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路径探索

2019-01-26 20:52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党务党组织党员

乔 雪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基层党组织而言,组织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其确保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能力,也是其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并服务群众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450 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它们作为党领导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其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党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因此,新时期应积极探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力举措,这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的一个重要过程。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面临的挑战

(一)客观环境深刻变化

第一,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2018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 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镇,给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空白点。以山西省为例,2017 年全省正常经营的非公企业6.5 万户,从业人员178.5 万人;社会组织1.4万家,从业人员21.2 万人,截止2017 年9 月,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75.9%、48.3%,仍然有很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成为党建工作的真空地带,此外,有些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党组织覆盖企业过多,作用难以发挥。同时,大量城中村改造项目、大量的新建楼盘也给基层组织力的提升带来困难,一方面,大量居民的居住地和组织关系相分离,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活动难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新建楼盘入住居民情况复杂,重物业轻党建现象严重,难以调动居民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二是社会构成复杂多元。既有街道社区、村改社区,还有村;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各类非公有制经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个体工商户等。同时,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群团组织等相对集中,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相互交融且时常变迁调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新的社会阶层。三是社会矛盾时有发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涌入城镇,与此同时,征地补偿、房屋拆迁、社会安定、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果处理不妥当,很容易激化矛盾,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

第二,新兴媒体广泛兴起。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获取信息,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任何热点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上网,并迅速传播,家喻户晓。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自由表达权,也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了路径选择。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新媒体领域的监管制度、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并非中立客观的观点意见如果被大肆传播或被国外敌对势力所操控,就会放大社会矛盾,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增加了基层党组织社会管控的难度。

第三,国际环境复杂多变。2018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意图一刻也没有改变,同我们争夺群众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

(二)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

当前,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活力不足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党务干部综合素质不强。多数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不愿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一些村和社区的党委书记年龄或偏大或偏年轻,文化程度偏低、政治素质不高、党务意识淡化,在服务群众、创新社会治理、组织协调、处理纠纷等方面能力欠缺;个别基层党务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不务实、不端正,存在“有事找不到人、在位不在岗”的现象,对于党建工作口号喊得多、实际举措少,党组活动不经常、形式单一,不起实际作用,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着黑恶势力和腐败问题。二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不顺畅。基层组织是贯彻执行落实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提出各项政策要求的基础,各项任务繁多。但人员、资金等资源配备和支持却很少,而且两委职责定位模糊、共驻共建机制流于形式、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使得党组织作用难以正常发挥。三是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党性缺失,工作不求进取;向居住地所在党组织报到并参与党建活动的党员人数不多,参与党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一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党员的组织意识薄弱甚至不愿亮出身份;个别基层党务干部还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行为,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形象。

(三)群众诉求日益多元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分化出多样性的社会群体,比如公务员群体、大学生群体、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群体、私营企业主群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等,各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有不同的价值观、目标追求和行为规范。因此,各群体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而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广泛兴起,群众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渠道越来越多,维权意识也愈发强烈。此外,在需求的层次上,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需要,更加追求精神文化、政治参与、人文关怀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把握“五个着力点”,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明确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点把握“五个着力点”,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明确方向

方向问题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首要问题,方向如果出错,即使组织力再强,也只是用错方向的“蛮力”。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政治立场,强化政治定力,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的作用。理论功底不扎实,政治就很难坚定。因此,要加强理论教育,创新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从而提高觉悟,坚定信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基层党组织要发挥这一优势,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民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自觉行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严明政治纪律,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性的学习党章,自觉用党章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定政治方向。

(二)覆盖空白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方面,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党员增多。另一方面,许多新建党组织基础薄弱,发挥作用有限。所以,基层党组织要从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两方面入手,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针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流动党员,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可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临时组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楼宇支部”“园区支部”“商贸市场支部”“工地或项目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力争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有效覆盖要求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且各项措施服务大局、管用有效,具体来说,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形势变化、党员干部特点以及群众需求及时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活动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加强保障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离不开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阵地建设是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直接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规范党组织职责制度,明确党组织的职责;认真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的党组织生活制度,在实践中创新活动方式;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发挥各基层党支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园区、楼宇党建联络点的作用,及时掌握入党申请人和预备党员的流动状况并督促管理;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对于重大事情先讨论后决定,加强村(社区)的事务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利。在阵地建设上,各级党组织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保障阵地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减轻单一的财政负担;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配套建设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的政策规定;整合社会闲置资源,扩大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完善服务设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立体化的党员教育平台。

(四)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解决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谁来做事”的问题,对于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至关重要,各基层党组织要选拔和培养一批业务能力高、综合素质强的党务工作者,也要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完善基层党组织两委班子的选拔和任用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特别是新兴领域、新建楼盘、城中村等党建薄弱领域的党务工作者,更要注重选拔和培训,力争建设一支职业化的、稳定的基层工作队伍;在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和党员队伍中树立典型和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党员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参与基层党建工作和活动;适当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完善基层工作者的考核奖励制度,这是激发工作积极性的迫切需要,也是稳定基层党建队伍的重要举措;针对党员在不同行业和岗位发挥示范作用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展不同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五)务实做事

务实做事解决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怎样做事”的问题,是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工作作风的问题。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是否务实做事直接关系着工作完成质量,直接关系着基层组织活力。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多措并举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改进工作作风。要在培训中突出党务工作者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并形成常态化、科学化的制度,循序渐进,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要严肃基层党内工作作风,完善基层权力监督机制,对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不务实、不端正的基层党务干部给与严肃处理。

猜你喜欢
党务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