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蓝色海湾,海口怎么行动?

2019-01-21 14:19海口市生态环境局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4期
关键词:入海海口市海湾

□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

河海共治、陆海共管,构建网格化+湾长制模式,重点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一、二类)率100%,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优良,达到全国滨海城市领先水平。这是海口多年来坚持制度护海、防污养海、修复治海,精准施策守护蓝色海湾的成绩。

海口,这个今年入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不仅是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城市,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也是国家“经略南海”大陆通往南海的桥头堡。

海口,地处海南岛北部,三面临海,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其海域面积约830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172.7公里,海岛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市域沿海自西向东分布着金沙湾、新海港等多个天然港湾。

多年来,海口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的嘱托,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蓝色海湾整治,着力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水平,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成效显著,自然岸线占比63.2%,远高于海南省自然岸线保有率55%的管控目标。

制度护海,率先推行网格化+湾长制模式

作为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城市,海口探索出了哪些重要经验?海口坚持以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为目标,以解决海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以网格化+湾长制为抓手,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海湾治理新模式。

搭建制度体系。制定了《海口市“湾长制”试点工作方案》《海口市“湾长制”巡查制度》《海口市“湾长制”试点工作联合执法制度》《海口市海洋污染联防联控制度》《海口市“湾长制”试点工作督查考核细则》《海口市湾长制规定(草案)》等制度,作为顶层制度的支撑。

构建湾长体系。建立了市、区、镇(街道)三级湾长体系,明确了各级湾长职责,成立了全覆盖的市级湾长办公室和四个区级湾长办公室,保障了湾长制的各项统筹工作、重难点工作得到落实。

在此基础上,以提升湾长制管理实效为出发点,海口率先推行“12345网格化+湾长制”海湾管理模式。即在原有智慧城市网格化基础上,叠加湾长制试点工作网格员,赋予巡查任务,并配齐渔业执法协管员暨湾长制网格员,实现案件网格员主动上报和执法员及时处理,充分发挥了市民监督及网格员巡查作用,极大提高了海湾精细化管理水平。

防污养海,加强海洋污染综合防治

近年来,海口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无序养殖、陆源污染等问题也日渐突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为破解这个难题,海口市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全面推进海洋综合污染防治,切实保障近岸海域水质持续保持100%达标。

一是加强陆源排污口排查,联合海洋、水务、环保等多部门,开展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查,系统摸清了海口湾、澄迈湾和铺前湾等重点海湾的陆源入海污染物的入海地点、方式、种类、数量及其时空分布,以及主要的入海污染源和污染物,并对排查发现的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河)清单进行了治理。

二是加强水产养殖整治力度,全面清退演丰镇博度片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红线片区共计200多亩非法水产养殖池塘,规范和完善水产养殖集中片区养殖尾水处理站或沉淀池等公共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离岸深海养殖、鱼虾蟹贝藻立体综合混养、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创新建立海岸带巡查保护联动机制,联合各区政府、上级海监部门、海警支队等多部门开展海域和海岸线综合巡查执法行动,对非法采砂等各类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度打击态势,有效减少了入海污染物的排放。

修复治海,勾勒靓丽海洋风景线

作为海南岛政治经济中心,海口拥有优越的亚热带海洋资源。通过对沙滩、海岸带、滨海湿地等海洋资源的综合保护与修复,海口市打造出了一条滨海休闲娱乐黄金岸线,实现了还绿于民、还海于民、还滩于民、还景于民。

一是科学划定并坚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将重点海湾、海洋保护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砂质岸线、重要渔业海域等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55.9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总面积7.06%。

二是全面启动海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详细调查了海口全部海域的水质质量、海洋垃圾(微塑料)、水动力、地形底质、岸线资源利用状况、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红树林)等现状,建立了海口市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等基础数据库,为科学评价海洋生态环境、精准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海岸带综合整治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三是大力推进沙滩、海岸带、滨海湿地等海洋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先后实施了西海岸海湾整治与生态修复、东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海口湾(秀英港-龙珠湾)整治等多个项目,整治海岸线近20公里,海岸带自然沙滩、自然岸线、沿岸防护林、历史文化遗迹、滨海自然景观实现了综合改善与提升,形成了滨海黄金岸线。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为加快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促进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进一步提升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服务功能,海口市不断深化陆海统筹发展、强化污染防治、实施生态修复,以更高标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更高水平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更高质量建设美丽海口,助力争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排头兵。

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大力实施陆海统筹的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推进“区域-流域-海域”系统排污总量评估控制与污染治理,探索污染源海陆一体化管理。加强“湾长制”和“河长制”无缝对接,以“治湾先治河,治河先治陆”的原则,推动建立湾长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协调衔接治河治湾目标,深入推进河海共治,实现陆海共治共管。

强化船舶和海域垃圾治理。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提升海口港对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接收能力,严防外来船只在港区偷排漏排含油污水。开展海漂垃圾专项整治,建立“岸上堵、海上查、海上清”的多部门合作长效机制,禁止港口码头、船舶等生产生活垃圾倾倒入海,建立海上环卫机制,实现海洋垃圾100%清除。

重点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2019年,海口市成功入选“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未来两年内,海口将重点对海口西海岸、海口湾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实施整治修复。

猜你喜欢
入海海口市海湾
《黄河入海见奇观》 中国画
喜讯 我校古洁老师获海口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中秋之夜
人鱼海湾
初识海湾女神
上天入海 与梦同在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海口市创办家长学校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