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忠实后期小说的城乡书写

2019-01-27 12:08李颖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9年27期
关键词:陈忠实乡土城乡

李颖[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白鹿原》是陈忠实杰出的代表作,所以学界对他的研究大都将重心放在这部长篇小说上,对他的中短篇小说则相对淡漠,尤其是对其在《白鹿原》之后的后期小说创作。陈忠实的后期小说在新世纪之后陆续发表,在九部小说中,六部是以“现时”生活为题材,呈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另外三篇从历史题材着手,为“三秦人物摹写”系列。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着重关注这批小说,从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作品的叙事策略、作者的历史意识与写作意图等角度进行细致的解析与探究。有研究者则将目光聚焦于小说的选材,认为陈忠实在新世纪“余温”期延续了乡土题材的写作,而笔者却认为这六部现实题材小说不仅描绘了乡村生活,而且讲述了人们“进城”“返乡”的经历,在城乡生存空间的鲜明对比中展现出人的复杂心理,故而城乡书写作为其后期小说的一个重要维度值得深入探讨。陈忠实在城乡对比中生动地摹写城市和乡村现实生活,刻画底层人物形象,融合了自己的城市生活和农村生命体验,也可见他在获得巨大成就之后对小说创作的反思与突破。

一、城乡对比:生存空间差异的摹写

陈忠实的小说都是写乡村老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使乡土成为他的拿手材料,但这样也很容易成为自我局限。在后期小说中,陈忠实努力突破乡土写作的禁锢,拓宽写作题材,描写农民进城后生存空间的变迁和精神上的裂变,最终一部分人选择了“返乡”。作者借此呈现了城乡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

21世纪,随着农民思想的开放和城市文化的扩散,更多的农民开始主动走进城市,陈忠实通过农民的目光呈现出一个与乡土迥然相异的城市空间。《作家和他的弟弟》《猫与鼠,也缠绵》《日子》这几篇小说都描写了农民怀揣着向往进城谋生的故事。城里的生活节奏快,人们都住在新式公寓里,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他们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就能领到丰厚的薪水,不用在田间为了粮食和土地而发愁。住在农村的秤砣长大后还时常回忆起初中在小卫家短暂生活的光景,在小卫他爹的职工食堂里每天都能吃上过年才能吃到的食物,后来每隔几月进城的时候都会被城里新奇的景观所吸引。但是城市生活并非人们想象得那样美好,正如学者指出:“乡土中国对现代的想象,就是‘到城里去’。但是,乡下人到了城里就是城里的‘他者’,所有的陌生不只是环境的陌生,而是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文化。’”进城之后,农民发现他们与城里人是极不对等的,他们更多是作为劳动力而存在,只能从事城里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也不被城里人尊重。在这样的现实下,作者反观农村生活,在“返乡”中重新寻找农民生活的希望。

如果说城市生活使农民感到格格不入、无所适从,那么陈忠实笔下质朴、平和的乡村生活则是农民的心归之所。“返乡”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回归,更意味着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归属感。在农村里生活,人们大都依靠着自然条件和自己的双手获取生活来源。在城里遭人白眼的“硬熊”回到乡村,在河边用最原始的方式架罗网筛石子,以此支撑家里的经济开支,他虽然承受着身体上的巨大压力,但是心理上却无比地畅快、舒适。对农民来说土地意味着生活的来源和希望,他们把多数时间都投入到土地里,农作物的丰收对他们而言是莫大的喜悦。他们住在简陋的土屋里,在自家后院里养着牛羊鸡鸭,过年的时候靠它们给全家改善生活。农村充盈着浓烈的生活气息,他们会因为庄稼、孩子、家禽而引发或大或小的纷争,也会因为一顿简单的吃食而满足,冬天的时候能在炕上多待一些时间都让他们倍感幸福。他们还在日常中保留着原有的习俗,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是对祖先文化应有的尊重。这种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蕴含着农民对平淡、安宁状态的顺从与接受。

陈忠实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城乡生活环境的差异,随着环境的变迁和心态的沉稳,他在拓宽写作题材的同时,转变了以往的写作姿态,从民族大关怀转向到对个人话语的表达,以淳朴平实的语言书写城乡变迁中对底层民众与人性自觉深切的关怀。

二、城乡观照:底层民众中人性的揭示

在后期小说创作中,陈忠实不仅简单地描绘城乡现实生活,还延伸到人物文化心理的纵深领域,描写了城乡底层民众的群像,借各种社会问题洞察并揭示人性的反面,在批判的同时通过细节赞扬美好人性的坚守。

陈忠实在新世纪创作的现实题材小说,几乎描写的都是处在农村与城市底层的民众,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描绘了一幅底层人物众生相。作者不仅描写了挖沙子的平民夫妻、秤砣一家人、乡村女干部沙娜等农村底层人民生活的缩影,而且将视野放到下岗工人、在市局机关烧锅炉的水工、作家家中的保姆等这群从农村到城市发展的底层人民身上。不同于大部分作家的底层文学,陈忠实虽然在写底层人民的生活,但是没有大幅度的苦难叙事,也没有刻意流露出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和怜悯,而是用平民的眼光关注底层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小见大地反映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工的基础生存、中国的应试教育现状、官员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等等。

