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履新对领导干部“开局”的启示

2019-01-26 19:31◎程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上级领导林则徐开局

◎程 龙

中国有句古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历史上很多政治人物履新的成败案例可以给当今领导干部以有益的借鉴或者警示劝诫。总结和吸取政治人物履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从历史的岁月长河中吸取实践真知,让领导干部在每一次岗位调整中都能学会妥善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1],迅速融入新环境,在新的领导岗位上取得卓越的工作成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晚清重臣林则徐不仅是虎门销烟、抗击英军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从嘉庆十六年(1811年)考中进士任职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到道光十七年(1837年)成为封疆大使(湖广总督),乃至道光十八年(1938年)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的历程中,林公每一次履新官职与新的上级、同级、下级相处合作的经验,都值得当今领导干部借鉴。

一、如何与上级相处:妥善解决与上级意见相左的问题

履新领导干部进入新的工作环境,能否在新岗位上尽快顺利开展工作,往往与新上级领导的支持密不可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与新上级领导有一个逐渐认知、磨合的过程,履新领导干部在新岗位上不一定能立即得到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甚至个别时候会引发理政观念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此时如何妥善处理这种矛盾与冲突,就成了履新领导干部“开好局”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站在上级角度处理重大突发事件

林则徐妥善处理与上级意见相左的难题,是一个履新领导干部与上级领导之间解决矛盾、顺利合作“好开局”的典型案例。

道光三年,林则徐由江南道监察御史(相当于中央派出的正厅局级巡视员)升任江苏按察使(副省级干部),成为江苏一省专职司法的最高长官(也称“臬台”)。可就在林臬台履新后不久,江南梅雨频频,随后泛滥成灾,沿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一带及附近区域颗粒无收,导致淞江府(今上海市)的饥民聚众冲击官府。处理这起突发群体性事件本是按察使“维稳”分内之事。林则徐审时度势,决意采取安抚的政策。但是作为林则徐直接上级的江苏巡抚韩文绮(省行政长官),却执意要出兵镇压,与林则徐意见完全相左。

此时,仅仅履新几个月的林则徐思虑再三。一方面没有放弃自己的处理办法,一方面也没有固执地与上级领导起正面冲突,而是单独向韩巡抚直言利害关系。他说若直接派兵镇压闹事百姓,即使迅速平息事件,也不免造成其他府县出现民变,到时远非武力镇压可以了事,同时向韩巡抚表示愿意只身一人去安抚饥民。原本对这位新任臬台不甚了解的韩巡抚,此时对甘愿冒险的他有了敬佩之意,遂即同意了他的请求。最终,林则徐乘着一叶孤舟,前往淞江府当面劝解、安抚饥民,向百姓郑重作出承诺,妥善解决了这一起突发性群体事件(据《清史稿》记载:“民皆悦服”)。这也令“一把手”的韩巡抚对林则徐刮目相看,在奏折中对林则徐大加褒扬。朝廷对林则徐遂更加器重,为日后林则徐成为江苏巡抚,继而不到两年就升任湖广总督奠定了基础。

(二)站在上级立场晓以利害,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

履新领导干部在遇到与新岗位上级领导意见相左的时候,一方面切忌固执己见,与新上级引起直接冲突,给上级领导以“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印象。试想林则徐假如直接与韩巡抚起了意见冲突,本来对其不甚了解的韩巡抚必然会对其产生偏见,那么之后的赈灾工作若是没有一省最高长官的支持,财力、物力、人力就很难协调好,那么灾区“维稳”就无从进行了。

另一方面,履新领导干部也不能一味委曲求全,为了得到新上级的认同就全无原则的迎合上级意见。这样最后不仅自己的施政理念无法得以施行,对整个领导群体也会有极大害处。试想假如林则徐面对怒火中烧的上级领导作出的不理智决定,一开始就放弃自己安抚的处理方法,也同意派兵镇压饥民,那么极有可能是全江苏省饥民因官逼民反而揭竿而起,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履新领导干部在处理与新岗位上级领导产生的矛盾冲突时应换位思考,像林则徐一样从对方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担忧来晓以利害,使其逐渐接受自己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履新领导干部必须尽量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施政理念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矛盾,达成顺利合作,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二、如何与同级相处:以同理心争取同级官员支持合作

履新领导干部在新岗位上必然要融入一个新的领导班子。顺利开展工作离不开一个领导班子的齐心协力与精诚团结。但有时候由于个人经历、认知的差异,不一定能够立即获得班子里其他领导干部的认同[2]。这就需要履新干部以同理心争取到其他干部的支持。

