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立体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思考

2019-01-23 12:48朱承寅
智能城市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金山区水务水闸

朱承寅

(上海市金山区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站,上海 201599)

像绣花一样推进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水务行业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务建设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延伸,是水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目标。金山区着眼于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设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逐步建立水务监控和监测体系,致力于推动传统水务向数字水务、立体智慧水务的转变。

1 金山区立体智慧水务构建情况

在日新月异的新经济时代中,水务管理效率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十分重要,为了顺应发展需要,努力实现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立体智慧水务”,金山区做了一系列工作及探索,简述为“四控二巡一测”。

1.1 四类立体监控方式

金山区长期以来以提升水环境为核心,探索建立了一套“四控”体系,即“空中、岸上、水下”河道监控体系和水闸远程遥控管理体系。“空中无人机监控”引入无人机航拍河道采集视频,实现无盲区信息采集,在全区河道消除劣Ⅴ类监控排查中予以应用。“岸上视频监控”建设了部分河道实时视频监控系统,通过161个球机探头对151条、187.983 km河道实时动态监控,为河道管理、应急反应、问题倒查、防汛防台等提供基础。“水下潜艇监控”在黑臭整治中试点使用无人水质监测潜艇,自动探查追踪隐蔽污染源头, 为水质波动诊断排查提供协助。 通过“空中、岸上、水下”立体式河道监控方法,构建多角度、立体化的监测系统,实施掌握河道多类信息动态。“水闸远程遥控管理体系”完成4个圩区50座水闸自动化系统建设,在中控室内直接对圩区闸、排涝泵站进行管理,为区域泵闸可视化监控、工情监测、险情直播、汛情分析与预警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提升。

1.2 二个河湖巡查系统

一是“河道养护巡检系统”。开发巡检APP系统,通过实时记录河道养护、巡查轨迹,量化考核养护企业对涉河问题整改及时率、达标率,提升管理应用效能。二是“河长巡河系统”。利用无线移动GIS技术,开发构建了金山河长移动服务平台即金山河长APP,并在全区河长履职巡河治水中投入运用,为及时、有效、多途径发现和处置河道问题提供信息化协助。

1.3 一套水文水质监测系统

建设一套全区防汛防台实时水文水情信息系统,利用传感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分析,进而辅助区防汛指挥部在处置险情中快速决策。

2 建设难点

当前金山区发展立体智慧水务,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难点,即“三个有限”。

2.1 数据质量、数量有限

数据不精准、不及时,会限制系统的应用,包括对数据分析以及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的决策[1]。金山区虽然在河道管理、河长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拥有可视化监控及移动化巡查系统,但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覆盖度高、完善性强的各类涉水数据,这样才能作精准的数据分析,辅助精准的响应决策。

2.2 数据集成度、共享度有限

已建立了各类管理模块所获取的数据是碎片式的,没有实现精准实时共享,条线的分割、立体监测网络不全、监管服务资源分散等是当前系统建设的短板[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慧化模式的推广应用。

2.3 建设认知有限

现有的日常监管工作,主要是以事件管理、月报、巡查、监控结果数据记录为主,且对于信息的整合分析处理不足,缺乏统一的评估应用平台,在辅助决策和预警方面缺乏支撑。各基层单位对立体智慧水务建设的长远意义理解不足,还停留在传统水务管理的模式中,无法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同时,对于立体智慧水务建设资金筹措存在畏难情绪。

3 金山区立体智慧水务建设思考

立体智慧水务最终是实现技术支撑的强化,依托物联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服务,深化气象、环保、农业等横向部门的协作联动,为水务管理提供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

3.1 抓住核心,打造一个中心

将立体智慧水务建设比喻成金字塔,而在塔尖的无疑就是立体智慧水务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过采用各类信息感知技术和分析技术,建立一个界面、多条视网的集成式系统,对现有河道、水闸等涉水已建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各类系统的无缝衔接、有机融合,打造统一的信息整合、显示和辅助决策系统,发挥信息化作用。

3.2 夯实基础,建立多个平台

在立体智慧水务数据中心下,建立多个子平台,便于管理调度。

(1) 建立河湖水闸管理控制信息网络平台。运用远程可视化及遥控信息技术,实现河湖基础数据、岸线管理、水质监测、入河重点排口监控、河道巡检、河道可视化监控、水闸运作在线监管操控等信息在一个平台中整合显示。

(2) 建立水务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对工程立项、招投标、施工情况等各项信息进行记录和监督,做到全过程可追溯、可跟踪。

(3) 建立防汛基础信息平台。建立融合气象、水文、物资储备、应急抢险队伍、防洪除涝设施、预备安置点等信息为一体的平台,信息能够加快汛情期间的调度效率,为科学研判和指挥提供技术支撑[3]。

(4) 共享供排水智慧管理平台。在立体智慧水务数据中心内,共享接入供排水建立的信息内容,实时掌握全区供排水信息,为行业指导、应急响应、河道治理提供帮助。

3.3 点面俱到,多元化监控技术

实现大数据中心、管控平台需要大量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从当前建设而言,需要做到“七个实现”。

(1) 基本实现河道可视化监控覆盖。分步骤、分区域实现河道监控覆盖,并实现监控数据存储备份、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管理的统一[4]。

(2) 基本实现水闸自动化控制及监控覆盖。推进实施圩区水闸实时监控及远程遥控覆盖,实现与河道视频监控的无缝共享。

(3) 实现问题河道全方位监控排查覆盖。利用无人机、无人水质潜艇等,全方位、多维度排查水质波动疑难点,同步诊断,治理问题河道。

(4) 实现河道巡检全覆盖。推广巡检、巡河APP,开启数字化考核模式,实现平台管理实时监控,人员实时GPS定位,巡检率一站式查询等功能。

(5) 实现主要河道水质自动监测覆盖。建立主要河道水质监测站,自动监测、传输数据,随时掌握水质波动情况和趋势,为水环境提升提供支撑。

(6) 实现人员保障覆盖。立体智慧水务建设和运维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投入和支撑,多平台的应用需要专业团队进行协同,在建设期和运用中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储备是对实现智慧成效的重要保障。

4 结语

立体智慧水务的运用是水环境治理、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支撑,只有不断地先行探索、总结改善、融入融合,才能实现水务管理治理中的立体智慧高效运用。

猜你喜欢
金山区水务水闸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研究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
基于新农村水务PPP模式下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管中的探讨
新时期水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