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艺术阐释学研究

2019-01-27 12:11梁穆穆陈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名作欣赏 2019年33期
关键词:阐释学花山岩画

⊙梁穆穆 陈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关于花山岩画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非常丰富,有大量的论文、专著和论文集等,这些成果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基于一定的事实和发现,如考古资料、民族学田野调查、文献记录、神话传说等,在研究上尽量追求客观性、正确性,做到言之有据。但由于学者自身学科背景、审美偏好、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个人认知能力、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学者对已有材料的有目的的选择,使学者的个人视域永远无法和花山岩画绘画师的视域完全融合,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过滤现象。从伽达默尔的三大阐释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来思考花山岩画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这些研究成果及花山岩画未来的研究路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伽达默尔的阐释学

阐释学在中西方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西方的阐释学主要来源于对《圣经》的阐释,中国的传统经学也是对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阐释。伽达默尔的阐释学是以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为基础而建立的。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具有历史性特征,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种偏见。鲁苓认为伽达默尔的“偏见”不是指正误的价值判断,而是在历史和传统的作用及影响下的一种思维向度。如何消除这种偏见,伽达默尔提出了视域融合的概念。视域融合指的是在文本理解上,作者的文本意义世界与读者世界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展开的各自视域间的融合。由于作者的意义世界与读者的意义世界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两者的视域永远无法完全融合,两种视域只能在不断的沟通对话中生成当下的意义世界。文本的历史性与当下的理解之间的张力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再生。

二、阐释学视域下的花山岩画研究

学者在研究花山岩画时从不同的角度对花山岩画进行阐释,力图破解花山岩画图像在绘制时期所能表现的准确意义。他们通过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学、艺术学、符号学等多个学科去思考,但由于花山岩画绘制时间距离现在太过久远,没有直接的文献记录,再加上研究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者们大多是在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对花山岩画的主题、作画动机、绘制地点的选择、社会功能等进行阐释。这种阐释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的阐释,但由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历史性特征,这些研究也会存在一定的误读、偏见,这应是理解的历史性的产物。人类不可能摆脱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特殊性,人类可以无限接近历史的事实,甚至比古人能更加客观整体地理解他们的历史,但误读和偏见始终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理解的历史性,“不全之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完满,对历史性文本的解读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真相的。即使对于当代文艺家的作品,批评家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些解读的内容可能是作者自身都没有意识到的。

当然,理解的历史性并不支持我们对花山岩画进行随意的解读。人们在解读花山岩画时应克服自身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努力使个人视域尽量接近绘画师的视域。绘画师在绘制岩画时,有其作画的目的、作画的工具、作画的方法、接近崖壁的方式、颜料配制方法、构图布局、表现的主题、绘画内容的选择、绘画的起笔点和终点等,这些都是当年画师的视域。当今的学者在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教育、生活经验等多个方面已经与古人有很大的差异,学者可以做到的是尽量缩小这种差距,让自己与绘画师的视域尽量融合。学者通过考古、对花山岩画文化在民间遗存的调查,使用艺术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研究花山岩画,这些努力都可以缩小学者与绘画师之间的视域差距,从而使学者能够接近绘画师的本意,甚至从中推断出绘画师无意识表现的内容。

效果历史,即文本的历史性与当下理解的历史性之间的张力,可以使人们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花山岩画。花山岩画作为一个开放的文本,其意义是不可穷尽的。花山岩画作为艺术作品,应鼓励人们从主观的角度进行阐释,谈谈人们在观看花山岩画图像、在花山岩画景区旅游时的主观感受,以丰富花山岩画研究的内容。在所谓客观性的解释上,由于角度的不同、选择的材料也不同,阐释者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的从传播的角度,有的从花山岩画与当代文艺创作的角度,有的从花山岩画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研究花山岩画,这些都是对花山岩画研究的丰富。

三、花山岩画艺术阐释的当代价值

花山岩画图像犹如一个贮藏量惊人的文化艺术资源矿场,需要多次反复深入的挖掘。只有在多次反复阐释中,我们才有可能在整体上把握其意义,更好地理解花山岩画的当代价值。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和个人教育背景的影响,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对花山岩画艺术自然有不同的理解。虽然花山岩画在绘制时期有相对固定的意义,但是画师在绘制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无意识的作用,也会在作品中表露出多样的社会信息,包括画师所处时代的社会意识、等级观念、社会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个人审美心理等。这些信息在反复的阐释中可以逐步地被挖掘。在花山岩画研究中,应鼓励阐释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阐释者通过花山岩画图像实现了与画师的对话,绘画师有意表现的意义和在无意识之中表现的意义在阐释者的阐释过程中不断地生成。人们既理解了花山岩画的内容,也通过花山岩画图像理解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政治结构、宗教文化信仰等。因此,对于当代人来说,花山岩画的阐释是了解壮族先民历史文化艺术的一扇窗口。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花山岩画,可以丰富花山岩画的内涵,增加其影响,能够起到对外传播的作用,这有利于建立花山岩画的文化旅游品牌。对于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花山岩画,在传播上不能仅仅是图像的传播,还要注重其历史文化内容的传播、艺术魅力内容的传播,这些内容都需要不断地阐释以丰富其意义。花山岩画所蕴含的文化历史艺术必然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旅游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吸引大量的艺术家、学者来学习、考察、采风,这些艺术家、学者创作的有关花山岩画的文艺作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花山岩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对花山岩画的阐释主要是立足于一定的证据之上,追求客观性阐释。花山岩画作为一种绘画作品,在主观上的阐释太少。人们看到花山岩画,必然会在视知觉上产生一定的反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和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应鼓励人们对花山岩画进行大胆的阐释。人们出于自身的经验对花山岩画艺术产生不同理解,具有一定的个人历史性,这种理解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生成性。

花山岩画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得到的阐释越多,其价值就越大。花山岩画图像的意义是开放性,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文本的真正意义和理解者的意义处于不断的生成过程中,人们在花山岩画阐释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骆越先民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当时广阔的社会画面。由于理解的历史性,花山岩画的意义永远不会在某一点上被固定,而是处于永远向未来生成的无限可能性之中。

艺术阐释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可以体现出学者的精神存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者在个人的体验中也可以揭示艺术作品某个方面的意义,这对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四、结语

我们通过伽达默尔的三大阐释学原则来思考花山岩画的研究情况,能够客观地看待有关花山岩画的研究。科学研究理应以一定的事实发现为理论的依据,但由于理解的历史性,偏见在所难免。学者所能做的是通过多个角度的研究思考,克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让自己的视域与绘画师的视域实现最大程度的融合。这样既可以无限地接近历史的真相,也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猜你喜欢
阐释学花山岩画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观岩画
岩画诗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阐释学视角解读Witter Bynner《道德经》英译的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阐释学中的译者主体性
阴山岩画
阐释学视角下的《正纬》