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研究治疗慢性鼻窦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2019-01-22 04:36李光勇颜家渝闻炎文跃强王定平吴也可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29期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方剂

李光勇 颜家渝 闻炎 文跃强 王定平 吴也可

【摘要】 目的:運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15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将临床证型、药物及剂量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软件分析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总结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16首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所含药物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28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30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6个新处方。结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多选用疏风通窍、清热排脓之品进行遣方用药,统计分析结果与各医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用于各中医医家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慢性鼻窦炎 方剂 组方用药规律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Guangyong, YAN Jiayu, WEN Yan, WEN Yueqiang, WANG Dingping, WU Yeke.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19, 16(29): -15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rbal administration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by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V2.5). Method: In the database of VIP, Wanfang and CNKI in the past 15 years, the prescription database was constructed by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and the clinical syndrome type, drugs and doses were input into the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database by using the association rules of the software and the data mining algorithms such as entropy clustering. The frequency statistics, rule analysis and entropy clustering of drugs were analyzed by software, and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ranasal sinuses was summarized, experience in clinical drug use of inflammation. Resul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116 prescriptions, 28 commonly used drugs were obtained, 30 pairs of drugs with high frequency of use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drugs, and 6 potential drug pairs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6 new prescriptions were found by entropy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lgorithm.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the products of soothing wind and dredging orifice and clearing away heat and purulent pus are mostly used for prescription,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ence of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physician, th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of TCM can be us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various TCM physician.

[Key words]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Chronic sinusitis Prescription Principle of prescrip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engzhou, Pengzhou 611934,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9.039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疾病,是鼻窦黏膜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出现慢性炎症,以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据调查发现,我国城市人口鼻窦炎发病率在5%~15%,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呈增多的趋势[1-2]。临床报道也越发频繁,但对其发病原因和病变机制的研究至今不明确,临床疗效不佳、容易复发,中医药在该病的临床治疗方面有着巨大优势,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报道已逐渐增加。当前,众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方剂的临床疗效验证,未涉及这类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本文收集了从2004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发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文献,将文献中记载的方剂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然后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期挖掘出治疗慢性鼻窦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收载治疗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载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期刊文献。

1.2 文献筛选

1.2.1 文献检索 进入VIP、Wanfang、CNKI数据库中检索页面,检索条件设置为:关键词“中医”并且“慢性鼻窦炎”,或“临床”并且“慢性鼻窦炎”,检索项为“主题”,匹配为“模糊”,其余选择默认,检索得到2004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期刊文献。

1.2.2 纳入标准 选择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窦炎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包括专家学术思想和相关的药理实验研究文献。

1.2.3 排除标准 (1)文献综述中记载和个案报道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文献;(2)临床治疗病例数少于20例的文献;(3)临床治疗重复出现相同方剂的文献;(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80%的文献;(5)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但有其他合并病的文献;(6)民族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文献;(7)未记载方剂组成的文献;(8)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单纯理论研究文献。

1.3 处方录入与校验 根据纳入和排除筛选,筛选出116首方剂进行研究,涉及中药182味。将筛选出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然后由第二人审核数据信息,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性。

1.4 数据处理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方剂管理”模块,将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证型、方药和剂量逐一录入建立数据库,然后通过该平台进行系统数据分析[3-4],具体内容如下: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及新方分析等。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统计 116首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中包含182味中药,通过“频次统计”得到试用频次10次及以上的药物28味,见表1。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治疗慢性鼻窦炎常用药对 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将支持度设置为“20”(表示至少在20首方剂中出现)、置信度设置为0.6,得到常用药对30个,见表2。在调整支持度的情况下得到不同治疗慢性鼻窦炎方剂的核心组方,见图1。“关联规则”指的是当出现“->”左侧的药物时,出现右侧药物的概率。按照关联规则将置信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其中置信度>65%的关联规则27条,结果见表3。

2.3 熵层次聚类数据分析治疗慢性鼻窦炎方剂中潜在药对及新的方剂组成 根据方剂的数量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通过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相关组合,得到能够配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潜在药对和新方,其中潜在药对6个,新处方6个,见表4。利用本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可以采取网络可视化方式,直观地展示出药物不同组合之间的关系,得到治疗慢性鼻窦炎潜在药对、潜在新方的可视化网络展示,见图2、3。