(一)以同理心获得同职级官员大力支持

道光十八年(19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湖广总督身份来到广州主持禁烟。当时驻地广州的最高长官是管辖广东、广西两省军政、民政事务的两广总督邓廷桢。林则徐虽然是钦差大臣,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但毕竟是主政湖南、湖北的外省官员,而且官品与邓廷桢相当,甚至任职封疆大吏的资历经验尚不如邓廷桢,所以要想取得禁烟运动的成功,林则徐离不开当地官员尤其是邓廷桢的支持。

但在朝廷考虑是否禁烟,向地方大员进行“意愿征集”时,两广总督邓廷桢考虑到当时鸦片还不像后来那么严重,而鸦片贸易会有一定海关税收,能够丰富政府财政资金来源,所以邓廷桢主张 “弛禁通行,实于国计民生,均有禆益。”只是后来,随着广东作为最大的贸易口岸而源源不断进口鸦片,对国家和民众危害与日俱增,邓廷桢对禁烟态度有所转变,在广东开始从严稽查鸦片贸易。林则徐注意到了邓廷桢的转变,一到广州就与邓廷桢开诚布公,放下钦差大臣的架子表示希望与他共同为国家、民众利益而坚决禁烟。

果然,邓廷桢为国家民族大义,成为林则徐的重要支持者。两位朝廷“红顶大员”一同在广州严查鸦片走私,让百姓们看到了朝廷禁烟的决心,在以后的抵抗英军入侵中积极支持官军,打败了英国侵略军的多次进攻。

(二)以同理心激发同级官员齐心协力开展工作

从林则徐与邓廷桢顺利开展禁烟合作的成功案例来看,林则徐与见解不甚相符的同级干部达成了团结一致的战线,主要是合理地利用了同理心,抓住了其他同级官员与自己最一致的方面,在此基础上顺利开展工作任务。

一方面,履新干部到了新的领导班子,尤其是“空降”到与原先职位差异较大的领导岗位,很可能面对的是资历、经验比自己有优势的同仁。这时候履新干部即使是正职干部,也要视自己为班子里的一员,充分尊重其他班子成员的意见,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工作,应该多倾听经验丰富的干部意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再做决断。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班子里其他成员的认同,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假如林则徐一来到广州就以道光皇帝亲命钦差大臣自居,不把以邓廷桢为首的广州官员放在眼里,那么作为外省官吏的林则徐,是断然不会得到广州地方官员的支持,在对广州鸦片情况尚且无法完全掌握的形势下,就无法短期内达到禁烟的效果,更无法考虑后续的整顿军备、抗击英军等一系列问题了。

另一方面,履新干部要想与班子里其他官员迅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同理心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班子里每位成员对同一件事很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履新干部要想尽快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设身处地地对其他成员的情绪、情感进行准确认知。这就需要做到情绪自控、换位思考、注重倾听以及适当表达尊重等,找到与他们具有共同理想的方面,让大家在共同目标前提下求同存异。只有这样才能让履新干部得到新领导班子里同级成员的一致认可。

三、如何与下级相处:合理任用正直官员,果断惩处不法官吏

履新领导干部在新岗位上开展工作,离不开众多下属的拥护支持。但是履新领导干部不可能短时间内对新岗位的下属一一了解,一旦用人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将直接影响履新领导干部在新岗位上的威信。所以如何选拔和任用得力的下属来协助开展工作,就成了履新领导干部能否“开好局”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一)重用水师提督关天培、惩治总兵韩肇庆

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在广州“下车”伊始,就对广东本省官员的作为特别留心,以希望得到当地正直、实干的下属官吏支持,以保证禁烟运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整顿海防,以备英军来犯。

