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述评

2019-01-26 06:11王小兵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强军国防军队

王小兵 吴 琼

(新疆大学 西北边疆治理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对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并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强军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概括为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梳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贯彻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人民军队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有很多,以时间为序,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2013年至2019年,2013年至2015年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2017年十九大召开之后,呈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从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显示,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现在:

(一)关于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基础研究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现实背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主要来源,其中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1],而对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的思考与回应则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1.理论来源。这方面的研究尤以高校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为代表,研究者普遍是从继承前人优秀军事思想角度来梳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来源。研究一致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来源。2018年7月《学习时报》刊载了学者周俊杰的《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创立形成》,文章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思想沃土,同时也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外优秀军事文化的精华而形成[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军事思想,立足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军事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发扬的同时,又根据新的国情、世情、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以及理论发展的时代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完善。这些继承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发展、创新实践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2.现实背景。学术界主要结合国际和国内两个大环境分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于法伟将其归纳为:时代发展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新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出现革命性变化、中国的发展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发生变化[3]。谢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中认为是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我国所处地缘政治迫切,实现祖国统一;反对恐怖主义,打击疆独、藏独分裂势力;推进部队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实现中国梦;捍卫人民根本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4]。张辉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解读》一文中指出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基于军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军队腐败侵蚀了部队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战斗力,中国军事安全面临着重大威胁,中国在世界新军事革命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三个方面提出的[5]。邵送兵指出当前进入新时代更为具体的现实是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威胁加剧、周边岛争加剧、非传统安全形势严峻、国内分裂势力活动趋强[6]。只有在正确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引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才会更加稳健。

(二)关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

习近平关于强军思想的内容,主要包含在:2014年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2015年出版的《习主席关于实战化军事训练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二)》《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基层读本》《习近平关于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重要论述摘编》、2016年出版的《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2016年版)》《习近平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摘编》[7]、2017年出版的《习近平论强军兴军》、2019年出版的《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等军事著作当中。除此之外,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均有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丰富论述。从党的十八大截止到目前,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关兴军强军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论断,更多包含在他在视察军队时、参加重大军事活动时及一些重要场合发表的讲话当中。这些重要论述,或全面系统的汇编,或专题阐释,其内容都是习主席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的阐述,字字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助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全体官兵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全面学习与理解掌握。

学术界以习近平执政以来关于强军的重要讲话和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述的新时代强军思想为准,在此基础上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内涵从整体上进行了归纳总结,较为典型的有:高喜平、丁俊萍认为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构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四梁八柱”[8]。杨在此基础上,指出习近平强军思想具有政治保障、经济保障、科技保障、体制保障五个方面的保障[9]。张辉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由强军目标、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根本原则、战略支撑等组成[5]。沈志华则认为这一思想由强军定位、目标、总纲、基点、布局、路径、关键、思维八个方面组成[10]。郭凤海以“十个明确”为基础来准确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体系,还有王志强等部分学者也持相同的观点[11]。谢从强军目标、强军路径、强军方法、强军动力等方面进行了概括[4]。陆浩按照思维的层次和内容的属性,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新时期军事哲学指导思想、新时期强国强军战略思想、新时期军队全面建设思想、新时期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思想[13]。孙铁男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改革强军、政治建军、军队人才、从严治军、军民融合发展、军事斗争、军事外交等[14]。

(三)关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特点的研究

对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特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沈志华指出习近平强军思想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创性的特征[16]。蔡雪芹、王寿林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鲜明特征体现在:站位的时代性、内容的系统性、理念的科学性、观点的创新性四个方面[15]。高喜平等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五个始终”:始终扭住铸牢军魂这个根本、始终聚焦能打胜仗这个核心、始终紧抓作风优良这个保证、始终把握深化改革这个动力、始终强调问题意识这个导向[16]。林柏成、陈树文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具有鲜明坚定的人民立场、锐意强军的担当精神、宏阔高远的战略思维、固本开新的改革魄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刘晗茵从辩证法特征角度出发,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做到了“四个统一”:统筹全局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战争与和平的对立统一,政治战略与军事战略的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4]。谢站在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认为强国之梦与强军之梦相结合、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立足本国与放眼全球相结合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三个基本特点。于法伟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鲜明特点体现在:信念坚定,立场鲜明;科学思维,顶层设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心系天下,勇于担当[14]。孙铁男指出习近平强军思想具有创新性、现代性、战略性、前瞻性等特点。

(四)关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地位作用、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进行了深入总结,一致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军事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军事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强军梦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科学指南。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于2017至 2019年。

具体来看,许其亮指出,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我军实现强军目标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刘光明等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贡献概括为四个“原创性”:创造性地整肃了人民军队、创造性地提出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创造性地构建起强国与强军协调发展大格局、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胜战之道。公方彬、侯昂妤用新高度、新境界、新路径、新突破等热词指明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徐星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我军五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依据等四个方面。林柏成等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于为党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发展开辟新境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运筹,是汇聚起奋发前行磅礴力量的精神旗帜。李思聪从理论、历史、发展三个维度出发阐明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在理论建设、制度建设、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意义。吴杰明也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是铸牢民族复兴坚强战略支撑的思想武器,是铸塑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力量的光辉旗帜。卓爱平从开拓新时代强军事业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伟大贡献。丁俊萍等分别从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除此之外,学术界也从强军梦、强军目标、军事战略、政治建军、军队反腐、改革强军、军队院校改革、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从严治警、科技兴军、军队党建、军民融合、军事辩证法以及如何把握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用以指导工作等内容出发对习近平强军思想进行了相关研究。代表性的有:任天佑等学者从强军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入手对此作了分析。王法安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强军战略》一书中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着力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为什么必须强军”“强什么军”“怎样强军”等宏观层面回答了强军梦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廖国庚等对习近平关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论述作了解读研究。毕京京指出,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确立了党在强国强军征程中政治建军的大方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思想建党、政治的建军的原则,是又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意义重大而深远。汤俊峰以军队改革为契机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强军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张嘉国针对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对其历史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李姣姣就习近平提出的强军战略展开了具体的论述。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学习、贯彻、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及其他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首先,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近些年全面系统地研究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术成果很少,学位论文、专著等研究不是很充分,基本还处于分散研究阶段。学者大多致力于对习近平强军思想各组成部分的内容、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内容有限,缺乏整体视野,在逻辑体系、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等方面还不够完整,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因此,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是当前亟需的。目前的研究已经开始出现从部分研究向整体研究倾斜的趋势,而且会继续延续。

其次,已有的整体性研究成果不够完善。主要是高校现有的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对习近平强军思想主要内容的梳理概括、重大意义的归纳不够完善,对于特征的把握也不够准确,而且没有把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来源、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所处历史方位讲清楚。因此,后续的研究需要在这些方面作进一步地梳理、归纳、总结、完善。

再次,目前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还不够深入。从内容上看,当前关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成果,多是根据习主席的讲话原文归纳观点或进行解读,深入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在一些观点上存在重复性的研究。从研究者构成角度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军队和军队院校的研究者,非军队人员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在未来系统化、体系化研究的基础上,在一些具体观点、具体问题上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精细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积极鼓励非军队人员进行相关研究,以进一步推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社会化普及。

此外,学术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实践研究明显不足。已有的研究主要从理论角度进行,理论阐述居多,而对如何运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导致当前研究成果往往实践指导性不强,这是不符合习近平强军思想实践性特征的。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实践服务,因此,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如何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应用于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

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随着国防和军队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内涵也会继续丰富完善,需要研究的地方还很多。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必须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针对性地去发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新时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强军国防军队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强军路上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