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深爱之切》中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思想探析

2019-01-26 06:11王欣媛史为磊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党风党中央纪律

王欣媛 史为磊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92;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知之深爱之切》这部著作于2015年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三十七篇讲话、文章和书信,附录了他离开正定后撰写的《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高风照明月亮节启后人》《忆大山》等三篇回忆文章,以及当年《人民日报》《中国青年》刊登的《正定翻身记》《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正定县念活一部“人才经”》等三篇新闻通讯。系统梳理研究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所形成的关于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可以发现,习近平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思想观点,其中主要包括实行严格的党的生活,实现党内生活正常化;抓政治纪律,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严格把好政治关,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

一、实行严格的党的生活,实现党内生活正常化

早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大力提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建设适应四化需要的党的基层组织》《整党要突出重点为改革发展服务》这两篇文章中,习近平集中阐述了党内生活的状况,系统分析了党内生活不健康、不正常的突出表现、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党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是,党的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生活涣散,党内生活不健康、不正常的问题依然存在。1983年8月16日,在正定县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直截了当地点出党的生活涣散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党支部“常年不过组织生活、不上党课”;有些党员“精神不振,不起先锋模范作用”;有些企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党组织软弱涣散,丧失了战斗核心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党内民主集中制不健全,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在党内生活中,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生活涣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习近平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一针见血地指明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不能适应‘四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甚至有一些地方和单位“摆不正党的建设和‘四化’建设的关系”,“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组织的保证作用”,简单地使用责任制、经济手段,进而代替了“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实际上指明了党内生活不健康、不正常的主要原因。不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不懂得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势必造成党内生活不严格、不正常、不健康。由于没有正常的、严格的党的生活,党员干部得不到应有的党性教育和组织监督,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就会处于较差的水平。

如何解决好党的组织生活不健康、不正常的问题?习近平在《建设适应四化需要的党的基层组织》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他明确指出:第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实行严格的党的生活制度。这就要求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既要善于集中,又要发扬民主,活跃党的民主生活,坚决防止和反对“一言堂”“家长制”“分散主义”。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党委、党组成员需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小组生活会,自觉主动地接受党员监督,坚决不当特殊党员。“要每季召开一次党委、党组成员生活会”,勇于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大胆解决好党内、领导班子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活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地增强党的团结,维护党的统一,大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第二,要通过加强党员教育,严肃党内生活。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过党的生活、做党的工作,这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然而,有些党员认为“过党的生活要发工资、计报酬”,甚至有的党员“长期不过党的生活、不交党费、不做党分配的工作”。因此,必须对这些党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于那些“经教育不改超过半年的”,要“劝其退党”,并“由党支部大会给予除名”。第三,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章,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领导干部要“模范地遵守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于律己,清正廉明,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坚决拥护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带头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做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率。只要是“要求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则必须“要首先做到”。

二、抓政治纪律,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严明党的纪律尤其是党的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近平非常重视抓党的纪律尤其是抓党政治纪律建设。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对于政治纪律的内涵、地位、作用以及如何抓好政治纪律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整顿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习近平认为,“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这就是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党最根本的纪律。因此,严明党的纪律,最重要的就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习近平对不同时期我们党严明政治纪律的重点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严明的政治纪律是四化建设和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他认为,“保证四化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是中央在新时期向纪检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抓政治纪律,就是要“保证四化建设和改革”这一新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们抓政治纪律,抓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在过去的几年,“重点是保证拨乱反正顺利进行”,而现在则是“要保证四化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习近平在抓好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反复强调要坚决做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他认为,要高度重视“与党中央始终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这条政治纪律,谁要是违反了这一点,那就要受到严格的纪律处分。只有抓好党的政治纪律,抓好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才能抓到根本和要害,尽快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习近平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每一个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办事,在行动上要服从上级组织的决定,“尤其是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县委领导班子要总揽全局,抓大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更加“自觉地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要求,遵守纪律”,“把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在思想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背道而驰、阴奉阳违”。党务工作干部“首先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党性强,作风好,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不谋私利,积极工作”,做“合格的党员、合格的干部”。