在广东众多文武百官中,林则徐发现未到广州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就已经整顿海防,采购先进武器装备防止列强派兵进行军事干涉。原来清朝政府在考虑禁烟时,朝廷上很多官员并不支持林则徐(如一开始邓廷桢就并不完全支持禁烟)。但在广东带兵数年的武将关天培却认为,禁烟运动势在必行,非常支持林则徐,积极派兵缴获鸦片,并全力保证虎门销烟顺利进行。在后来的抗击英国侵略军时,林则徐连续两次驻扎虎门和关天培一同指挥抗英。事实证明林则徐确实做到了知人善任,关天培在弹尽援绝、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战死在炮台上,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与关天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水师总兵韩肇庆本来负责海防和缉私事务,但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暗中保护鸦片走私。林则徐刚到广州还不太了解情况,就通知广州两所书院里的学生们参加 “观风试”,也就是无记名的问卷,要求写出自己知晓的鸦片走私情况以及如何禁烟的建议,于是水师总兵韩肇庆露出水面。林则徐获悉线索后对这位正二品的高级武官毫不手软,查明犯罪事实后将韩肇庆果断革职拿问,大快人心。于是广州城里大小官员,乃至平民百姓,都充分意识到林则徐禁烟的决心,从而为虎门销烟打下了群众基础。

(二)大胆任用德才兼备下属,切忌由自己好恶判定下级

从林则徐重用水师提督关天培、惩处总兵韩肇庆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能够做到任用德才兼备的下属是履新领导干部的重要能力。历史上有许多用人不当的失败案例,如北宋名相王安石重用精明事故的吕恵卿。吕恵卿一心想通过变法捞取政治资本,打击其他变法官吏,肆意破坏新法规章制度,对朝廷内外新法施行造成了不良影响,让老百姓对新法逐渐失望,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林则徐知人善任,王安石用人不当而变法失败的案例警示履新领导干部在新领导岗位上必须知人善任。

一方面但凡履新领导干部上任,原先就受到前任领导欣赏的下属更期望继续受到重用。但他们也会有可能不受新领导赏识的担忧,此时履新领导应彻底摒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旧思想,大胆任用任何德才兼备的下属,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打消所有下属的顾虑,利于和下属团结一致共同做好工作。

另一方面,但凡履新领导干部上任,同时也必定有原来不得志的下属期望能被重视,会在履新领导干部到任后加以表现。这其中有真才实学而过去不被赏识的下属,也可能会有苦心钻营、投机取巧之辈。这个时候履新领导切忌根据自己的好恶判定一个下属的好坏,尤其不能只看这些下属是否“忠心”“能干事又听话”,必须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对下属做出客观的评价以决定如何量德量才适用。具体的,可以通过平时多与单位老员工在非正式场合进行单独谈话、查阅以往各下属工作实绩记录、同前任领导深入了解下属过往表现等,对每一个觉得可以任用的下属进行客观的考察,以防止品行、才能不佳的下属蒙蔽履新领导干部,导致履新领导干部的领导威望受损,不利于履新领导干部之后的领导工作。

回顾林则徐的一生仕途,之所以林公能从小小的庶吉士最终成为朝廷封疆大使,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在历史上留下清官能吏的美名,与他每一次“下车伊始”,就能够妥善处理与上级、同级、下级的“同僚”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位履新领导干部,面对新职位上并不熟悉的环境,在暂时无法全面掌握“全局”的情况下,为了“开个好局”,必定需要同时获得上级、同级、下级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切不可一味地想着“新官上任三把火”。假使林则徐固执地顶撞上级韩文绮、刚愎自用地排斥同级的邓廷桢,肆意地打压下属关天培,宠信善于见风使陀的韩肇庆,那么林则徐的领导工作将会步履维艰,他的仕途将会充满坎坷波折,朝廷也会认为他无法胜任更高的领导岗位。对于林则徐来说,自己从小立志解救苍生、造福百姓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谈起。可见,从林则徐的履新经历可给予当今领导干部很多有益的启示:一是妥善处理与新岗位上级领导意见相左问题,应站在对方立场上晓以利害,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施政理念的正确性;二是善于发现和激励班子里其他同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同理心;三是对下属知人善任,大胆任用德才兼备的下属。

综上所述,履新领导干部要想顺利在新的工作岗位打开局面,离不开同时与上级、同级、下级顺利进行合作。这就需要履新干部以“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站在对方立场上采取实际行动,与他人利益保持一致,客观清醒的全方位认识问题,提高同理心,做到知人善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领导岗位上“开个好局”,才能与新的上级领导精诚合作,才能得到班子里其他干部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带领新的下属同心同德、共创佳绩。

[注 释]

[1]程龙.干部职务晋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分析[J].领导科学,2018(03):21-23.

[2]程龙.不同层级领导班子中正副职干部配置的侧重点管窥[J].领导科学,2017(07):11-12.

猜你喜欢
上级领导林则徐开局
2021年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留一手
开局“十四五”
朗盛对2021财年开局充满信心
失算
“十三五”开局年怎么干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分工
欢迎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