通过这些社会问题,作者深刻地反思城市文明对农村文化与农民造成的影响,大胆揭示并批判人性在文化落差中浮现的消极因素。首先,作者以反讽的手法揭露城市里的政府工作人员与民众脱离,甚至出现腐败的行径。《猫与鼠,也缠绵》中的警察局局长就是最生动的例证,他借农民的黄帆布包为自己打掩护,在看似清廉的背后实则贪污了许多笔巨款,最终被法律裁决。再者,作者意识到城里的利益诱惑使农民的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警察局工作的水工被金钱驱使偷窃局长财物,小卫因生活情况窘困竟偷了秤砣家的牛变卖,作家的弟弟盗取县长自行车零件毫无悔改之心,反而认为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者不仅想通过这些人的行为表明农民在城市化浪潮中的生存困境,更是借此批判了国民劣根性,让读者看到人性的反面,以此警醒自身。

但陈忠实并不是一味地表达城乡文化碰撞给人民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是在批判的同时从侧面赞扬人性的光亮与宽容,也借此充分肯定了农村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日子》中的男主人公强烈的自尊心让他选择再次回到乡土,与妻子在河边挖沙子,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生活所需。小卫的遭遇完全颠覆了秤砣心中关于城乡工农差距的文化心理结构,更让他吃惊的是自己丢掉的牛是小卫所偷,但是当他得知小卫要赔偿万元赃款的时候,他不仅不让小卫还自己牛钱,反而借钱给他。昔日的情分和善良的本质让秤砣这个农村人不计前嫌,反而伸出援手帮助自己的朋友。农民不被利益蒙眼,仍保持自己本心的行为让人肃然起敬,所以作家不吝笔墨地赞颂农民纯朴、任劳任怨、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品质,也借此表达了对农村文化与农民的美好希冀。

陈忠实在与李遇春的对话中表示:“在中国文学中,写出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揭示出传统与现代的那种文化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农村是代表了传统文化,而城市则代表了现代文明,陈忠实书写了人们在文化交织与冲突中矛盾与尴尬的处境,以及人性在其中的坚守与叛变。对双重文化与人性的准确把握,缘于他充分运用城乡体验中的作家主体精神。

三、城乡体验:作家主体精神的显现

在书写城乡的小说里,大多数作家都与陈忠实一样,借不同的生活环境呈现不同的人物形象,但陈忠实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共同拥有乡土和城市两段生活经历,他的后期小说不仅是他生活体验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他深化了作家的主体精神,重新思考关中文化与民众,以理性的创作自觉状态完成了对自身生命体验的一次观照与整合。

在经历了宏大叙事之后,陈忠实重新审视现实生活,意识到需要在真正体验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作家的主体性。在小说出现停滞的沉静期中,他没有停下写作的步伐,而是对此前的创作进行总结,认为应重视作家作为主体的个人化经验,以此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艺术创作。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新世纪城乡书写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作家的生活经验与所表现的时代发生断裂和错位,艺术经验严重滞后或匮乏不足。”而陈忠实自小生长在农村,并且在农村工作过较长时间,在成名之后,他到城市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变化和人情冷暖。所以他在后期小说中调动作家的主体精神,把自己的乡土与城市这两段生活经历与感触融入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乡村世界,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中客观地思考城市生活,跟上新世纪城乡变迁的步伐。

他还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命体验融入后期小说中“作家”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让读者进一步感受作家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作者通过两个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家形象,主动拉近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作家和他的弟弟》中的作家有着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害怕被人打扰自己写作,在完成长篇小说上部的时候迫切地想回到故乡汲取营养,这与陈忠实的个人经历十分相似。而《关于沙娜》中的秦业,虽然居住在县城但是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几十公里外的乡野放松身心,乡村风土人情激发了她的创作冲动。陈忠实不仅突出独特的城乡体验对作家创作行为和心理的巨大冲击,还借《一个虚脱症患者的发言片段》这部小说从侧面表达了在城乡文化冲突中作家应有的责任感。作家在大会上汇报的题目是《作家与人民》,却凭空捏造了自己与保姆、市场上卖肉的青年妇女间的交流。作者借这种荒诞的手法表明他认为作家的创作应是自觉、主动地反映生活的,而不是博人眼球式的写作。这也体现出作家对时代持一种疏离与反思的态度,在冷静的叙述中独立思考问题,加深了批判的力度。

陈忠实对关中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农村与农民仍是陈忠实后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底色和重点表达对象,但他加入了城市生活内容,主动描写农民进城与返乡的经过,这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作家对当下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敏锐感知。在城市化进程中,他敢于直面城市文化的弊端,在审视农村文化中落后一面的同时,客观地坚守传统文化的精华。这说明他在城乡体验中找准了作家的定位,明确了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创造出了更富时代精神的小说。

结语

相较于那些游走在城乡间的作家,陈忠实一直以来是一个坚定的乡土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固守乡土,他有勇气表达城乡冲突对文学与生活造成的变迁。所以他在后期小说中以文学的形式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做出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描写乡土世界,真实地反映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民心态的变化,也借此完成对城市文化的观望。后期小说在城乡书写上的突破,体现了陈忠实作为一个作家超越自我的追求,也可见他对小说艺术创作的真诚探索。

猜你喜欢
陈忠实乡土城乡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三思维”+“两化”+“三低”,看怡境如何用设计引领未来城乡生活新方向
江澜新潮
乡土分外妖娆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选自《陈忠实画传》
参考资料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