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袋边坡防护施工技术

2019-01-25 06:09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袋体砌筑坡面

刘 冯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徐 堃 范剑雄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1 背景

为了给我国生态安全作出贡献,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建设绿色铁路的目标,使得铁路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完美结合。生态袋边坡防护施工工艺简便、防护与绿化工程同步完成,大大缩减施工周期,具有稳固土体、保持水土、防御灾害、改善沿线景观的作用,同时保证了绿化效果,植物成活率高,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 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xshyDK215+890.049~xshy-DK218+851.1路基段全长2 961 m,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高铁商务新区,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区,地势宽广平坦,地表水系发育,路基主体设计为石灰改良土。该段边坡采用生态袋边坡防护。

2.1 施工准备

2.1.1 技术准备

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领会施工图纸设计意图,核对土质情况、当地气候环境条件,调查设计采用的植物种类是否适合当地生长及成活率、防护效能、病虫害抵抗力等。

2.1.2 现场准备

(1)路基沉降基本稳定,坡面平整密实。

(2)开展绿化施工调查,包括绿化植被产地、种植土源、运输道路交通、堆料场地、生活设施的位置等周围环境及施工条件。

(3)主要施工工具准备

① 铁夯:铁夯用于袋体夯实及侧边整形,每班组一把。采用[14槽钢,长30 cm,以φ48 mm钢管焊接成T型手柄,立柄高约75 cm,握柄长(25~30)cm,重量约15 kg。手柄下部焊于槽钢正中,前后左右各焊制一根钢筋固定。

②铁锹:宜采用平头锹,用于袋体填装土料及人工整修边坡。

③坡度尺:按设计要求制作,用于现场施工放线、复核。

2.1.3 材料准备

施工前主要准备以下材料:种植土、生态袋、PVC排水管、复合防水膜、防水彩条布等。

2.2 施工工艺与过程控制

施工工艺流程图参见图1。

图1 生态袋边坡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2.2.1 坡面整理

采用挖掘机整修边坡,清除坡面浮土层、杂物,做到坡面平整。预留约15 cm厚的土层由人工整修,避免因超挖产生的回填。技术人员采用坡度尺对坡率进行检查核对。

2.2.2 脚墙施工

边坡整修合格后,按照每15 m分段开挖脚墙基坑,基坑开挖时尽可能采用垂直开挖的方式减少对边坡的破坏,以免影响路基稳定性。

2.2.3 发生态袋防护施工

(1)边坡放样:按照路基施工设计图要求的边线位置、边线高程和设计坡度确定上下边线,悬挂坡度线。参见图2。

图2 生态袋防护砌筑断面示意图

(2)边坡台阶开挖:人工将第一层砌筑平台整平,形成台阶,修整台阶宽度根据坡比计算确定,当码砌至土工格栅位置,将土工格栅展平放置在联结扣与生态袋之间,使得生态袋与土工格栅连城一体,提高边坡稳定性。

(3)装袋要求:袋体填充饱满,装袋时每装三分之一要提袋墩实。扎口要拉紧,确保在现场搬运和码砌时扎口不松动。如图3所示。

图3 生态袋装袋后成型图

(4)存放:装好的袋尽量当天码砌完,不得将装好未码砌的袋长时间淋雨、暴晒,如遇降雨天气应提前采用防水彩条布遮盖,以便雨后随时开工码砌。

(5)标线控制:纵向设置拉线,确保每层码砌的平整度和纵向顺直;每15米从坡脚到坡顶拉设一根坡度线,确保施工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拉线采用尼龙线。

(6)袋体砌筑:砌筑时袋体内填充土要均匀充满袋体,由低到高,层层错缝,袋与袋之间相接紧密,“顺直、平整、密实”,相邻袋体无明显高差,采用铁夯压实,使得上下层形成整体,参见图4。

图4 生态袋防护砌筑顺序示意图

(7)预沉降:生态袋码砌分区段、分组进行,一般以排水槽为界划分,相邻两个排水槽之间为一个区段,长约15 m;每一区段从下至上分组码砌,每1 m高(约7~8层生态袋)为一组,一般预沉降时间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码砌结束。参见图5。

图5 生态袋码砌分区、洒水预沉降图

(8)排水、防水

①排水: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管,管进水口采用无纺土工布包裹,排水管向外坡度不小于5%,按梅花状布置,间距2 m,参见图6。