三、严格把好政治关,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

习近平历来重视坚持以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就明确提出了科学的用人观点,要求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严格把好政治质量关,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选任干部首先要看其政治表现”。1983年10月31日,在正定县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深刻论述了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他明确指出要坚持选拔干部的“三条标准”,严格把好“三关”,其中政治标准、政治质量关是摆在第一位的。他强调,“在干部的条件上,也就是谁留、谁进,要坚决按照中央提出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三条标准”,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才能、年富力强、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三条标准”中的前两条,实质上就是从“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的角度规定了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上,必须严格把握好“三关”,即“政治关”“年龄关”和“文化关”,特别是需要把握好“政治关”。也就是说,在选任干部时,首先要看其政治表现,这是最根本的一条。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根本标准,如果不符合政治标准,政治质量不过关,不论其才华多么出众,都不能加以重用,更不能进入领导班子。

在正定干部选任的实际工作中,习近平严格按照“四化”标准和选拔干部的条件,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坚持“严格防范”和“精挑细选”相结合,大力推荐和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一方面,习近平明确要求严格防范那些“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有各种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人”,这些人都“不能留在班子和进入领导班子”;还有那些“政治品质恶劣、包庇放纵坏人、当官不干事以及惰性十足的干部”,都不能进入领导班子,即使已经在领导班子里的也要坚决调整出去。另一方面,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要选拔那些政治可靠、政治敏锐、政治质量过关、具有政治责任感的干部加入领导班子。在考察党员干部时,“主要就看两条,一是政治敏锐不敏锐,二是工作上能不能创新”,其中“政治敏锐不敏锐”就是要把好“政治质量关”。在农村基层班子成员的选拔上,要突出政治标准,“挑选那些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强、作风正派、秉公办事的人进班子”,切实做到把“政治质量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抓好正定县基层班子调整的工作中,习近平严格按照“四化”要求,严把政治质量关,为基层班子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四、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针对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大力推进整顿党风、严肃党纪的工作,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刹住和纠正了新的不正之风。在《尽快实现党风根本好转》《县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项规定》《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等三篇文章中,习近平论述了不正之风的表现、实质和危害以及纠正不正之风的方法等问题。

习近平强调:“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向背;人心的向背,不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也决定着党的命运。”这就是人心向背这一政治规律的充分体现。人心向背的政治规律,要求我们党要为人民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切实把手中的权力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和革命建设事业日益兴旺发达”。如果将权力用于图谋私利,“则必然导致党的腐化变质”。因此,党风优良,则可以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党风不正,则会降低党的威信,背离民心。然而,改革开放初期,党内的不正之风产生,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不纯”的种种表现在正定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甚至有的还相当严重。习近平认为,这种新形势下的不正之风,不论其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其实质“都是不顾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的行为”。如果不正之风不坚决纠正,那么“改革就很难顺利进行,‘四化’建设事业就不能顺利进行”,群众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党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坚决刹住这种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营造优良的党风。

彻底纠正不正之风,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坚持“思想批判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经济上不能占便宜”的原则。习近平明确指出,尽快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必须明确任务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其一,彻底纠正不正之风,需要抓住党员教育这条“最根本之策”。抓好党性党纪教育,就能掌握纠正不正之风的“釜底抽薪的办法”“治本的办法”。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党员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才能使每一个党员真正懂得“党和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才能有效克服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从根本上刹住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其二,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一方面,要抓正面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鼓起党员群众向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要抓反面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处理”,“充分发挥反面教员作用,用于教育全党,促进党风的好转”。“旗帜鲜明地扶正祛邪,把歪风搞臭,使不正之风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其三,把纪律检查组织和队伍建设好。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必须有一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纪检队伍。纪检干部“要成为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向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坚决不做“和事老、老好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捍卫党的纯洁性的坚强战士”,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和“护士”。其四,加强组织领导。纠正不正之风,“必须全党动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采取开生活会、小整风的方法,自上而下分层整顿”。作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端正党风,同搞不正之风、破坏党群关系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负责,作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表率。唯有如此,才能刹住和纠正新的不正之风,实现党风根本好转。

综上所述,从《知之深 爱之切》的文本研究来看,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非常注重加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他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好党的政治纪律、严把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刹住和纠正不正之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习近平当时所进行的关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思考,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党风党中央纪律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七一”高歌新党风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纪律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