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21 11:3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课程

刘 敏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

纵观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构成及生源特点,可谓办学形式多样、学生来源广泛、学生参差不齐。很多学校既有初中后五年高职,也有高中后三年高专,还有社会成人教育等,学生从十五六岁跨越二十来岁,既有未成年的初中毕业生,也有长大成人的高中毕业生。但对于思想政治课程而言,既有中职高职类的《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也有高职高专类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后统一使用“思政课”)。后者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设立的,针对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课程。换言之,这是针对十八岁以上的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这些初中上来的高职生,他们和高中上来的专科生相比,存在文化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薄弱、重感性形象教学、轻理性抽象教学,及对社会现象和时政新闻缺乏兴趣等特点,这样的学情为顺利展开思政课的教学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另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教材理论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少,通篇都是文字,学生毫无阅读的兴趣;学校对此课程的定位也厚此薄彼,它仅仅是一门基础必修课,每学期2个学分,通不通过没有硬性规定,不及格可以通过其他课程的学分冲抵;教师也缺乏教学激情,对于这课也是讲一讲、划一划、读一读、看一看,硬着头皮完成教学任务完事,思政课成为一门上得痛苦、听得难受、学得没用的课程。

针对这样的现实,各校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其中,“参与式”教学模式也是大家普遍尝试的一种方法。近两年,笔者在思政课程中运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和实验,希望能给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同仁一些借鉴和启发,让这门课成为引领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人、发现全新自我的一门灵魂课程。

一、“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学生是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剌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就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和主体,老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2]。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而不是教师,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强调学习探究、发现而不是学习接受,强调学习交互活动设计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强调知识的广泛灵活扩展而不是简单机械记忆,强调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监控而不是外部监督。

所谓“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促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赋予知识以意义,生成自己的理解、经验和假设[3]。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统筹引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即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全程参与,在参与中主动思考、认真研究、解答问题,在体验中学会理解、增进了解、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授课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以小组为单位,全程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并由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综合评价确定其成绩,这可是一个大胆的尝试。首先,在学期的第一节课“序言”中,进行“什么是大学生,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舆论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这样的宣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有力的铺垫;接下来,在序言课中将课程改革的方案和要求一一进行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合,抽签获得讲授的章节,分工合作,合理分配,完成查询资料、制作PPT、进行主讲、撰写授课方案等工作,将方案、PPT、主讲情况等由师生打分作为期中考核的总成绩。同时,这个成绩也是整个小组的集体成绩,将学生讲课与考核结合是为了保证学生对此改革的重视度和严肃性。鉴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将整个学期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教师先讲一部分内容,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参与后面章节教学,教师给予辅导、补充和点评,从而弥补学生教学的不足。最后,进行调查总结反馈,为后面的继续改革提供了修正完善的依据。

二、“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一)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凸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得知,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对这门课满意或比较满意,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不仅让他们增加了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还学习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和自己的思维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传统课堂,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把持了整个课堂,虽然现在也有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也有课堂提问、互动穿插其中,但真正的主人依然是教师,他准备了教学内容、设计了教学活动、布置了课前课后作业,掌握着学生考试及格与否的“生杀大权”。这样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降低了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惰性,教师讲得生动有趣就听一听,讲得无趣乏味就开小差……所以这样的课堂懒散低效,缺乏生气,教师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培训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技能的训练者。当学生转身一变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后,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课下积极准备,上网查阅资料,研习教材内容,准备上课课件,设计课后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挑战和期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亲身感受,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由学习的被动参与者变成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学生的潜能获得开发,增加了学习的自信。高职高专的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很多高职学生因中考失利过早被戴上“失败者”的帽子,表面虽然无所谓,嘻嘻哈哈,内心充满挫败感和自卑感;高专生因高考欠佳只能上三本或职业院校,同样心有不甘,感到沮丧灰心。传统的课堂,教师按教材设计教案、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和统一答案,虽然也有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等方式丰富课堂,但都是在教师既定设计下的教学活动,学生更像是教师指挥下被动的服从者和“傀儡”,缺乏思想,没有灵魂,思政课别样的授课模式打破了曾经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可以各显神通,发挥所长,蛰伏许久的小宇宙迸发出来。当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时,久违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学生在期末学习总结中写道:“这学期课堂创新,别样学习,被老师引领了一段路后,我信心大增,不甘心做一名碌碌无为的大专生,要让自己的学习不再单调,要有活力。离毕业不远了,我知道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求职和工作中,也一定会大胆创新,孜孜以求的。”“我曾经是一个胆小的女生,这次我竟做了我们组的小老师,开始真是好紧张啊,但老师的鼓励和队友的支持和打气,我发现原来我也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当自己小组认真准备的内容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认可时,内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信。