图6 边坡排水管安装图

②防水:生态袋砌筑至边坡顶部时,最上面一层采用横向放置,并在其底部铺设一层防水膜,防止路面流水渗入路基边坡内部。参见图7。

图7 边坡顶部防水膜铺设图

(9)坡体覆土

生态袋码砌完成后,在坡体表面覆土(2~3)cm厚,并掺有机肥料,其比例与装袋填充土相同。参见图8。

图8 边坡覆土图

2.2.4 边坡绿化施工

(1)绿植选择及布置形式: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根系发达、易成活的植被。充分结合地区特色,以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花卉为主,按照不同季节开花相互映衬搭配选择花种,栽植顺序从坡顶自上而下栽种。

(2)种植季节:根据所处地区特点,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播种,一般选择在春季。南方地区春、夏、秋季均可;北方地区选择春、夏季;寒冷地区多为夏季。

(3)苗木运输:运输过程要保护好苗根,裸根苗木可采用根部垫湿草、沾泥浆后再行包装,全部装车后用绳索绑扎固定。装运高大苗木要水平或倾斜放置,苗根朝向车前方,装运灌木苗和高度在1.5 m以下带土球苗以直立装车为宜,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须临时假植。

(4)种子发芽试验:结合边坡的土壤性质、边坡坡率、种子发芽率、千粒重、设计覆盖率及成活率等通过发芽试验确定播种种子用量。

(5)养护:一般在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15点以后洒水,夏季高温期需在太阳出来前或下山以后1 h左右进行洒水,尽量利用夜间洒水为宜;冬季不得洒水。

2.2.5 绿化参考方案

(1)苗木选择:结合淮安地区气候特点,常绿灌木选择卫矛、红叶石楠,花种选择月季、迎春花,草种选择麦冬草、三叶草、狗牙根等,均能实现常绿的效果。

(2)绿化布置形式:根据坡面的高度,合理选择种植密度,结合工点坡面高度5 m的特点,布置形式如下:

①灌木:卫矛在距离坡顶与底部1.2 m范围布置,纵向间距为1.5 m,冠径大于30 cm;红叶石楠种植于坡面中线位置,纵向间距3 m,冠径大于30 cm,植物根部栽入生态袋内。

②花卉、草种:麦冬草采用人工栽培,按照行距20 cm、纵距 15 cm 开穴,穴深(5~6)cm,每穴栽苗 2~3株,三叶草、狗牙根草种喷播,每平米25 g,对麦冬栽种空隙进行补充绿化,月季和迎春花在距离边坡底部0.5 m交错种植,株距0.5 m,控制数量为每平米9棵。参见图9。

(3)植物养护:旱季或雨水较少时,定期洒水,保证边坡植物的水分供应。在施工后两个月及入冬前各施一次复合肥,参见图10。

图9 边坡绿化施工图

图10 生态袋护坡成型后图片

2.3 施工质量验收

(1)植物种类和种植数量(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边坡植物防护应沿坡面连续覆盖,检查(观察)防护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通过在坡面设置标尺检查生态袋砌筑厚度,有疑问的可钻孔尺量。

(3)按规定要求检查边坡植物防护覆盖率、成活率,参考表1。施工单位按每段护坡每100 m长抽样检验3条带,1条带指边坡从顶至底,带宽3 m的护坡。

表1 生态袋防护覆盖率、成活率检验数量及方法

(4)其他项目应符合现行《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或《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和《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94号)的有关规定。

3 结论

坡面通过种植植物的叶、茎和根系与被保护坡面土体的共同作用,形成有生命的保护层,降低雨水与地表径流对坡面土体的冲刷,从而达到稳固土体、保持水土、改善环境、防御灾害的目的,对保护铁路沿线生态环境有良好效果。

生态袋边坡防护适用于改良土、砂类土、碎石类土、软质岩石、硬质岩石等不适宜植物生长的路基边坡;单级边坡高度不大于10 m,路堑边坡坡率不陡于1:0.75,路堤边坡坡率不陡于1:1.5。该工艺操作简便,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植物成活率高,坡面绿化效果好,植物成长速度快,可在各类边坡绿化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袋体砌筑坡面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一种环保可降解水泥编织袋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一种搬运免托盘集装袋
冲积扇油气管道坡面侵蚀灾害因子分析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一种塑料包装袋
一种购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