“我的血压一直稳定是有秘密的。大概十几年之前,当时还是看报纸,我就根据专家的指导去医院量了血压。当时老伴还说我‘没病没灾地去医院干什么’,我也积极动员老伴去,可是他一直都拒绝。在我第一次量血压的时候,我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后来有过波动。医生告诉我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并且要继续监测。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不得已要靠药物管控。当然,我还是依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吃药,同时也保持少盐多运动的生活方式,所以到现在血压控制得非常好。再看我老伴,第一次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还是因为头晕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但是第一次检查血压就达到了150 / 95毫米汞柱,后来也是积极地治疗,吃了很多种药才把血压控制在了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医生说如果能够及早地来医院,早先入手防控的话,血压会更稳定。”

猜你喜欢
头晕老伴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老伴,幸福相伴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张景芳十几年如一日 七楼背瘫痪老伴上下(外四首)
老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