3 讨论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慢性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鼻渊的发生,多由于脏腑失调,邪犯鼻窍,或邪热气盛,湿热蕴结,困结鼻窍,或脏腑虚损,鼻窍失养,运化失职,痰浊凝聚鼻窍而发病。本病的病因大体可分为外邪侵袭,胆腑郁热,肺经郁火,脾胃湿热,肺气虚寒,脾气虚弱等。其病位在肺,与肝胆、脾胃各脏腑密切相关。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大部分学者多从肺脾而治,以芳香通窍、祛痰排脓、补益肺脾为主[5-9],也有部分学者从气血、气郁而治[10-12],通过准确的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软件,运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分析,通过应用软件统计显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多数具有祛风、通窍、清热、祛湿、健脾之功效,其中用药频次排在前4位的药物组方配伍后,也就是临床常常使用且效果显著的基础方苍耳子散。该方具有通窍排脓、祛风止痛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外邪侵袭,循经犯鼻[13]。另外,从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可以看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核心药物愈加明确,体现了其用药的集中性,即以苍耳子、辛夷、白芷、黄芩等祛风止痛,通窍排脓的药物加上藿香、薏苡仁、茯苓、防风等清热除湿类药物进行组方。

通过该软件分析得到的上述药物及其配伍符合临床对慢性鼻窦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与其临证理法方药基本一致。根据《东垣十书》中记载:“若因饥饱劳役损脾胃,……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矣”;《济生方·鼻门》谓:“热留胆腑,邪移于脑,遂致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景岳全书》谓:“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认为热邪郁之,火热上逆鼻窦是鼻渊发生主要病机,故临床临证治疗大多医家认为不论何种程度的鼻渊都与热有关。又《靈枢》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病久耗伤气血阴精加之火热之邪耗灼精液易加重病情。基于上述认识,根据“通、排、补”的治疗总则,确立了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芳香通窍、祛痰排脓、补益肺脾”[14-15],故在临床上常以祛风止痛,通窍排脓的苍耳子散为基础方,结合具体证型进行相应的加减变化。此外,通过熵层次聚类挖掘得到6个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潜在药对,其中有补中益气通窍类,如苍耳子、细辛配伍太子参;有祛风清热类,如苍耳子、辛夷配伍蒲公英,白芷、辛夷配伍牛蒡子;有清热理气化痰类,如百部、白芷配伍香附;健脾除湿类,猪苓配伍滑石,冬瓜仁配伍茯苓。这些潜在药对大多散见于临床各大医家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部分处方之中,其用药目的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轻重及证候兼夹所做的处方加减变化。同时,通过挖掘得到的6首新方,组成不同于所收集的116首处方。从新处方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处方1具有补肺健脾,祛风通窍的功效,处方2具有清热利湿,通窍止痛的功效,处方3具有补血益精,活血止痛的功效,处方4具有理气化痰,清热排脓的功效,处方5具有行气活血、化湿排脓的功效,处方6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对于分析得到的其他新处方则体现了新的治则治法,新获得的处方可以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新的遣方用药思路和参考。由此可见,通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软件对各中医医家经验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分析,为深入分析、挖掘各中医医家学术经验提供良好平台,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雄.张雄教授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2):349-355.

[2]王成硕,张罗.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的预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2):152-156.

[3]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228.

[4]何欢,文跃强,魏江平,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治疗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151-154.

[5]张恩琴,林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9):115-116.

[6]张晓辉.鼻窦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5,1(1):41-42.

[7]魏炯洲.慢性鼻窦炎的证治探讨[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9,8(4):24-25.

[8]王世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30-134.

[9]熊大经,刘鹏.中医耳鼻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0-131.

[10]李莉,刘艳丽.熊大经教授治疗鼻窦炎经验谈阴[J].四川中医,2004,22(3):4.

[11]杨俐,傅健.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J].中医研究,2010,23(9):68.

[12]吴随记,吴学敬.清窦饮治疗鼻渊症144例[J].陕西中医,2008,29(7):867.

[13]龙建新.慢性鼻窦炎的中西医认识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819-820.

[14]郑立峰,张国秀.中医论治鼻窦炎[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5(4):39-40.

[15]王燕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52-53.

(收稿日期:2019-08-19) (本文编辑:张爽)

猜你喜欢
慢性鼻窦炎方剂
何谓中医“七方”
中医有“七方”
民族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概况
浅析小柴胡汤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短期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综述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