(三)学生的情商得到锻炼,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参与这次改革实验的学生大多是00后的年轻人,他们是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他们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普通人,他们喜欢表达,但不善于倾听,他们外表坚强,内心却较脆弱,他们是刷屏狂人,但拙于和人合作交流。通过“小老师”的体验,他们深刻感受了作为一名合格老师的酸甜苦辣,理解了老师们的付出和辛苦,懂得了换位思考的真正含义,同时在小组分配任务的过程里,如何协商沟通、如何合理分工、如何落实任务,都考验着彼此的交往能力,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项任务完成的质量。一位同学在体验“小老师”后,感叹道:“以前总觉得做老师蛮神气,也很舒服,做了小老师才知道,准备一次课要花那么多功夫,但即使花了功夫,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学生还不一定叫好,其实做老师也真不容易。”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们才会有这样的体会,也才会更好体谅老师的付出。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符合了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的教育方针,是各类各级学校的共同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末就预见到:“人类教育正愈来愈倾向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大学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强烈未来意识、超越性思维品质、可持续创造能力。“未来型学生”应具备“创新能力、批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能力。调查中,近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就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课前需要组建学习小组,由于是以自由组合为主,所以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交往方式,彼此之间的了解,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大小就成为考虑组合的主要因素,这对大家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就提出了要求;选择讲课的主题、设计加工上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及考试安排,需要学生们具备创新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上台展示、做小老师的过程,正是胆量、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充分锻炼;课后师生的点评及教师的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修正,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个人能力。

三、对于“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反思

从这次实验改革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相较传统授课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们的认同和支持(尤其学生讲得好的班级支持率更高,学生出色的示范榜样作用非常重要)。调查中,78%同学认为这种改革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让自己由围着老师指挥棒到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72%的同学表示变身“小老师”,既锻炼了胆量,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虽然过程艰辛,但结果令人欣喜,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和同学。59%的学生觉得通过自己备课、上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增强了自学能力。“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思维、敢创新,是上进的人,这次改革把我心中不服输、争强好胜激发了出来。”“我想成功不在于有多少掌声,在于有多少思考。我喜欢我们能背上思考的背包,登上下学期思政课的顶峰!”这些发自学生的心声正是我们进行改革的初心,教育是什么?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点燃学生的探索欲,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当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客观存在,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比如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改革的面铺得太大,有些学生有限的能力导致上课效果欠佳,降低了学习质量;考核不合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拿平均分,影响认真付出学生的积极性,感觉不公平;有些小老师上课的质量差导致课堂变成消遣的课堂,上课同学照着PPT读,下面学生窃窃私语,各行其是,影响彼此学习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顶层设计,综合考虑教情和学情,循序渐进,示范带动普通,提高学习的效果。虽然在改革初期做过动员宣传,但还是过于乐观估计了高职高专学生做小老师的能力。学生整体对思政课需求不大,调查显示,75%的学生学习课程的原因是为了拿学分。对于课程学习的功利性决定了他们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学习的持续兴趣;有些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全面系统了解,通常在网上下载一些PPT对着讲,没有仔细研究、精心设计的讲解使课堂失去应有的生动和活跃。而有些学院对这种模式也存在疑虑,认为学生讲授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和课堂纪律的失序,在督导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片面的误判。因此,根据教情和学情,学院、教务及教研室各部门制定全面系统的思政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各部门倾力配合,从内容及形式的选择上综合统筹,结合教材设立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和焦点的专题话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保持其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由能力强、有表现渴望的学生先做示范,老师课下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二)教师主导作用不可缺失,做课堂的监督者和“小老师”的公平考核人。虽然师生交换了角色,但教师主导作用不可失。现在一些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师对学生基本是放养状态,课前缺乏积极指导,学生随随便便照着PPT或书念,学生昏昏欲睡不想听,老师熟视无睹干自己的事,课堂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想学的学不到,不想学的影响课堂秩序。最后考核也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缺乏考核的严谨和公平,学院的顾虑和担忧也在于此。其实在“参与体验”的课堂上,对任课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课堂调控监督能力、理论业务能力和教师修养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他担当着组织、指挥、导演、监制的角色,课前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专业需求,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主题或专题,因事因情灵活掌握局面,利用线上线下及时进行指导调整,尊重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讲完后一定要及时点评补充,确保知识的系统、完整和准确性。同时,在表扬鼓励参与者的勇气和胆量时,也要对他们的优劣给予中肯的评价。“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考核采用师生共评的方式,以教师的评分为准。教师和学生评委根据教学设计方案、PPT、主讲情况三个部分进行打分,然后按照教师和学生评委的比重(教师占60%,学生评委40%)给出最后成绩,这个成绩将作为期中成绩进行考核,同时这个成绩也是整个小组的集体成绩,(基于公平,教师及小组长可以对这个集体成绩进行适当调整,参与多、贡献大的可以加分,参与少、贡献小的可以减分,没有参与贡献的没有分,这也符合当前竞争激励机制,需要学生接受并认同。)将学生讲课与考核结合也保证了学生对此改革的重视度和严肃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三)善用课堂实践环节,提供学习锻炼机会,保持持续的兴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灵魂课程。如果总是长篇大论讲解灌输,效果可想而知。高职高专的学生相对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对动手操作实践常常跃跃欲试,具体形象、直观感性的知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认同。在学生参与体验教学、担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一定比重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保持持续的专注度和兴趣。这个内容可以由教师安排,也可以协助学生策划制定教学方案时提出完成。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安排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诵读毛泽东诗词,进行小组诗词大赛,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团队合作的体验;比如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契机下,思政课堂上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艺术作品制作、展览,有的拿出精心雕刻的印章,有的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有的剪出了新时代的蓬勃气势,还有的制作了学生自编自导的微视频……这样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脑、手、心调动起来,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印象深刻。

思政课程改革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增强正确三观的有力武器,思政课程改革是学院软实力提高、凝聚人心的可靠保障,思政课程改革是国家占领思想阵地,向青年人传递国是党意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政课教师,当前使命严峻,一定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努力追求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工艺精湛、教学模式时尚,以适应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优秀技能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